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Linux 系统中,挂载(mount) 是将存储设备(如硬盘分区、光盘、USB 设备、网络共享等)连接到系统的文件系统中的过程。挂载后,用户可以通过文件路径访问存储设备上的数据,所有设备的文件最终都被组织到同一个目录树中。
挂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使用非常频繁。它指将一个设备(通常是存储设备,可以挂载光盘、硬盘、磁带、光盘镜像文件等)挂接到一个已存在的目录上,那么,你访问这个目录就是访问这个设备(这个目录可以不为空,但挂载后这个目录下以前的内容将不可用)。
需要理解的是,Linux操作系统将所有的设备都看作文件,它将整个计算机的资源都整合成一个大的文件目录。我们要访问存储设备中的文件,必须将文件所在的分区(挂载的硬盘)挂载到一个已存在的目录上,然后通过访问这个目录来访问存储设备。
挂载需要有 挂载源(设备) 和 挂载点(目录)
手动挂载
- 挂载光驱
在常用挂载目录/mnt
下创建一个目录 cdrom 用来进行挂载:mkdir/mnt/cdrom
将挂载源设备/dey/cdrom
挂载到该挂载点 (/mnt/cdrom) 上:
mount -t iso9660o ro dev/cdrom /mnt/cdrom
注:
- -t:文件系统类型,
iso9660
表示光盘或者光盘镜像。 - -o:挂载方式,
ro
表示以只读方式,loop
表示把挂载的设备当做一个盘分区。
- 挂载光盘镜像文件(.iso文件)
我们准备一个镜像文件:Cent0S-7-x8664-DVD-1908.iso
再准备一个挂载目录:mkdir/mnt/centos
mount -t iso9660o loop /root/Cent0S-6.7-x86 64-bin-DVD1.iso /mnt/centos
自动挂载
不过,挂载的资源在重启后即失效,需要重新挂载。要想自动挂载,可以将挂载信息设置到 /etc/fstab
配置文件中,如下(自动挂载):
/dev/cdrom /mnt/cdrom iso9660 defaults 0 0
这样的话,重启之后则会进行自动挂载,
第一列:/dey/cdrom
:挂载源,要挂在的磁盘分区或者存储设备,或者文件系统
第二列:/mnt/cdrom
:挂载点,挂载位置0
第三列:iso9660
:文件系统类型,ext4文件系统,swap表示交换分区,……
第四列:defaults
:挂载参数
第五列:0
:表示 dump 选项,dump 工具通过这个选项位置上的数字来决定文件系统是否需要备份。如果是 0 ,dump 就会被忽略,事实上大多数的 dump 设置都是 0 。
第六列:0
:读取文件系统时候的检查顺序,允许的数字是 0,1,2,根目录应当获得最高的优先权,其它所有需要被检查的设备设置为 2,0 表示不检查。
这篇文章是对 Linux 挂载系统的详细介绍,包括挂载的概念、命令、常见设备类型、自动挂载和故障排查等内容。
什么是挂载?
挂载是指将外部存储设备(如硬盘分区、USB、网络存储等)与 Linux 的目录结构绑定,使设备上的文件可以通过目录路径访问。
文件系统的挂载点
挂载点是文件系统中的一个目录,通过挂载点可以访问设备上的内容。正如上述例子介绍的这样,挂载点必须是一个空目录,例如 /mnt
或 /media/usb
。
挂载过程
- 未挂载状态:设备的文件内容不可访问。
- 挂载后:设备的内容通过挂载点显示。
- 示例操作:
- 假设设备
/dev/sdb1
上有文件example.txt
。 - 将设备挂载到
/mnt/usb
后,可以通过/mnt/usb/example.txt
访问。
- 假设设备
挂载相关命令
Linux 提供了一些关键命令用于挂载、卸载和管理文件系统。
mount 挂载命令
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