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FOD异物测试指南

什么是FOD测试?

FOD(Foreign Object Detection)异物检测是无线充电系统的一项重要安全功能测试,用于检测充电区域是否存在金属异物,避免因金属异物导致过热或火灾风险。

测试目的

  • 测试目的

1、验证无线充电器能否正确检测到金属异物

2、确保异物存在时系统能及时停止充电或降低功率

3、防止金属异物在电磁场中发热引发安全隐患

二、常见异物类型

异物分类

具体示例

潜在风险

金属异物

硬币、钥匙、螺丝钉、金属箔、首饰等

涡流发热、短路、干扰磁场

磁性异物

磁铁、含铁合金制品

干扰磁场耦合、增加能量损耗

非金属异物

纸张、塑料、布料、液体(如水、饮料)

遮挡散热、潮湿环境下可能引发短路

电子元件碎片

芯片残片、电路板碎屑

可能导致电路故障或充电异常

三、测试标准与规范

国际标准:Qi 标准(WPC):由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制定,是全球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明确规定了异物检测(FOD,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EC 62368-1(音视频、信息和通信技术设备安全标准)

IEC 62133:针对电池和电池组的安全标准,涉及充电过程中的异物防护要求。

国内标准:GB/T 38775.1-2021:《电动车辆无线充电系统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适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场景的异物检测测试。

GB 4943.1-2022:《信息技术设备安全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涉及电子设备充电安全中的异物防护。

四、测试方法与流程

1. 静态异物检测测试

测试场景:在无线充电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异物,模拟用户误将异物带入充电区域的情况。

测试步骤:准备阶段:校准无线充电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准备标准异物样本(如不同尺寸的金属片、磁铁等)。

放置异物:在发射端表面或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放置异物,覆盖不同位置(中心、边缘等)。

启动充电:开启无线充电功能,监测设备是否能识别异物并触发保护机制(如停止充电、报警提示)。

数据记录:记录设备的响应时间、充电功率变化、温度上升幅度等参数。

2. 动态异物检测测试

测试场景:模拟异物在充电过程中意外进入充电区域的情况(如用户将钥匙掉落在充电板上)。

测试步骤:正常充电:先让设备正常充电,记录初始功率和温度。

引入异物:在充电过程中快速放置异物,观察设备是否能实时检测并响应。

响应评估:检查设备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如 Qi 标准要求≤10 秒)停止充电或降低功率,避免异物过热。

3. 异物发热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异物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情况,确保温度不超过安全阈值(如外壳温度≤60℃,内部元件温度≤90℃)。

测试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或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异物表面及周边设备的温度变化,记录最高温度及升温速率。

4. 充电效率影响测试

测试目的:评估异物对充电效率的影响,确保设备在异物存在时不会过度损耗能量。

测试方法:对比放置异物前后的充电功率、充电时间和能量转换效率,要求效率下降幅度不超过规定值(如 Qi 标准要求≤10%)。

五、测试设备与工具

无线充电测试系统: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功率分析仪,用于模拟充电场景并监测功率参数。

异物样本:标准金属片(如铜、铁、铝)、磁铁、塑料片等,尺寸和形状符合测试标准要求。

温度监测设备:红外热像仪、热电偶传感器,用于测量异物和设备的温度。

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记录充电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数据,生成测试报告。

示波器:用于分析磁场变化和异物检测信号的波形,验证检测算法的有效性。

六、测试判定标准

安全指标:设备应能在异物放置后迅速检测并触发保护机制(如停止充电或报警),响应时间≤规定值(如 Qi 标准要求≤10 秒)。

异物及设备表面温度不得超过安全限值(如外壳温度≤60℃,内部元件≤90℃),避免烫伤或起火风险。

性能指标:无异物时,充电效率应达到标准要求(如 Qi 标准下≥70%);有异物时,效率下降幅度≤10%。

设备在排除异物后应能恢复正常充电,且无永久性损坏。

功能指标:异物检测功能应准确识别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异物,避免误报(如检测到非异物时报警)或漏报(如未检测到危险异物)。

七、实际应用场景与案例

手机无线充电:当用户将钥匙放在无线充电板上时,手机应立即提示 “检测到异物” 并停止充电,避免钥匙发热损坏手机或充电板。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在充电区域铺设金属盖板或地面异物(如螺丝钉)时,充电系统需自动暂停,防止高压充电时因异物短路引发事故。

智能家居设备:如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耳机等,需确保在桌面金属物品(如回形针)靠近时不影响充电安全。

八、总结与发展趋势

无线充异物测试是保障设备安全的关键环节,随着无线充电技术向高功率、多设备兼容方向发展(如电动汽车 800W + 无线充电),对异物检测的精度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测试可能更注重以下方向:

多异物混合检测:模拟多种异物同时存在的复杂场景(如金属 + 液体)。

AI 算法优化:通过机器学习提升异物识别的准确性,减少误报率。

动态实时监测:结合传感器融合技术(如磁场、温度、图像),实现更精准的实时防护。

通过严格的异物测试,可有效提升无线充电设备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推动无线充电技术在

消费电子、汽车、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如需了解更多异物测试细节或获取定制化方案,私信我关注我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