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机交互
文章平均质量分 92
TiAmo zhang
得意处论地谈天,俱是水底捞月; 拂意时吞冰啮雪,才为火内栽莲。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数据可视化与人机交互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HCI)是信息领域的重大课题,被列为与软件技术同等重要的国家关键技术。其发展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到GUI、网络界面,再到多通道智能交互的演进。当前研究重点包括交互模型设计、可用性评估、多通道交互、智能界面、群件系统、Web交互和移动界面。随着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技术的出现,语音识别、眼动跟踪、脑机接口等热点技术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但同时也面临识别精度、实时性等挑战。未来HCI将朝着更自然、高效的方向发展,并与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原创 2025-08-11 08:47:31 · 1387 阅读 · 0 评论 -
人机融合智能 | 数据与知识双驱动式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范式演进:从数据驱动到知识与数据融合》摘要 人工智能经历了从连接主义到深度学习的范式转变,数据驱动方法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突破,但面临数据依赖性强和可解释性不足的挑战。知识驱动的人工智能通过形式化表示人类知识进行推理,却存在适应性和泛化能力局限。当前,数据与知识双驱动的人工智能成为新趋势,它融合两种范式的优势,提升系统性能的同时兼顾可解释性与伦理考量。本文将系统分析三种人工智能范式的理论框架、关键技术(包括传统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和大语言模型)及应用场景,探讨其在平衡技术发展与人本原创 2025-07-03 09:39:20 · 1896 阅读 · 0 评论 -
人机融合智能 | 人智交互中的人类状态识别
文章摘要:近年来,"以人为中心"的AI开发理念兴起,"人智交互"(HAII)概念应运而生。研究者认为人智交互本质上是人机合作关系,类似人际交互。要实现和谐自然的人智交互,AI系统需要准确识别用户的生理心理状态(包括生理、情绪和认知状态),理解用户的情感、需求和意图。生理计算、情感计算和交互意图理解是三个关键研究领域:生理计算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生理反应;情感计算识别情绪状态;交互意图理解则关注认知状态。这三个领域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人智交互中人类状态识别的基础。当前研究原创 2025-07-02 08:52:55 · 3883 阅读 · 0 评论 -
人机融合智能 | 人类认知和行为的计算建模
摘要:认知行为的计算建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通过数字化方法模拟人类认知和行为过程。本文介绍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建模思路:前者基于理论假设推导个体行为模式,后者从底层感知逐步构建高级认知。建模流程包括实验设计、模型探索、分析和选择,需要评估模型的可信性、解释充分性、泛化能力等指标。该领域为理解人类认知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在基础心理过程和社会行为研究中都有重要应用价值,未来可进一步拓展至人机交互等实际场景。原创 2025-07-01 13:29:02 · 1067 阅读 · 0 评论 -
人机融合智能 | 人智交互设计标准
智能人机交互标准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人机交互设计已不能满足智能系统的需求。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主要科技公司正在制定相关标准与指南,旨在为智能系统设计提供统一规范,提升系统可用性和性能。本章综述了国际、国家及企业层面的智能人机交互标准体系,包括ISO、IEC等国际标准,微软、谷歌等企业指南,分析了标准发展趋势并提出标准化重点,为智能人机交互设计提供参考框架。原创 2025-06-27 14:05:10 · 3955 阅读 · 0 评论 -
人机融合智能 | 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伦理体系
在人类历史上,近300年以来发展出了多种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在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由于应用过度或者滥用,对人类、社会、自然都造成了各种危害或损失,由此产生科技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也存在类似问题,它的发展也必须遵守人类的伦理规范。人工智能伦理是在近十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才逐渐受到重视的,因此,在概念内涵,存在的问题、应用规范以及具体理论方面还不够完善。原创 2025-06-26 09:01:30 · 3277 阅读 · 1 评论 -
人机融合智能 | 脑机接口和脑机融合
脑机接口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脑机接口(BMI)技术通过建立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交互通道,实现思维控制设备的功能。该技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类,应用领域涵盖医疗康复与智能交互等方向。脑机融合作为BMI的延伸,旨在实现生物脑与机器智能的深度协同。尽管脑机接口在信号精度和应用范围上优于传统感知方法,但仍面临数据质量和手术风险等挑战。未来,随着编解码技术和神经调控手段的发展,脑机融合有望在自然交互、医疗康复和人机协同等领域取得突破。原创 2025-06-24 13:29:12 · 6948 阅读 · 0 评论 -
人机融合智能 | 人智交互的神经人因学方法
先进的神经人因学方法将推动人智交互研究和应用。本文在人智交互的语境下,介绍内源性智能系统、面向认知的智能系统、智能穿戴可移动技术和外源性智能系统四个主要内容。内源性智能系统主要介绍与神经反馈相关的技术,包括多模态采集系统、脑状态解码以及智能反馈控制技术;面向认知的智能系统包括认知神经信号的预处理技术和认知神经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重点讨论警觉-注意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脑负荷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疲劳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和情绪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原创 2025-06-23 08:55:56 · 752 阅读 · 0 评论 -
人机融合智能 | 人智交互中的机器行为设计与管理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机器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及其跨学科视角。文章指出智能机器行为与传统非智能机器行为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学习、适应和不确定性特征,强调需在"人-自然-人造物"整合系统中研究智能机器的行为模式。研究借鉴了心理学、社会学和动物行为学等多学科理论,包括将认知过程类比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机制,以及运用动物行为学的适应性和进化观点。文章提出人智交互研究是引导人工智能良性发展的关键,最后总结了管理机器行为的指导原则和设计指南,为智能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框架。原创 2025-06-19 09:14:41 · 1681 阅读 · 0 评论 -
人机融合智能 | 人智交互语境下的设计新模态
摘要:本文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设计领域的融合创新,重点分析人智交互模式下设计范式的转变。研究指出,AI技术通过智能辅助设计、大数据分析和内容生成(AIGC)等方式,显著提升了设计效率与创新性。文章系统梳理了AI在设计领域的三大应用方向:优化设计流程、增强用户体验和推动评价体系发展,并探讨ChatGPT、DALL·E2等大模型带来的技术突破。研究同时指出AI与设计师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强调人机协作是未来设计发展的重要路径,最后展望了AI与设计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原创 2025-06-19 08:55:19 · 1016 阅读 · 0 评论 -
人机融合智能 | “人智交互”跨学科新领域
本文提出基于“以人为中心AI”理念的人-人工智能交互(人智交互)新领域框架,探讨了其与传统人机交互的本质区别。研究指出,智能系统的自主化特征促使人机关系从单向交互发展为双向"合作式交互",形成"人智组队"的新型协作模式。通过比较AI学科与人因科学的互补性,文章强调跨学科协同是实现人机智能互补和协同合作的必然路径。研究认为,遵循以人为中心理念的人智交互将有效应对AI技术带来的新挑战,推动人机关系的优化发展。原创 2025-06-06 09:30:46 · 924 阅读 · 0 评论 -
人机融合智能 | 以人为中心人工智能新理念
摘要: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并提出"以人为中心人工智能"(HCAI)理念作为解决方案。HCAI强调将人的需求、价值和能力置于AI开发的核心位置,确保AI服务于人类而非替代人类。文章分析了AI技术存在的脆弱性、偏见、不可解释性等局限性,指出当前AI发展已进入"技术+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新阶段。作者提出了HCAI的系统化框架,包括"技术-用户-伦理"三个维度的设计目标和实施路径,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HCAI理念有助于克服AI的原创 2025-06-05 09:00:05 · 739 阅读 · 0 评论 -
人机融合智能 | 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多模态交互
本文探讨了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多模态智能交互技术。首先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程、主流形态和基本特点(穿戴便携、连续感知、随时随地、用户个性化),指出其与传统人机交互方式的差异。随后重点阐述了"以人为中心"的智能穿戴交互设计理念,从五个维度提出十大设计原则,包括:通过传感技术和计算转移增强交互能力、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交互效率、平衡功能与功耗、保障数据安全等。最后展望了可穿戴交互技术的发展方向。文章系统梳理了可穿戴设备交互技术的设计框架,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原创 2025-06-04 20:35:47 · 1114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