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Network):由若干个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 互联网(互连网):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构成的范围更大的网络,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 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用户数以亿计,互联的网络数以百计)。
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
- internet(互联网或者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是任意的。
- Internet(因特网):是一个专用名词,他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的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
从单个网络的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
- 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
- 20世纪2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不可能仅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来满足所有通信问题,就导致了后来互联网的出现,这样互联网就成为了现在因特网的雏形
- 1983年,TCP/IP协议称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因特网的诞生)。使得所有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联网相互通信
-
逐步形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 1985年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围绕6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三级结构的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者企业网)),该网络覆盖了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该网络称为因特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 1990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ARPANET任务完成,正式关闭
- 1991年,美国政府将因特网主干网交给私人公司运营,并开始对接入因特网的单位收费
-
逐步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 1993年,NSFNET逐渐被若干个商用因特网主干网代替;政府机构不再负责因特网运营,让各种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来运营
- 1994年,由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开发的万维网(也就是WWW技术),在因特网中被广泛使用。大大方便了广大非网络专业人员对网络的使用,促使因特网迅猛发展
- 1995年,NSFNET停止运作,因特网彻底商业化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普通用户是如何接入因特网的呢?
答案:实际上是通过ISP接入因特网的。ISP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到成块的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等联网设备,任何机构和个人只要向ISP交纳规定的费用,就可以从ISP得到所需要的IP地址(因特网上的主机都必须有IP地址才能进行通信)
我国主要的ISP就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三大运营商
基于ISP的三层结构的因特网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IP地址数量的不同,ISP也分成不同的层次
- 第一层ISP(因特网主干网)
服务面积最大,一般能够覆盖国际性区域范围,并拥有高速链路和交换设备。第一层ISP之间直接互连。
- 第二层ISP
第二层ISP和一些大公司都是第一层ISP的用户。通常具有区域性或国家性覆盖规模,与少数第一层ISP相连接
- 第三层ISP(本地ISP)
是第二层ISP的用户,且只拥有本地范围的网络,一般的校园网或企业网,以及住宅用户和无线移动用户,都是第三层的ISP用户
从该图可以看出,因特网逐渐演变成基于ISP的多层次结构网络。但是今天的因特网由于规模太大,已经很难对整个网络的结构给出细致的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
- 相隔较远的两台主机间的通信可能需要多个ISP
- 一旦某个用户能够接入到因特网,那么他也可能成为一个ISP ,所需要做的就是购买一些如调制解调器或者路由器这样的设备,让其他用户能够与他相连
- 该图只是个示意图,一个ISP可以很方便地在因特网拓扑上增添新的层次和分支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对因特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因特网在制定其标准上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面向公众。
- 因特网所有的RFC(Request For Comments)技术文档都可以从因特网上免费下载
- 任何人都可以随时使用电子邮件发表对某个文档的意见或者建议
- 因特网协会ISOC是一个国际性组织,他负责对因特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发展和使用
- ISOC下设的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负责管理因特网有关协议的开发;
- IAB下的因特网工程部IETF,负责研究中短期工程问题,主要针对协议的开发和标准化;
- IAB下的因特网研究部IRTF,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一些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 制定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 因特网草案(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 建议标准(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 草案标准
- 因特网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RFC文档都是因特网标准,只有一小部分RFC文档才能变成因特网标准)
因特网的组成
-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者视频)和资源共享。
边缘部分中的主机。可以是台式电脑或大型服务器,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还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以及物联网智能硬件,例如:空气质量检测仪,智能摄像头等
-
核心部分
有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在网络核心部分其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它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但我们不称它为主机。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