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按组成部分
硬件软件协议
2.按工作方式
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3.按功能组成
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分布式处理4.提高可靠性5.负载均衡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分布范围
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
2.按传输技术
1.广播式网络2.点对点网络
3.按拓扑结构
总线型、星型、环形、网状
4.按使用者
公用网、专用网
5.按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
6.按传输介质
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5.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

RFC【Request For Comment】=>因特网的正式标准
1)因特网草案
2)建议标准
3)草案标准
4)因特网标准

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指标解释单位
带宽(Bandwidth)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秒(b/s)
时延(Delay)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总时间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管道可以容纳的比特数量比特
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 RTT)发送端发出一个短分组,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吞吐量(Throughput)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速率(Speed)网络中的速率是指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
信道利用率某一信道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是有数据通过的。
内容概要: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尺度Wavelet模型的跨文化英语交际智能模型系统(FL-DP-Wavelet),旨在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多尺度特征提取与跨文化适应性建模,提升智能系统的文化敏感性和语境理解能力。该模型通过结合小波变换与深度学习优化语言信号的时频特征提取,基于跨文化敏感性发展模型(DMIS)构建文化适应性评估模块,并设计多模态数据融合框架,增强跨文化场景下的语义解析鲁棒性。实验结果显示,系统在跨文化语境下的语义理解准确率提升12.7%,文化适应性评分优于基线模型15.3%。 适合人群:从事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外语教育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特别是对智能系统在跨文化场景中的应用感兴趣的学者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跨文化商务谈判、教育合作和公共外交等场景中,需要提升智能系统的文化敏感性和语境理解能力;②帮助系统实现实时文化适应,减少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语义误判和非语言行为冲突;③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增强智能系统在复杂跨文化环境中的语义解析能力。 其他说明:该研究不仅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路径,还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未来将聚焦于小波-Transformer耦合、联邦学习隐私保护和在线学习算法,进一步推动系统向自主文化融合演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晚风微凉~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