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的发展历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而又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史诗。它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演进,更是一个关于社群、创新与愿景的故事。坐稳了,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回到那个激动人心的年代!
一、 历史背景:Linux 世界的“文艺复兴”前夜 (20世纪90年代末 - 21世纪初)
在 Ubuntu 诞生之前,Linux 世界虽然充满活力,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门槛依然较高。
- 多样性与碎片化:彼时,Linux 发行版众多,如 Red Hat (后来的 RHEL 和 Fedora)、SUSE、Mandrake (后来的 Mandriva) 以及历史悠久的 Slackware 和 Debian。它们各有特色,但配置和使用往往需要一定的技术功底。
- Debian GNU/Linux 的基石:Debian 是一个完全由社区驱动的、坚持自由软件原则的发行版。它以其稳定性、强大的
apt
软件包管理系统和庞大的软件仓库而闻名。然而,Debian 的发布周期相对较长,追求极致的稳定有时也意味着新特性和新软件的引入会比较慢,对于追求最新技术的桌面用户来说,可能不够“时髦”。 - 商业与开源的探索:Red Hat 和 SUSE 等公司开始探索 Linux 在商业服务器市场的应用,并取得了成功。但在桌面领域,Linux 离主流用户还有一段距离。
- Windows 的主导地位: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在个人桌面市场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易用性是其巨大优势。
二、 由来:一位梦想家的远见 (2000-2004)
故事的主角是马克·沙特尔沃思 (Mark Shuttleworth),一位南非企业家和前 Debian 开发者。
- 太空之旅与财富积累:1999年,他出售了自己的数字证书公司 Thawte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