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内存分段
程序是由若干个逻辑分段组成的,如可由代码分段、数据分段、栈段、堆段组成。不同的段是有不同的属性的,所以就用分段的形式把这些段分离出来。
分段机制下,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是如何映射的?
分段机制下的虚拟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段选择因子和段内偏移量。
- 段选择子就保存在段寄存器里面。段选择子里面最重要的是段号,用作段表的索引。段表里面保存的是这个段的基地址、段的界限和特权等级等。
- 虚拟地址中的段内偏移量应该位于 0 和段界限之间,如果段内偏移量是合法的,就将段基地址加上段内偏移量得到物理内存地址。
在上面,知道了虚拟地址是通过段表与物理地址进行映射的,分段机制会把程序的虚拟地址分成 4 个段,每个段在段表中有一个项,在这一项找到段的基地址,再加上偏移量,于是就能找到物理内存中的地址,
分段的办法很好,解决了程序本身不需要关心具体的物理内存地址的问题,但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 第一个就是内存碎片的问题。
- 第二个就是内存交换的效率低的问题。
接下来,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两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分段为什么会产生内存碎片的问题?
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例子。假设有 1G 的物理内存,用户执行了多个程序,其中:
- 游戏占用了 512MB 内存
- 浏览器占用了 128MB 内存
- 音乐占用了 256 MB 内存。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关闭了浏览器,则空闲内存还有 1024 - 512 - 256 = 256MB。
如果这个 256MB 不是连续的,被分成了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