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OP七大原则
1、开闭原则:对拓展开放,对修改关闭,是其他OOP原则的最终目的
2、依赖倒置原则:面向接口编程,不面向实现编程
3、接口隔离原则:各个类需有自己专用的接口
4、迪米特原则: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只与你的朋友交谈(中间类),而不要直接和“陌生人”交流
5、合成复用原则
(1)组合或聚合:就是一个类是另一个类的成员变量,即 has A
(2)继承关系:一个类是另一个类的一种,即 is A
(3)合成复用原则要求我们尽量多的使用 has A关系
6、如果使用继承,必须满足里氏替换原则:必须确保父类的属性在子类中仍然成立,无必要不重写
7、单一职责原则:每个类有自己的接口,每个接口有很多方法,而每个方法必须只实现一种功能
TIPS:迪米特法则+高内聚低耦合
高内聚的要求:相近功能放到同一个类中,修改集中,易维护。
低耦合的要求:一个类代码改动不会或很少导致依赖类的代码改动。比如DI,接口隔离和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
迪米特法则要求:
(1)不该有直接依赖关系的类不要有依赖,比如A类的方法仅仅依赖B类中的两个参数,那就没必要将B类都传入A类中,而只传两个参数值即可。
(2)有依赖关系的类之间,尽量只依赖必要的接口,比如A类只需要序列化方法,不需要反序列化方法,那在依赖B类序列化器的时候,就不应该将反序列化的也注入进来。
案例:搞一个序列化器,包含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有一个Merchant
类,仅仅需要序列化方法。
/**
* 序列化器
*/
class Serialization {
/**
* 序列化操作
*/
public String serialize(Object object) {
System.out.println("----序列化操作");
return null;
}
/**
* 反序列化操作
*/
public Object deserialize(String json) {
System.out.println("----反序列化操作");
return null;
}
}
/**
* Merchant
*/
class Merchant {
/**
* 序列化器
*/
private Serialization serialization = new Serialization();
/**
* 序列化操作
*/
public String serialize(Object object) {
serialization.serialize(object);
return null;
}
}
//测试
public class LODTest {
/**
*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LOD+高内聚低耦合)
*/
@Test
public void testSerialization() {
Merchant merchant = new Merchant();
merchant.serialize(merchant);
}
}
//打印
----序列化操作
这个代码首先违背了迪米特法则
,Merchant
类仅仅需要序列化,而依赖注入的Serilization
却将反序列化也传进来,依赖了非必要的接口。
那么我们可以定义两个接口解决。
/**
* 序列化接口
*/
interface Serialize {
String serialize(Object object);
}
/**
* 反序列化接口
*/
interface DeSerialize {
Object deserialize(String json);
}
/**
* Merchant
*/
class Merchant implements Serialize {
/**
* 序列化操作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serialize(Object object) {
System.out.println("----序列化操作");
return null;
}
}
但是这种方式违背了高内聚和低耦合
,因为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是相似的方法,如果我们将序列化方式改为了其他格式操作,对应的反序列化也必须修改,需要在代码中寻找到这两个接口,即相似的方法却没有放到一个类中,没有内聚。
我们可以使用组合Has-A
模式处理。
/**
* 序列化器
*/
class Serialization implements Serialize, DeSerializ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serialize(Object object) {
System.out.println("----序列化操作");
return null;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deserialize(String json) {
System.out.println("----反序列化操作");
return null;
}
}
/**
* Merchant
*/
class Merchant {
/**
* 序列化器
*/
private Serialization serialization = new Serialization();
/**
* 序列化操作
*/
public String serialize(Object object) {
serialization.serialize(object);
return null;
}
}
/**
* DeMerchant
*/
class DeMerchant {
/**
* 序列化器
*/
private Serialization serialization = new Serialization();
/**
* 序列化操作
*/
public Object deserialize(String json) {
serialization.deserialize(json);
return null;
}
}
/**
*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LOD+高内聚低耦合)
*/
@Test
public void testSerialization() {
Merchant merchant = new Merchant();
DeMerchant demerchant = new DeMerchant();
merchant.serialize(merchant);
demerchant.deserialize("{\"goodId\":1,\"goodName\":\"godds1\",\"goodPrice\":\"22.2\"}");
}
//打印
----序列化操作
----反序列化操作
二、设计模式分类
2.1 创建型模式
2.2 结构型模式
适配器、桥接模式、组合模式、装饰器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代理模式
2.3 行为模式
责任链、命令模式(将接收和操作融到一个对象,轮询处理,类似策略模式实现)、迭代器(就是循环迭代)、中介者模式(利用中间层进行解耦,减少复杂的网络化交互,而是由一个中台统一分发处理)、备忘录(存储快照)、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方法、访问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