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表基础
链表定义
线性,动态数据结构;由指针把若干个结点连接成链状结构
由两部分组成:数据+指针域(存放下一节点的指点),最后一个节点的指针域指向null(空指针)
特点
- 创建链表时,无需知道链表的长度
- 空间效率:当插入一个节点时,只需要为新节点分配内存【内存分配不是在创建链表时一次完成的,每添加一个节点分配一次内存】;无闲置内存,空间效率比数组高【数组在内存中连续分布;链表在内存中可不连续分布,分配机制取决于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
- 时间效率:找到第i个节点,必须从头开始,沿着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遍历链表;数组只需要O(1)
链表类型
1. 单链表
节点只能指向节点的下一个节点
2. 双链表
每一个节点有两个指针域,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一个指向上一个节点; 既可以向前查询也可以向后查询
3. 循环链表
链表首尾相连【可以用来解决约瑟夫环问题】
考察点
链表的创建、遍历(查找)、删除、插入
增添和删除都是O(1)操作,也不会影响到其他节点。但是遍历查找需要从头开始O(n)【删除第五个节点,需要从头节点查找到第四个节点通过next指针进行删除操作,查找的时间复杂度是O(n)】
1. 创建
如下
2. 遍历
遍历应注意:打印出则转化为数组、直接返回是输出head头指针
3. 删除
节点的next指针指向另一个节点q.next = xxx
跳过的节点依然存留在内存【只不过是没有在这个链表里而已】
- 在C++里最好是再手动释放这个节点,释放这块内存。
- 其他语言例如Java、Python,有自己的内存回收机制,不用自己手动释放
需要理清的要点
q.next = xxx
更改了链表q = q.next
只是指针移动到某位置
- offer6从尾到头打印链表、offer24反转链表
- offer18/237删除链表的节点、offer21/lc19删除倒数第n个节点 offer、删除重复元素
- offer25合并两个排序的链表
创建链表结构
由数组构建链表结构、遍历链表输出数组
# 定义一个结点类
class Nod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data, next=None):
self.val = data
self.next = next
# 定义单链表:在结点类的基础上,由一个一个结点构成
class LinkLis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head = None # 新建一个头指针为空的链表
# 初始化链表,方法类似于尾插
def init_list(self, data):
if not data: return self.head # 返回空链表
self.head = Node(data[0]) # 创建头结点
p = self.head # 初始化p指向头结点
r = self.head # 最后返回链表的头指针
for i in data[1:]: # 逐个为data内的数据创建结点,建立链表
p.next = Node(i)
p = p.next # 将p移动到已构建的结点上
return r
def trave_list(self, head):
if head == 0: return
p = head
res = []
while p:
res.append(p.val)
p = p.next
return res
if __name__ == '__main__':
data1 = [1, 3, 4]
l = LinkList()
head = l.init_list(data1)
print(head)
print(l.trave_list(head))
print('\n')
print(head.val)
print(head.next.val)
print(head.next.next.val)
data2 = []
l2 = LinkList()
h = l2.init_list(data2)
l2.trave_lis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