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掌握 Java 排序算法:从原理到代码实现
一、基本概念
排序算法用于将一组数据按指定顺序排列(通常是升序或降序)。在评估排序算法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 什么是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是一种对数据集合按照某种特定顺序进行重新排列的过程,主要应用在数据处理、查找优化等场景。
1.2 排序算法的评估标准
- 时间复杂度:算法处理 n 个元素时所需的时间,例如 O(n2)O(n^2)O(n2) 表示随着输入量增长,处理时间呈平方增长。
- 空间复杂度:算法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的额外内存使用量。
- 稳定性:相等的元素在排序后是否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1.3 现实应用场景
- 插入排序:适用于少量数据或近乎有序的数据。
- 归并排序: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尤其是外部排序。
二、插入排序
2.1 算法简介
插入排序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合适位置并插入。
2.2 算法步骤
- 从第二个元素开始遍历数组。
- 将当前元素与之前的元素进行比较,并将其插入到合适位置。
2.3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Insertion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rr) {
int n = arr.length;
for (int i = 1; i < n; i++) {
int key = arr[i]; // 当前待插入元素
int j = i - 1;
while (j >= 0 && arr[j] > key) {
arr[j + 1] = arr[j];
j--;
}
arr[j + 1] = key; // 插入元素
}
}
}
2.4 算法分析
- 时间复杂度:O(n2)O(n^2)O(n2),在最坏情况下需要进行 n2n^2n2 次比较。
- 空间复杂度:O(1)O(1)O(1),只需常数级别的额外空间。
- 稳定性:稳定。
三、交换排序
3.1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通过比较相邻元素并交换位置,将最大或最小元素逐步移动到序列的末尾。
3.2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int n = arr.length;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for (int j = 0; j < n - i - 1; j++)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
}
3.3 快速排序(QuickSort)
快速排序是一种基于分治思想的高效排序算法,通过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为较小和较大两部分递归排序。
3.4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f (low < high) {
int pivotIndex = partition(arr, low, high);
quickSort(arr, low, pivotIndex - 1);
quickSort(arr, pivotIndex + 1, high);
}
}
private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nt pivot = arr[high];
int i = 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