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1.简单性
2.面向对象
3.安全性
4.跨平台性
5.支持多线程
6.分布性
java语言是詹姆斯高·斯林发明的
Java基本语法
Java程序基本格式
java代码必须放在一个类中:
修饰符 class 类名{
程序代码
}
java程序代码分为:结构定义语句 功能执行语句
1.注意每条功能执行语句的最后必须用分号结束 否则机器辉报告“illegal character”(非法字符)错误信息
2.java语言严格区分大小写!!!
故此Computer,computer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符号
3.java程序中一个连续的字符串不能分成两行书写: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一个"+
“java程序!”);
如以上代码将会报错
Java中的注释
单行注释: //
多行注释: /* (文字信息 ) */
文档注释:/** (文字信息) */
Java 中的标识符
在编程过程中,需要在程序中定义一些符号标记一些名称,如:包名,类名,方法名,参数名,变量名,这些符号称为标识符:
标识符由一下组成:
字母,数字,下画线(_)和美元符号 ( $ )组成,但是!!!标识符不能以数字开头,不能是Java中的关键字。
不合法的标识符演示:
123username
class
98.3
Hello World
Java中的常量:
1.整型常量 (byte、short、int、long)eg:1 2 3
2.浮点常量(float、double)eg:2.1 3.1
3.字符常量(char)eg:‘a’ ‘b’ ‘c’
4.字符串常量(String)eg:“helloworld” “come”
5.布尔常量(boolean)eg:true fales
6.null常量
Java中的变量
变量的定义
用于标识内存单元的标识符称为变量
int x=0,y;(定义x,y两个变量 ,并给x赋值为0)
y=x+3;(给y进行赋值,内容为 x+3 .由于上面x赋的值为0,故此y=3)
变量的数据类型
变量的类型转换
1.自动类型转换
自动类型转换也称为隐式类型转换,是指两种数据类型在转换过程中
不需要显式声明,由编译器自动完成。(自动类型需满足一下两个条件)
两种数据彼此兼容
目标类型的取值范围大于源类型的取值范围
byte b = 3;
int x = b
(1)整数类型之间的转换
byte类型数据可以赋值给short、int、long;类型的变量。
short、char类型的数据可以赋值给int、long类型的变量;
int类型的数据可以赋值给long类型的变量。
(2)整数类型转换为float类型。
byte、char、short、int类型的数据可以赋值给float类型的变量。
(3)其他类型转换为double类型。
byte、char、short、int、long、float类型数值可以赋值给都double类型的变量
2.强制类型转换
强制类型转换也称为显式类型转换,是指两种类型数据之间转换需要进行显式声明,当两种类型不兼容,或者目标类型取值范围小于源类型时,自动类型转换无法进行
public class examp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num = 4;
byte b = num;
System.out,println(b);
}
}
以上代码辉报错(不兼容类型,从int 转换到byte可能会有所损失)
针对上述情况,必须采用强制类型转换
目标类型 变量 = (目标类型)值
修改如下
byte b = (byte)num;
由大范围转换到小范围会造成数据的精度丢失。
键盘录入
在键盘输入,为变量提供内容
了解Scanner
了解Scnner的使用步骤
1.找Scanner(导包)
import java.util.Scanner;
2.用Scanner (创建对象开始使用Scanner)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上述代码格式种,只有sc是变量名,可以改变,其他的都不允许变
3.开始干活
int i = sc.nextInt();
在上述代码块种只有 i 是变量名,可以变,其他的都不可以变
example
//导入Scanner包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cannerDome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对象,准备使用Scanner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接受数据
int i = sc.nextInt();
//输出数据
System.out.println(i)
}
}
example02
用键盘依次输入两个数字,并求这两个数之和
//第一种方法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canner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a");
int a = sc.nextInt();
Scanner sv = 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b");
int b = sv.nextInt();
System.out.println(a+b);
}
}
//第二种方法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cannerTest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包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请输入第一个数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number1");
//获取数据
int number1 = sc.nextInt();
//请输入第二个数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number2");
//获取数据
int number2 = sc.nextInt();
//求两数之和并输出
System.out.println(number1+number2);
}
}
算数运算符
/
%(取余数)
% 应用
A%2 判断A 是否为偶数
A%3 三人斗地主
字符串拼接
字符的+操作
例图:
ASCII代码表
数值拆分录入
需求:键盘录入一个三位数,将其拆分为个位、十位、百位后,打印在控制台。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请输入整数
123
3
2
1
构造方法如下所示:
个位:数值%10
十位:数值/10%10
百位:数值/100%10
千位:数值/1000%10
自增自减运算符
自增
++ 加加 变量的值加1
自减
– 减减 变量的值减1
加加和减减无论放在变量前后,其性质和作用都是一样的;
注意:
其中1中的b值为10;2中的b值为11;
答案如下所示:
X:12
Y:10
Z:12
分析如下:
赋值运算符
例题
+=
细节
像+=,-=,/=,%= 底层都隐藏了一个强制类型转换
关系运算符
例题
例题01
//自敲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gua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boy;
int girl;
System.out.println ("请男孩输入时髦度");
boy = sc.nextInt ();
System.out.println ("请女孩输入时髦度");
girl = sc.nextInt ();
System.out.println ((boy>girl)+"相亲结果");
}
}
//答案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gua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 = new Scanner ( System.in );
System.out.println ("请输入自己的时髦度");
int myfation = sc.nextInt ();
System.out.println ("请输入相亲对象的时髦度");
int girlfation = sc.nextInt();
boolean resoult= myfation>girlfation;
System.out.println (resoult);
}
}
逻辑运算符
//答案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gua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 = new Scanner ( System.in );
System.out.println (“请输入自己的时髦度”);
int myfation = sc.nextInt ();
System.out.println (“请输入相亲对象的时髦度”);
int girlfation = sc.nextInt();
boolean resoult= myfation>girlfation;
System.out.println (resoult);
}
}
# 逻辑运算符
(明天更新,本文章仅用于作者自学,图片来源黑马程序员,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