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例设计模式
单例设计模式主要分为:饿汉式 和 懒汉式,懒汉式需要对多线程进行同步处理。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2.声明本类类型的引用指向本类类型的对象并使用private static关键字修饰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 = null;
// 1.私有化构造方法,使用private关键字修饰
private Singleton() {}
// 3.提供公有的get方法负责将上述对象返回出去,使用public static关键字修饰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null == sin) {
sin = new Singleton();
}
return sin;
}*/
if (null == sin)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null == sin) {
sin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sin;
}
}
2. 工厂模式
普通工厂方法模式就是建立一个工厂类,对实现了同一接口的不同实现类进行实例的创建。
(1)类图结构
主要缺点
在普通工厂方法模式中,如果传递的字符串出错,则不能正确创建对象,并且可能出现空指针异常。
多个工厂方法模式
(1)类图结构
(2)主要缺点
在多个工厂方法模式中,为了能够正确创建对象,先需要创建工厂类的对象才能调用工厂类中的生
产方法。
静态工厂方法模式
(1)类图结构
(2)实际意义
工厂方法模式适合:凡是出现了大量的产品需要创建且具有共同的接口时,可以通过工厂方法模式进行创建。
(3)主要缺点
工厂方法模式有一个问题就是,类的创建依赖工厂类,也就是说,如果想要拓展程序生产新的产
品,就必须对工厂类的代码进行修改,这就违背了开闭原则。
3.抽象工厂模式
(1)类图结构
4.装饰器模式
(1)基本概念
装饰器模式就是给一个对象动态的增加一些新功能,要求装饰对象和被装饰对象实现同一个接口,
装饰对象持有被装饰对象的实例。
(2)类图结构
(3)实际意义
可以实现一个类功能的扩展。
可以动态的增加功能,而且还能动态撤销(继承不行)。
缺点:产生过多相似的对象,不易排错。
5.代理模式
(1)基本概念
代理模式就是找一个代理类替原对象进行一些操作。
比如我们在租房子的时候找中介,再如我们打官司需要请律师,中介和律师在这里就是我们的代
理。
(2)类图结构
(3)实际意义
如果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可以采用一个代理类调用原有方法,并且对产生的
结果进行控制,这种方式就是代理模式。
使用代理模式,可以将功能划分的更加清晰,有助于后期维护。
(4)代理模式和装饰器模式的比较
装饰器模式通常的做法是将原始对象作为一个参数传给装饰者的构造器,而代理模式通常在一个代
理类中创建一个被代理类的对象。
装饰器模式关注于在一个对象上动态的添加方法,然而代理模式关注于控制对对象的访问。
6.模板方法模式
(1)基本概念
模板方法模式主要指一个抽象类中封装了一个固定流程,流程中的具体步骤可以由不同子类进行不
同的实现,通过抽象类让固定的流程产生不同的结果。
(2)类图结构
(3)实际意义
将多个子类共有且逻辑基本相同的内容提取出来实现代码复用。
不同的子类实现不同的效果形成多态,有助于后期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