RISC-V处理器微架构

目录


1.1 程序性能分析

1.1.1 性能公式

程序执行时间 = 总的指令数(工作量) × Cycles/Instruction(每条指令需要的时钟周期) × Seconds/cycle(每个时钟周期所需时间)

1.1.2 性能优化方向

  1. 总的指令数:优化算法,程序结构,编译优化
  2. Cycles/Instruction:增加IPC(单个周期能执行的指令数),处理器微架构设计,例如使用超标量设计
  3. Seconds/cycle:增加主频,减小周期

1.2 微架构设计权衡

1.2.1 设计权衡原理

在处理器微架构设计中,Cycles/Instruction (CPI)Seconds/cycle(时钟周期) 之间存在重要的权衡关系:

1.2.2 简单微架构设计

例如:单周期CPU

  • 特点一:一个周期内完成所有事情,因此 Cycles/Instruction (CPI) 较小
  • 特点二:但是每个时钟周期会变长,即 Seconds/cycle 较大

优势

  • 指令执行简单直接
  • 控制逻辑相对简单
  • 每条指令的CPI = 1

劣势

  • 时钟周期必须足够长以完成最复杂的指令
  • 主频较低
  • 整体性能受限

1.2.3 复杂微架构设计

例如:多周期CPU或超标量处理器

  • 特点一:一个周期内完成的事情较少,被拆分成多个流水级,因此 Cycles/Instruction (CPI) 较大
  • 特点二:每个流水级电路变短,每个时钟周期变小,从而主频变高

优势

  • 时钟周期短,主频高
  • 可以并行执行多条指令
  • 整体吞吐量高

劣势

  • 控制逻辑复杂
  • 需要处理数据相关性和控制相关性
  • 功耗较高

1.2.4 微架构对比分析

微架构CPI时钟周期特点
单周期处理器1简单但主频低
流水线处理器1平衡性能和复杂度
超标量处理器<1高性能但复杂

1.2.5 设计考虑因素

  1. 应用场景:根据目标应用选择合适的微架构
  2. 功耗要求:复杂微架构功耗更高
  3. 成本考虑:复杂微架构实现成本更高
  4. 性能需求:根据性能要求选择适当的复杂度

1.3 RISC-V微架构实现

RISC-V指令集的设计为微架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指令格式规整:便于流水线实现
  • 寄存器数量适中:平衡性能和复杂度
  • 模块化设计:支持不同复杂度的实现
  • 可扩展性:支持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实现

1.3.1 五级流水线架构

RISC-V处理器通常采用五级流水线设计,将指令执行分为五个阶段:

流水线阶段说明
  1. 取指令 (Fetch)

    • 通过PC值从ROM中取指令
    • 更新程序计数器PC
    • 将指令存储到指令寄存器
  2. 译码 (Decode)

    • 对指令进行解码
    • 解析出指令类型、源寄存器、目标寄存器等
    • 从寄存器堆读取操作数
  3. 执行 (Execute)

    • 完成计算任务
    • 算术逻辑单元(ALU)执行运算
    • 处理立即数操作
  4. 访存 (Memory Access)

    • 对于load/store指令访问内存
    • 数据缓存操作
    • 内存读写控制
  5. 写回 (Write Back)

    • 把结果写入到寄存器堆
    • 更新目标寄存器
    • 为下一条指令准备数据
流水线执行流程图
开始
  │
  ▼
┌─────────────┐
│   取指令     │ ←─── PC指向下一条指令
│   (Fetch)   │
└─────┬───────┘
      │
      ▼
┌─────────────┐
│    译码     │ ←─── 解析指令,读取操作数
│  (Decode)   │
└─────┬───────┘
      │
      ▼
┌─────────────┐
│    执行     │ ←─── ALU运算,分支判断
│ (Execute)   │
└─────┬───────┘
      │
      ▼
┌─────────────┐
│    访存     │ ←─── 内存读写操作
│ (Memory)    │
└─────┬───────┘
      │
      ▼
┌─────────────┐
│    写回     │ ←─── 结果写入寄存器
│(Write Back) │
└─────┬───────┘
      │
      ▼
   结束
流水线并行执行示意图
时间轴: 0    1    2    3    4    5    6    7    8
       │    │    │    │    │    │    │    │    │
指令1: 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写回
指令2:     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写回
指令3:          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写回
指令4:               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写回
指令5:                    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写回

说明: 每个时钟周期都有5条指令在不同阶段并行执行

1.3.2 超标量处理器 (Superscalar Processor)

超标量处理器定义

超标量处理器: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并行工作的流水线结构的处理器。

超标量处理器通过在同一时钟周期内发射多条指令来提高性能,是现代高性能处理器的重要特征。

指令执行方式

超标量处理器支持两种主要的指令执行方式:

  1. 顺序执行 (In-order)

    • 指令按照程序顺序进入流水线
    • 严格按照指令在程序中的顺序执行
    • 实现简单,功耗较低
  2. 乱序执行 (Out-of-order)

    • 指令可以乱序进入执行阶段
    • 通过重排序缓冲区(ROB)保证程序语义正确性
    • 性能更高,但实现复杂
执行方式对比
流水线阶段顺序执行CPU乱序执行CPU
取指 (Fetch)In-orderIn-order
译码 (Decode)In-orderIn-order
发射&执行 (Issue & Execute)In-orderOut-of-order
写回 (Write Back)In-orderOut-of-order
提交 (Commit)In-orderIn-order
双发射超标量顺序执行处理器架构
PC ──→ 取指令 ──→ 译码 ──→ 发射 ──→ 两条流水线
      (Fetch)   (Decode)  (Issue)   (Two Pipelines) 
                                        │
                                        ├─→ 执行&访存1──────────────────|
                                        │   (Execute & Memory Access)  |──→写回
                                        │                              |  (Write Back)
                                        └─→ 执行&访存2──────────────────|
                                            (Execute & Memory Access)

架构特点:

  • 双发射:每个时钟周期可以发射两条指令
  • 顺序执行:指令按程序顺序进入执行阶段
  • 并行流水线:两条独立的执行流水线并行工作
  • 资源复用:共享取指、译码和写回阶段
超标量处理器优势
  1. 提高指令吞吐量

    • 每个时钟周期处理多条指令
    • 充分利用硬件并行性
  2. 提高资源利用率

    • 多个功能单元并行工作
    • 减少流水线空闲时间
  3. 保持程序语义

    • 通过重排序保证结果正确性
    • 支持数据依赖检测
  4. 适应现代应用

    • 支持指令级并行(ILP)
    • 提高整体系统性能
双发射超标量乱序执行处理器架构
PC ──→ 取指令 ──→ 译码 ──→ 发射 ──→ 两条流水线 
      (Fetch)   (Decode)  (Issue)   (Two Pipelines) 
                                        │
                                        ├─→ 执行&访存1──────────────────|
                                        │   (Execute & Memory Access)  | ──→ 写回 ────→ ROB ──→ 提交
                                        │                              | (Write Back) (ROB)  (Commit)
                                        └─→ 执行&访存2──────────────────|
                                            (Execute & Memory Access)

乱序执行关键组件:

  1. 寄存器重命名 (Register Renaming)

    • 在译码阶段进行寄存器重命名
    • 消除假数据依赖 (WAR和WAW依赖)
    • 增加指令级并行性
  2. 重排序缓冲区 (ROB - Reorder Buffer)

    • 存储乱序执行完成的指令
    • 按程序顺序提交结果
    • 保证程序语义正确性
  3. 双发射机制

    • 每个时钟周期发射两条指令
    • 两条并行流水线独立执行
    • 支持指令级并行

乱序执行流程:

  1. 取指阶段:按程序顺序取指令
  2. 译码阶段:指令译码 + 寄存器重命名
  3. 发射阶段:检查资源可用性,发射指令
  4. 执行阶段:乱序执行,利用数据流并行性
  5. 写回阶段:结果写入重排序缓冲区
  6. 提交阶段:按程序顺序提交结果

乱序执行优势:

  • 提高指令级并行性:消除假数据依赖
  • 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多条指令并行执行
  • 提高性能:突破程序顺序限制
  • 保持正确性:通过ROB保证程序语义

1.3.3 流水线设计原则与优势

流水线设计原则

  1. 时间平衡:流水线每个阶段所需时间相近
  2. 重复执行:流水线每个阶段操作会被重复执行
  3. 独立操作:流水线每个操作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4. 数据流控制:通过寄存器隔离各阶段,避免数据冲突
  5. 控制流处理:处理分支指令和异常情况

流水线优势

  • 提高吞吐量:理想情况下每个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
  • 提高主频:每个阶段电路更简单,时钟周期更短
  • 资源利用率高:多个功能单元并行工作
  • 性能可预测:执行时间相对稳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咕咚.萌西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