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面试反杀指南:把IOC当婚介所,AOP当导演,事务当AA制

🔥 开场暴击:Spring面试三连问深度解析

"说说你对IOC的理解?" "AOP有哪些实现方式?" "Spring事务传播机制是什么?"

这些高频问题背后隐藏着面试官的三大考察维度:

  1. 框架设计思想:是否理解解耦、动态代理等底层哲学

  2. 实战应用能力:能否在项目中正确运用核心特性

  3. 排错经验积累:是否踩过典型坑点并形成解决方案

"当for循环卡死在i++时,记得你还有递归这个选择。生活也是,直线走不通就换个维度思考" 。


📦 第一章:IOC容器——对象治理体系(Spring的"对象婚介所")

💡 面试官到底在问什么?

当面试官问"IOC原理"时,其实是想考察:

  1. 你是否理解"控制反转"的设计哲学

  2. 能否说清楚容器如何管理Bean生命周期

  3. 是否了解依赖注入的多种实现方式

🎭 趣味类比版解释

想象IOC容器是个智能婚介所:

  • 传统开发:程序员像焦虑的父母(new Object()到处给孩子找对象)

  • IOC模式:把子女的婚恋权交给婚介所(容器),父母只需声明需求(@Autowired

// 传统硬编码式相亲 
Person xiaoming = new Person(); 
xiaoming.setPartner(new Person("小红")); 
// IOC式自由恋爱 
@Component 
public class Xiaoming { 
    @Autowired 
    // 婚介所自动匹配 
    private Partner partner; 
}

高频追问拆招

  1. Bean作用域有哪些

    • 单身狗(prototype):每次getBean都新建

    • 模范夫妻(singleton):全局唯一实例

    • 网恋对象(request/session):特定场景有效

  2. 循环依赖怎么解决? 好比A和B互相暗恋,Spring的解决方案:

    • 三级缓存就像"传话机制"

    • 先给半成品对象(早期引用)

    • 等双方都准备好再正式"结婚"

💡 高阶考察要点

1.设计模式对比

  • 传统工厂模式与IOC容器的自动化管理差异

  1. 依赖管理方式不同

    • 工厂模式‌:需手动创建对象并管理依赖(如new UserDaoImpl()),调用者需主动获取依赖对象,导致代码耦合度高。若需更换实现类(如改用UserDaoMysqlImpl),必须修改源码。
    • IOC容器‌:通过依赖注入(DI)自动管理依赖关系。对象仅需声明接口(如@Autowired UserDao),容器动态注入具体实现,无需修改业务代码即可切换实现类(如配置切换MySQL到Oracle驱动)。
  2. 功能扩展性与生命周期管理

    • 工厂模式仅聚焦对象创建,资源初始化/销毁需手动处理,难以实现单例复用或作用域控制。
    • IOC容器统一管理对象生命周期(如单例/原型作用域),支持@PostConstruct初始化逻辑和AOP增强(如事务代理),提升资源利用率与扩展性。
  • 单例作用域下的线程安全保证机制

  1. 饿汉式(预加载)
    类加载时直接初始化静态实例(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利用JVM类加载机制保证线程安全,但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2. 双重检查锁(DCL)
    结合volatile禁止指令重排与synchronized同步块,实现延迟加载且避免锁竞争: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 第一次检查(无锁)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 加锁
                    if (instance == null) {            // 第二次检查(避免重复创建)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volatile确保多线程可见性,防止未完全初始化的对象逸出。

  3. 静态内部类
    利用静态内部类首次调用时加载的特性(Holder类),实现懒加载与线程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class Holder {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Holder.INSTANCE;
        }
    }
    

    无需同步锁,性能与安全性兼顾。

关键差异总结:

维度工厂模式IOC容器
依赖控制调用者主动获取容器被动注入(控制反转)
可维护性修改依赖需重构代码仅调整配置,业务代码无侵入
线程安全保障需自行实现(如双重检查锁)容器自动管理单例生命周期

2.源码级辨析

// 组件注解的层级化设计
 @Controller // MVC请求处理入口
 @Service // 业务逻辑聚合层 
 @Repository // 持久层异常转译器 
 @Component // 通用组件基注解

核心机制:控制反转与依赖注入

        IOC(控制反转)通过转移对象创建与依赖管理的控制权实现解耦。传统编码需主动new对象(正转),而IOC容器被动接管对象生命周期,按需注入依赖(反转)。

源码实现的关键流程:

  1. Bean定义加载
    • 解析XML配置、注解或Java Config,将<bean>@Bean转化为BeanDefinition对象(存储类路径、作用域等元数据)。
  2. 实例化与依赖注入
    • 容器通过反射调用构造函数实例化Bean,再递归注入依赖(属性赋值或构造器参数)。
    • 依赖解析流程:检查字段@Autowired→查找匹配类型Bean→递归注入依赖链。
     
    // 简化的依赖注入伪代码  
    void populateBean(Bean bean) {  
       for (Field field : bean.getFields()) {  
          if (field.isAnnotationPresent(Autowired.class)) {  
              Object dependency = getBean(field.getType()); // 从容器获取依赖  
              field.set(bean, dependency); // 反射注入  
          }  
       }  
    }  
    

  3. 生命周期回调
    • 调用@PostConstruct初始化方法,支持InitializingBean接口或自定义init-method

与传统工厂模式的源码级差异

维度工厂模式IOC容器
对象创建硬编码new或静态工厂方法,耦合具体实现类容器动态反射实例化,依赖接口而非实现类
依赖管理调用方主动获取依赖(Factory.getXxx()容器自动注入依赖(字段/构造器注入)
配置扩展修改依赖需重构源码仅调整BeanDefinition(如XML→注解)

依赖注入的源码实现方式

IOC容器支持三种依赖注入模式(源码级实现差异):

        1.Setter注入

通过BeanDefinition解析<property>标签或@Value,调用Setter方法赋值。

        2.构造器注入

解析构造参数类型,按类型/名称匹配容器中Bean,优先用于强依赖场景。

        3.字段注入

直接反射修改字段值(需@Autowired),但破坏封装性。

Bean注册的高级机制

Spring通过扩展点增强IOC灵活性:

  • FactoryBean‌:动态生成代理对象(如Feign接口),容器实际存储FactoryBean.getObject()的返回值。
  • ImportBeanDefinitionRegistrar‌:动态注册BeanDefinition(SpringBoot启动类核心)。
  • ImportSelector‌:批量导入配置类,实现条件装配。

线程安全的单例管理

容器默认单例Bean通过‌双重检查锁与volatile‌ 保证线程安全:

 
 
// 简化的单例Bean创建伪代码  
public Object 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  
    Object bean = singletonCache.get(beanName);  
    if (bean == null) {  
        synchronized (this) {  
            bean = singletonCache.get(beanName);  
            if (bean == null) {  
                bean = createBean(beanName); // 反射创建  
                singletonCache.put(beanName, bean);  
            }  
        }  
    }  
    return bean;  
}  

依赖ConcurrentHashMap缓存单例,避免重复创建。

关键结论‌:IOC容器通过‌元数据驱动‌(BeanDefinition)、‌反射动态代理‌及‌并发控制‌,实现与传统工厂模式本质差异的解耦与自动化管理。

3.性能优化实践

  • @Lazy注解在依赖环场景下的应用

  1. 依赖环问题本质
    当Bean A依赖Bean B,同时Bean B又依赖Bean A时,Spring默认的立即初始化策略会导致循环依赖异常。

  2. @Lazy的解决方案

    • 在任意一环添加@Lazy,延迟其中一个Bean的初始化,打破循环链:
      @Service
      public class ServiceA {
          @Autowired @Lazy  // 延迟注入ServiceB
          private ServiceB serviceB;
      }
      

    • 底层通过代理对象临时占位,实际调用时触发目标Bean初始化。
  3. 与作用域的协同

    作用域@Lazy效果
    Singleton全局延迟到首次使用(仅一次初始化)
    Prototype每次getBean()时新建(无优化意义)
  4. 注意事项

    • 避免在@Configuration类中混用@Lazy@Bean,可能导致代理层级混乱。
    • 依赖环场景下需确保至少一个Bean非延迟加载,否则可能引发BeanCurrentlyInCreationException
  • BeanPostProcessor实现自定义初始化逻辑

  1. 核心接口方法

    public interface BeanPostProcessor {
        Object 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Object bean, String beanName);
        Object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Object bean, String beanName);
    }
    

    • Before:在@PostConstruct之前执行,适合修改Bean属性。
    • After:在依赖注入完成后执行,适合代理增强。
  2. 典型应用场景

    • 性能监控‌:统计Bean初始化耗时。
    • 动态代理‌:为特定接口生成AOP代理(如@Transactiona底层实现)。
    • 条件化装配‌:根据运行时状态决定是否注入依赖。
  3. 实现示例

    public class CustomInitProcessor implements BeanPostProcessor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Object bean, String beanName) {
            if (bean instanceof ExpensiveService) {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 // 生成延迟加载代理
            }
            return bean;
        }
    }
    

  4. 与@Lazy的协同优化

    • 通过BeanPostProcessor动态识别高开销Bean并自动添加@Lazy等效逻辑。
    • 避免硬编码@Lazy,实现更灵活的延迟策略。

综合优化建议

  1. 依赖环优先使用构造器注入+@Lazy‌,而非setter注入,保持代码可测试性。
  2. BeanPostProcessor应注册为最高优先级‌(实现PriorityOrdered接口),确保早于其他处理器执行。
  3. 生产环境监控‌:结合Spring Boot Actuator的/beans端点分析初始化顺序。

️🌱生命周期管理图示

graph LR:

      

A[容器启动阶段] --> B[加载配置信息]

B --> C[解析Bean定义 → BeanDefinition]

C --> D[注册BeanDefinition到容器]

D --> E[应用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E --> F[Bean实例化阶段]

F --> G[检查Bean作用域与缓存]

G --> H[反射创建Bean实例]

H --> I[依赖注入: @Autowired/@Resource]

I --> J[Aware接口回调: BeanNameAware/BeanFactoryAware]

J --> K[BeanPostProcessor前置处理]

K --> L[初始化阶段]

L --> M1[执行@PostConstruct] 

L --> M2[InitializingBean.afterPropertiesSet]

L --> M3[调用自定义init-method]

L --> N[BeanPostProcessor后置处理]

N --> O[Bean就绪 → 加入单例池]

O --> P[运行期使用]
P --> Q[容器关闭]
Q --> R[销毁阶段]
R --> S1[执行@PreDestroy]
R --> S2[DisposableBean.destroy]
R --> S3[调用自定义]
 

️ ⚙配置规范建议

  • 反模式:混合注入方式引发的空指针问题

  • 最佳实践:强制依赖推荐使用构造器注入

构造器注入强制规范

  1. 核心优势

    • 保证依赖不可变(final修饰)
    • 避免NPE风险(容器启动时完成依赖检查)
    • 显式声明强依赖关系,提升代码可读性
  2. 标准实现

    @Service
    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 {
        private final PaymentGateway gateway; // final确保不可变
        
        @Autowired // Spring 4.3+可省略
        public OrderService(PaymentGateway gateway) {
            this.gateway = gateway; // 依赖非空校验可在此执行
        }
    }
    

混合注入反模式风险

  1. 典型问题场景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Autowired // 字段注入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private AuditService auditService; // setter注入
        
        public void process() {
            auditService.log(); // NPE风险(未通过setter注入时)
        }
        
        @Autowired
        public void setAuditService(AuditService s) {
            this.auditService = s;
        }
    }
    

风险点‌:字段注入与setter注入混用导致部分依赖未初始化

  1. 解决方案

    • 统一使用构造器注入
    • 对可选依赖采用Optional包装或@Nullable注解

高级配置建议

  1. 循环依赖处理

    方案适用场景实现方式
    @Lazy单例Bean循环引用在构造参数添加@Lazy延迟初始化
    Setter/字段注入不推荐(破坏不可变性)仅作临时解决方案
  2. Bean作用域规范

    • 无状态服务使用Singleton(默认)
    • 有状态组件使用Prototype或请求级作用域
  3. AOP代理兼容性

    • 构造器注入天然支持JDK动态代理和CGLIB
    • 字段注入可能导致代理失效(尤其CGLIB)

工程化检查策略

静态代码分析

<!-- SpotBugs规则示例 -->
<dependency>
    <groupId>com.github.spotbugs</groupId>
    <artifactId>spotbugs-annotations</artifactId>
    <version>4.7.3</version>
</dependency>

检测@Autowired字段注入的使用

单元测试保障

@SpringBootTest
class OrderServiceTest {
    @Test
    void shouldThrowWhenDependencyNull() {
        assertThrows(BeanCreationException.class, 
            () -> new OrderService(null));
    }
}


✨ 第二章:AOP——非侵入式增强(代码界的"美颜相机")

💡 灵魂之问:为什么要用AOP?

当老板要求在所有方法加日志时:

  • OOP做法:每个方法里写log.info()(重复劳动)

  • AOP做法:声明"凡Controller层方法都要自动拍照留念"

电影拍摄版理解

把系统看作电影剧组:

  • 主演:核心业务逻辑(Service方法)

  • 替身:增强逻辑(Advice)

  • 导演:决定什么时候用替身(Pointcut)

@Aspect 
public class LogAspect { 
    // 定义拍摄时机:所有@GetMapping场景 
    @Pointcut("@annotation(GetMapping)") 
    public void logPointcut() {} 
    // 开拍前打板(前置通知) 
    @Before("logPointcut()") 
    public void beforeAction(JoinPoint jp) { 
        System.out.println("Action! Method: " + jp.getSignature()); 
    } 
}

🎯 必知概念三连

  1. JoinPoint:被拦截的"拍摄现场"

  2. Advice:五种"特效处理":

    • @Before(开场白)

    • @After(杀青镜头)

    • @Around(全程跟拍)

    • @AfterReturning(完美收官)

    • @AfterThrowing(NG镜头)

  3. 动态代理

    • JDK代理:要求演员必须有接口(像签约艺人)

    • CGLIB:素人也能直接包装(继承方式)

🔧 性能调优实战

一、切面执行顺序控制
  1. 多切面优先级管理

    @Aspect
    @Order(1) // 先执行
    public class LoggingAspect { ... }
    
    @Aspect
    @Order(2) // 后执行
    public class SecurityAspect { ... }
    

    • 使用@Order注解明确指定切面执行顺序(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 典型场景:验证切面需先于日志切面执行
  2. 通知类型执行顺序

     
    单切面内:
    @Around → @Before → 目标方法 
    → @AfterReturning/@AfterThrowing → @After → @Around
    

        环绕通知需手动调用proceed()触发后续流程

二、切入点表达式优化
  • 表达式类型选择

    表达式类型适用场景性能影响
    execution()精确匹配方法签名(包+类+方法)高(需扫描字节码)
    @annotation()通过注解标记目标方法中(需反射检查)
    within()匹配类级别低(类加载时过滤)
  • 性能优化技巧

    • 避免宽泛匹配(如*.*(..)),限定到具体包路径
    • 复用切入点定义:
       
      @Pointcut("execution(* com.example.service.*.*(..))")
      public void serviceLayer() {}
      
      @Before("serviceLayer()")
      public void logBefore() { ... }
      

    • 优先使用@annotation减少匹配范围
三、代理机制调优
  1. 强制CGLIB代理

    # 解决JDK动态代理需接口的限制
    spring.aop.proxy-target-class=true
    

    CGLIB性能开销略高但功能更全面
  2. 切面懒加载

    @Aspect
    @Lazy // 延迟初始化切面实例
    public class HeavyAspect { ... }
    

四、实战案例:接口耗时监控
  1. 自定义注解方案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TrackExecutionTime {}
    

  2. 高效切面实现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ExecutionTimeAspect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 = LoggerFactory.getLogger(ExecutionTimeAspect.class);
        
        @Around("@annotation(TrackExecutionTime)")
        public Object trackTime(ProceedingJoinPoint pjp) throws Throwable {
            long start = System.nanoTime();
            try {
                return pjp.proceed();
            } finally {
                log.debug("Method {} executed in {} ns", 
                    pjp.getSignature(), System.nanoTime() - start);
            }
        }
    }
    

    使用纳秒级计时减少误差
五、常见陷阱规避
  1. Controller层切面优化

    • 避免直接拦截Controller类,改为增强Spring框架调用入口
    • 示例反模式:
      // 不推荐(性能敏感)
      @Before("execution(* com.example.web..*.*(..))")
      

  2. 循环依赖处理

        切面依赖其他Bean时需配合@Lazy打破循环链

📊 代理技术选型指南

特性

JDK动态代理

CGLIB

实现机制

接口代理

子类继承

适用场景

接口完备的系统

遗留代码改造

性能特点

调用效率高

生成速度快

Spring策略

默认方案

补充方案

💥 典型问题场景

// 内部调用导致的代理失效 
public class PaymentService { 
    public void process() { verifyAccount(); // 绕过事务代理 } 

    @Transactional 
    void verifyAccount() {...} 
}

解决方案:通过ApplicationContext获取代理实例


💼 第三章:事务管理——数据一致性保障(数据库界的"支付宝")

❓ 面试死亡问题:事务传播机制

当被问到传播行为时,其实在考察:

  1. 多个事务方法互相调用时的边界控制

  2. 对ACID原则的实际应用能力

聚餐买单类比

把事务传播比作朋友聚餐:

  • REQUIRED(默认):有人买单就跟着吃,没人买就自己开单

  • REQUIRES_NEW:不管有没有人买单,自己另开一桌

  • NESTED:记子账单,主单失败就取消

  • NOT_SUPPORTED:AA制,不参与集体买单

@Transactional(propagation = Propagation.REQUIRED) 
public void groupDinner() { 
    // 如果已有事务就加入,没有就创建 
} 

@Transactional(propagation = Propagation.REQUIRES_NEW) 
public void privateRoom() { 
    // 必须开新包间,不受外界影响 
}

💣 事务失效的五大坑

  1. 方法非public(包厢门锁了)

  2. 自调用问题(自己叫自己吃饭)

  3. 异常类型不匹配(吃出虫子但只说"不好吃")

  4. 数据库引擎不支持(大排档没有发票)

  5. 未启用事务管理(忘记带钱包)

一、事务基础概念
  1. ACID特性

    • 原子性 (Atomicity)‌:事务内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
    • 一致性 (Consistency)‌:事务执行前后数据状态保持一致(如转账前后总金额不变)。
    • 隔离性 (Isolation)‌:并发事务间互不干扰,防止脏读、幻读等问题。
    • 持久性 (Durability)‌:事务提交后数据永久保存,即使系统故障也不丢失。
  2. 隔离级别

    级别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适用场景
    READ_UNCOMMITTED低一致性要求
    READ_COMMITTED默认级别(Oracle)
    REPEATABLE_READ默认级别(MySQL)
    SERIALIZABLE强一致性场景

    通过@Transactional(isolation = Isolation.READ_COMMITTED) 指定。

  3. 传播行为

    行为类型说明
    REQUIRED (默认)当前存在事务则加入,否则新建事务
    REQUIRES_NEW始终新建事务,挂起当前事务(独立提交/回滚)
    SUPPORTS当前存在事务则加入,否则以非事务方式运行
    NOT_SUPPORTED以非事务方式执行,挂起当前事务

二、事务实现方式
  1. 编程式事务

    TransactionTemplate template = ...;
    template.execute(status -> {
        // 业务逻辑
        if (error) status.setRollbackOnly(); // 手动回滚
        return result;
    });
    

缺点‌:代码侵入性强,需手动管理事务边界。

  1. 声明式事务(推荐)

注解驱动‌:

 
@Transactional(
    propagation = Propagation.REQUIRED,
    rollbackFor = Exception.class // 指定异常回滚
)
public void updateData() { ... }

类级注解作用于所有public方法,方法级注解可覆盖类级配置。

XML配置‌:

 
<tx:advice id="txAdvice">
    <tx:attributes>
        <tx:method name="update*" propagation="REQUIRED"/>
    </tx:attributes>
</tx:advice>
<aop:config>
    <aop:advisor advice-ref="txAdvice" pointcut="execution(* com.service.*.*(..))"/>
</aop:config>


三、核心接口

1‌.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

        事务管理核心接口(如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JpaTransactionManager)。

2‌.TransactionDefinition

        定义事务属性(传播行为、隔离级别、超时等)。

3‌.TransactionStatus

        事务运行时状态(是否回滚、是否完成)。


四、疑难解决方案
问题原因解决方案
事务未生效方法非publicpublic方法支持事务代理
异常未回滚默认仅回滚RuntimeException添加@Transactional(rollbackFor = Exception.class)
跨方法调用失效同类内非代理调用通过AOP上下文调用或拆分到不同类
数据库不支持如MySQL的MyISAM引擎切换为InnoDB引擎

五、最佳实践

        1‌.统一异常回滚‌:

@Transactional(rollbackFor = Exception.class) // 覆盖所有异常类型
```:ml-citation{ref="3" data="citationList"}  

        2‌.精简事务范围‌:

        避免在事务内执行耗时操作(如网络调用)。

        3.读写分离优化‌:

        只读查询使用@Transactional(readOnly = true)提升性能。

        4‌.传播行为谨慎选择‌:

        多数据更新用REQUIRED,独立日志记录用REQUIRES_NEW


💥第四章: 高阶反杀战术库

一、IOC容器の死亡追问

情景模拟:当面试官说"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区别讲一下"

  • 🔥 标准答案:基础婚介所 vs 豪华婚恋中心(支持国际婚姻、婚前培训等增值服务)

  • 反杀连招:

// 追问1:为什么ApplicationContext要预初始化Bean? 
// 答:就像婚介所提前审核会员资料(加载配置时创建对象),
//    避免相亲现场才查户口(延迟加载导致性能波动) 

// 追问2:FactoryBean的特殊性? 
// 答:这不是普通红娘,是红娘培训师(能生产特殊对象),getObject()就是毕业典礼

二、AOPの陷阱拆解

高频翻车题:"JDK动态代理和CGLIB如何选择?"

  • 🎭 表演学派解释:

  • JDK代理:要求演员必须有经纪公司(接口)

  • CGLIB:素人出道也能捧红(直接继承目标类)

  • 💣 隐藏考点:

# 陷阱:final类为什么不能用CGLIB? 
# 答:就像给已绝育的猫配种(无法生成子类),建议改用JDK代理或重组基因(重构代码)

三、事务の绝地反击

死亡场景:"@Transactional失效的N种姿势"

  • 翻车大全: 

作死行为 科学解释 抢救方案
自调用自家AA制不算数(非代理调用)拆家分灶(拆分类)
异常类型不匹配只认发票不认收据@Transactional(rollbackFor=Exception.class)
非public方法私房钱不参与家庭记账改用AspectJ模式

终极大杀器:源码级反问

当面试官露出满意表情时,突然抛出:

  1. "Spring如何解决循环依赖的三级缓存?"

    参考答案:就像婚介所调解三角恋,一级缓存(结婚证)、二级缓存(订婚协议)、三级缓存(相亲资料)
  2. "AOP的Advice执行顺序如何控制?"

    神回复:导演喊卡的优先级,@Order(1)比@Order(2)先喊cut

🎁第六章、彩蛋

彩蛋升级:Spring面试避坑指南

陷阱类型

典型案例

解决方案

配置陷阱

@Transactional未生效

检查代理模式与异常类型

性能陷阱

过度AOP导致链路变长

使用条件切面(@Conditional)

并发陷阱

单例Bean中的成员变量

改用ThreadLocal存储

测试陷阱

单元测试污染Spring上下文

使用@MockBean隔离依赖

Spring面试速查表

概念

记忆口诀

典型问题

IOC

"不用new,等注入"

Bean生命周期/循环依赖

AOP

"动态代理+切面=解耦"

通知类型/动态代理区别

事务

"ACID+传播+隔离=安全"

传播行为/失效场景

调试不是失败,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一次解决bug,都是在积累经验。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浊浪载清辉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