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一阶段人机交互,计算机怎么能够识别人类语言并执行和反馈出结果在于这四个层面
应用层:把人类语言转换成计算机编码(ASCii、Unicode)
表示层:把编码转换成二进制
介质访问控制层:把二进制转换成电信号
物理层:传输电信号
计算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6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现第一台计算机 用于计算导弹轨道 计算速度慢 体积大
第二阶段 出现早期局域网的萌芽
第三阶段 出现各种协议规则 完善并制定数据传输的规则
第四阶段 从1990到现在就是我们现在的阶段 目前最顶级的计算机是我国的 神威太湖之光
2计算机网络规模
延长网络信号传输的距离
同轴电缆
优点:抗弯折性强
缺点:成本高、传输速度慢
双绞线
结构八根铜丝,两两相绞
线序
T568A:白绿、 绿 白橙、蓝 白蓝、 橙 白棕、棕
T568B:白橙、橙 白绿、蓝 白蓝、绿 白棕、棕
水晶头型号:RJ45(头大点) RJ11
线性:非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光纤:
单模光纤:纤芯较细,可传递单一光源,传输距离在5km,波长:1310nm,黄色
多模光纤:纤芯较粗,可传递多种光源,传输距离在2km,波长:850nm,橙色、水绿色
光模块
无线传输介质:蓝牙、红外线
一、网络拓扑结构
节点指网络中所有的网络设备 图中白圈代表节点
总线型网络
结构:所有节点共享一条通信线路
优点:对通信线路的利用率较高,同一时刻只有两个节点相互通信
缺点:不太容易增加新节点;安全性不高,一个节点发出的消息其他节点都能收到;通信线路故障,会造成整个网路瘫痪
星型网络
结构:所有节点都与中心节点相连
优点:组网结构简单
中心点易于实现网络监控
缺点:中心点故障,会造成整个网络瘫痪,所有节点之间的通信,都需要通过中心节点的转发,造成网络安全性较低
环型网络
结构:节点之间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
优点:组网结构简单,节省材料
缺点:不易扩展新节点
出现故障的节点越多,造成的网络问题就越严重
树型网络
结构:一种层次化的星型结构
优点:易于扩充新节点
缺点:层次越高的节点故障,越容易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
网状型网络
结构:所有节点两两相连
优点:稳定性高,可靠性高
缺点:组网结构复杂,不太容易扩展新节点
二、网络设备介绍
1集线器
(图中方盒为集线器 下面的一排为电脑 集线器中电脑相互通信时只能两个之间同时通信 如果一号和十二号通信时,二号又与五号电脑通信,则此时一区的一号与二号机就有冲突 可能造成冲突的区域就称为冲突域,如图中蓝色区域)
特点:内部为总线型结构,一种共享性的介质
一个节点发出的消息,其他节点都能收到
对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高,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节点相互通信(总线型网络的优点)
冲突域:冲突形成的范围
2、集线器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解决方法
泛洪传输的问题:一个接口发出的消息,其他接口都能收到
地址问题:MAC地址(物理地址),在电脑中为48位二进制,但是在电脑上查看时用12位的16进制来表示。前24位代表厂商,后24位厂家编写的
与MAC地址相对的是IP地址
冲突的问题:解决方法 CSMA/CD--- 载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查
上图为解决方法示意图
3、网桥:网桥的每一个接口都是一个独立的区域
运行的方法:如果一号机要与四号机间进行通信 1号机先在网段A将信号通过1号接口输入网桥中 然后网桥会根据上图的站表知道,4号机在2号接口,从而将信号从2号接口送入网段B
4交换机:多接口的网桥,有自学习的功能
交换机工作原理和网桥一样
1交换机
交换机工作方式
一开始时,交换机MAC地址表是空的。当主机1想发送数据帧给主机2时,数据帧先被送往交换机,交换机在GE0/0/1口接到数据帧后,在MAC地址表中查询该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发现没有对应帧,则交换机对该帧进行泛洪操作(广播),同时交换机学习该数据帧的源MAC地址并建立对应的MAC地址表项,与接口GE0/0/1关联。泛洪操作与建立对应MAC地址表是同时进行的
泛洪操作,交换机的其他端口以及其他的主机都会接受到该数据帧,但是由于这些交换机端口和主机与目的MAC地址不符,所以该数据帧在他们这里会被丢弃。而目的MAC地址的主机2收到后,目的主机2会处理该数据帧,向主机1回复,该数据帧会再次被发往交换机。这次交换机在MAC地址表中查到了对应表项,则交换机对单播帧进行转发操作,将数据帧从GE0/0/1口转发出去,同时,交换机学习该数据帧的源MAC地址,并创建对应的MAC地址表项,与接口GE0/0/1关联
MAC地址表的特征:
MAC地址表的老化时间是300秒;(老化:交换机清理内存,如果俩主机之间在300秒内没有相互发送数据,则交换机会删除这俩主机在MAC表中的信息)
一个MAC地址只能绑定一个接口,一个接口下可以有多个MAC地址;
MAC地址的泛洪攻击(广播风暴),导致交换机的内存不足,影响交换机的转发性能(主机数量控制
在200-300之间)
交换机处理数据的方式:
泛洪(广播):目的MAC地址在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不存在的时候,交换机会进行泛洪操作
单播:目的MAC地址在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存在的时候,交换机会进行单播转发操作
丢弃:当目的MAC地址和自身的MAC地址不一致时,会执行丢弃操作
数据的传输模式:
单播:一对一的通信
广播:一对所有的通信
组播:一对特定的群体
路由器
特点:网关。路由器每一个借口都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提供路由,转发数据。
广播域:广播形成的范围
IP地址:逻辑地址,用于识别不同的广播域
IPV4:32位二进制构成,可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方便人记忆观看
IPv4 地址 . . . . . . . . . . . . : 172.220.30.134
子网掩码 . . . . . . . . . . . . : 255.255.0.0
IPV4的构成: 网络位+主机位
IPV6:128位二进制构成,fe80:0000:0001:0000:0440:44ff:1233:5678 冒分十六进制表示
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0000 0000=0
0000 0001=1
0000 0010=2
0000 0100=4
0000 1000=8
1111 1111=128+64+32+16+8+4+2+1=255
ARP----地址解析协议,作用:根据已知的IP地址解析出相应的MAC地址
工作原理
目标IP:192.168.1.2/24 源IP:192.168.1.1/24 源AMC:MAC1+数据
组网完成时,ARP表是空白的;
主机1广播发送 ARP REQUEST 报文给主机2,广播寻找主机2的MAC地址;
网络所有的主机会收到此报文,会将自身的IP地址与数据中的目标IP地址做对比,如两者一致则接收,
反之丢弃;
主机2单播arp reply回复 主机1,将主机2的MAC地址回复给主机1;
总结:广播请求,单播回复
ARP特点:老化时间是180秒
ARP分类:
正向ARP:根据已知的IP地址解析出相应的MAC地址
反向ARP:根据已知的MAC地址解析出相应的IP地址
免费ARP:自我介绍;检测IP地址冲突 (自己发送自己IP的广播)
路由器工作原理
发送端:目标IP:10.2.0.1/16 源IP:10.1.0.1/16 目标MAC:C 源MAC:A+数据
接收端:目标IP:10.2.0.1/16 源IP:10.1.0.1/16 目标MAC:B 源MAC:D+数据
IP地址详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