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看散装笔记!软考中级章节系统拆解之软件设计师-知识点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中级考试-软件设计师备考

软件中级考试-软件设计师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1.1 数据的表示(4星)

(一)进制转换

1、十进制转R进制(短除法);
2、R进制转十进制(按权展开法、凑位权法);
3、二进制转八进制、转十六进制(分组快速转换)

(二)码制(原码/反码/补码/移码)
1、原码/反码/补码/移码的转换规则:

原码:符号位+数值位绝对值。
反码:正数的反码是原码本身,负数的反码是符号位不变,数值位按位取反。
补码:正数的补码是原码本身,负数的补码是符号位不变,数值位在反码基础上加1。
移码:正数和负数的移码都是在补码基础上符号位取反。

2、原码/反码/补码/移码的表示范围(如下图所示)



n是位数,例如8位二进制数,则n=8。

3、对于0的特殊化:

0在原码和反码中有+0和-0两种表示方式,而对于补码和移码,其表示方式一致。

(三)浮点数的表示
1、浮点数各部分表示意义:N=尾数*基数^指数

$N=尾数*基数^{指数} $

(1)一般尾数用补码,阶码用移码;
(2)阶码的位数决定数的表示范围,位数越多范围越大;
(3)尾数的位数决定数的有效精度,位数越多精度越高。

2、浮点数运算规则:对阶>尾数计算>结果格式化

(1)对阶时,小数向大数看齐;
(2)对阶是通过较小数的尾数右移实现的。

(四)算术与逻辑运算
1、运算符
较高优先级 (关系运算符):<(小于);<=(小于或等于);>(大于);>=(大于或等于)。
较低优先级(关系运算符):==等于; !=不等于。
逻辑运算符:
逻辑或(||、+、U、V、OR):连接的两个逻辑值全0时才取0。
逻辑与(&&、*、·、∩、^、AND):连接的两个逻辑值全1时才取1。
逻辑异或(⊕、XOR):连接的两个逻辑值不相同时才取1,相同则取0。
逻辑非(!、‌┐‌、~、NOT,一):将原逻辑值取反即可。

2、优先级
!(非)->&&(与)->||(或)
逻辑运算符中的“&&”和“!”低于关系运算符,“!”高于算术运算符。
因此,运算符的优先顺序为:! > 算术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 > || > 赋值运算符。
3、短路原则:在逻辑表达式的求解中,并不是所有的逻辑运算符都要被执行。
(1)a&&b&&c只有a为真时,才需要判断b的值,只有a和b都为真时,才需要判断c的值。(2)a||b||c只要a为真,就不必判断b和c的值,只有a为假,才判断b。a和b都为假才判断c。

1.2 校验码(4星)

1、奇偶校验:掌握校验原则等相关概念,只检奇数位错,不能纠错。
2、循环校验码CRC:可查错,不可纠错,运用模二除法计算校验码。
3、海明校验:要求掌握相关概念,可查错,可纠错;要求掌握海明校验码校验位计算: 2 r ≥ r + m + 1 2^r \geq r + m + 1 2rr+m+1

1.3 CPU的组成(3星)

1、运算器:
①算术逻辑单元ALU: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②累加寄存器AC:通用寄存器,为ALU提供一个工作区,用来暂存数据;
③数据缓冲寄存器DR:写内存时,暂存指令或数据;
④状态条件寄存器PSW:存状态标志与控制标志(争议:也有将其归为控制器的)。
2、控制器:
①程序计数器PC:存储下一条要执行指令的地址;
②指令寄存器IR:存储即将执行的指令;
③指令译码器ID:对指令中的操作码字段进行分析解释;
④时序部件:提供时序控制信号。

1.4 存储系统(5星)

(一)层次化存储结构
1、层次化存储的相关概念
(1)关于多级存储体系的分布(见下图);
(2)关于多级存储体系不同层次的大小、速度等对比(见下图);
(3)关于多级存储体系的理论支持体系(局部性原理)。
时间局部性:指程序中的某条指令一旦执行,不久以后该指令可能再次执行,典型原因是由于程序中存在着大量的循环操作。
空间局部性:指一旦程序访问了某个存储单元,不久以后,其附近的存储单元也将被访问,即程序在一段时间内所访问的地址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典型情况是程序顺序执行。

2、存储器分类
(1)存储器位置:内存&外存
(2)存取方式:
【按内容存取】相联存储器(如Cache)
【按地址存取】随机存取存储器(如内存);顺序存取存储器(如磁带);直接存取存储器(如磁盘)
(3)工作方式: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如内存DRAM)&只读存储器ROM(如BIOS)
(二)Cache
1、Cache的相关概念:理论依据(局部性原理),大小、速度、成本等对比。
在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体系中,Cache是(除寄存器以外)访问速度最快的层次。
Cache改善了系统性能,提高了CPU访问内存的效率。
Cache的地址映像由硬件直接完成。(常考)

2、Cache映射方式:全相联、组相联、直接相联映像的对比(冲突率依次增高,电路复杂度依次降低):
直接相联映像:硬件电路较简单,但冲突率很高。Cache对应页号位置已有数据即冲突,需淘汰页面再调入。
全相联映像:电路难于设计和实现,只适用于小容量的Cache,冲突率较低。所有位置都有数据,才会产生冲突,此时才需要淘汰已有页面,然后调入新的页面。
组相联映像:直接相联与全相联的折中。

(三)主存编址
1、内存单元数计算:最大地址+1-最小地址
2、内存总容量:按字节编址,内存单元数*8bit;按字编址,内存单元数*机器字长。
3、已知芯片单位容量,求所用芯片的片数,总容量/单位容量;
4、已知所用芯片的片数,求取芯片单位容量,总容量/芯片片数。

1.5 1/0数据传输控制方式(5星)

1.数据传输控制方式
√程序控制(查询)方式:分为无条件传送和程序查询两种方式。方法简单,硬件开销小,但I/O能力不高,严重影响CPU的利用率。
√程序中断方式:与程序控制方式相比,中断方式因为CPU无需等待而提高了传输请求的响应速度。
√DMA方式:DMA方式是为了在主存与外设之间实现高速、批量数据交换而设置的。DMA方式比程序控制方式与中断方式都高效。
(DMAC向总线裁决逻辑提出总线请求;CPU执行完当前总线周期即可释放总线控制权。此时DMA响应,通过DMAC通知I/O接口开始DMA传输。)
√通道方式
√I/O处理机

2.中断处理过程:
CPU无需等待也不必查询I/O状态。
当I/O系统准备好以后,发出中断请求信号通知CPU;
CPU接到中断请求后,保存正在执行程序的现场(保存现场),打断的程序当前位置即为断点;
(通过中断向量表)转入I/O中的服务程序的执行,完成I/O系统的数据交换;
返回被打断的程序继续执行(恢复现场)

1.6 总线系统(1星)

总线的分类
(1)从功能上来对总线进行划分为数据总线【传数据】、地址总线【传地址】和控制总线【传控制信号】
(2)从数据传输方式的角度划分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
并行总线:将数据字节的各位用多条数据线同时进行传送。
串行总线:数据是一位一位地进行传输的,在传输中每一位数据都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

1.7 寻址方式(1星)

立即寻址方式特点:操作数直接在指令中,速度快,灵活性差。
直接寻址方式特点:指令中存放的是操作数的地址。
间接寻址方式特点:指令中存放了一个地址,这个地址对应的内容是操作数的地址。
寄存器寻址方式特点:寄存器存放操作数。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特点:寄存器内存放的是操作数的地址,

1.8 CISC与RISC(1星)

1.9 流水线技术(3星)

流水线相关计算:
(1)流水线执行时间(理论公式):
( t 1 + t 2 . . . + t k ) + ( n − 1 ) ∗ t m a x (t_{1}+t_{2}...+t_{k})+(n-1)*t_{max} (t1+t2...+tk)+(n1)tmax

(2)流水线执行时间(实践公式):
k ∗ t m a x + ( n − 1 ) ∗ t m a x k*t_{max}+(n-1)*t_{max} ktmax+(n1)tmax
(3)流水线吞吐率:

T P = 指令条数 流水线执行时间 TP =\frac{指令条数}{流水线执行时间} TP=流水线执行时间指令条数

(4)流水线最大吞吐率

lim ⁡ n → ∞ n ( k + n − 1 ) t m a x = 1 t m a x \displaystyle \lim_{n \to \infty }\frac{n}{(k+n-1)t_{max}}=\frac{1}{t_{max}} nlim(k+n1)tmaxn=tmax1

1.10 可靠性(3星)

1、串联系统计算:
R 总 = R 1 ∗ R 2 ∗ . . . ∗ R n R_{总}=R_{1}*R_{2}*...*R_{n} R=R1R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