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算法

https://blog.csdn.net/wsj998689aa/article/details/39577011

https://blog.csdn.net/brave_stone/article/details/80423784EM算法整理及其python实现

https://blog.csdn.net/u010866505/article/details/77877345#_Toc492473984EM算法原理和python简单实现

EM算法就是这样,假设我们想估计知道A和B两个参数,在开始状态下二者都是未知的,但如果知道了A的信息就可以得到B的信息,反过来知道了B也就得到了A。可以考虑首先赋予A某种初值,以此得到B的估计值,然后从B的当前值出发,重新估计A的取值,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收敛为止。

     EM的意思是“Expectation Maximization”,在我们上面这个问题里面,我们是先随便猜一下男生(身高)的正态分布的参数:如均值和方差是多少。例如男生的均值是1米7,方差是0.1米(当然了,刚开始肯定没那么准),然后计算出每个人更可能属于第一个还是第二个正态分布中的(例如,这个人的身高是1米8,那很明显,他最大可能属于男生的那个分布),这个是属于Expectation一步。有了每个人的归属,或者说我们已经大概地按上面的方法将这200个人分为男生和女生两部分,我们就可以根据之前说的最大似然那样,通过这些被大概分为男生的n个人来重新估计第一个分布的参数,女生的那个分布同样方法重新估计。这个是Maximization。然后,当我们更新了这两个分布的时候,每一个属于这两个分布的概率又变了,那么我们就再需要调整E步……如此往复,直到参数基本不再发生变化为止

这里把每个人(样本)的完整描述看做是三元组yi={xi,zi1,zi2},其中,xi是第i个样本的观测值,也就是对应的这个人的身高,是可以观测到的值。zi1和zi2表示男生和女生这两个高斯分布中哪个被用来产生值xi,就是说这两个值标记这个人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的身高分布产生的)。这两个值我们是不知道的,是隐含变量。确切的说,zij在xi由第j个高斯分布产生时值为1,否则为0 。例如一个样本的观测值为1.8,然后他来自男生的那个高斯分布,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个样本表示为{1.8, 1, 0}。如果zi1和zi2的值已知,也就是说每个人我已经标记为男生或者女生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上面说的最大似然算法来估计他们各自高斯分布的参数。但是它们未知,因此我们只能用EM算法。

与k-means一样,给定的训练样本是clip_image002,我们将隐含类别标签用clip_image004表示。与k-means的硬指定不同,我们首先认为clip_image004[1]是满足一定的概率分布的,这里我们认为满足多项式分布,clip_image006,其中clip_image008clip_image004[2]有k个值{1,…,k}可以选取。而且我们认为在给定clip_image004[3]后,clip_image010满足多值高斯分布,即clip_image012。由此可以得到联合分布clip_image014

      整个模型简单描述为对于每个样例clip_image010[1],我们先从k个类别中按多项式分布抽取一个clip_image016,然后根据clip_image016[1]所对应的k个多值高斯分布中的一个生成样例clip_image010[2],。整个过程称作混合高斯模型。注意的是这里的clip_image016[2]仍然是隐含随机变量。模型中还有三个变量clip_image018clip_image020。最大似然估计为clip_image022。对数化后如下:

      clip_image023

这个式子的最大值是不能通过前面使用的求导数为0的方法解决的,因为求的结果不是close form。但是假设我们知道了每个样例的clip_image016[3],那么上式可以简化为:

      clip_image024

       这时候我们再来对clip_image018[1]clip_image020[1]进行求导得到:

      clip_image025

      clip_image027就是样本类别中clip_image029的比率。clip_image031是类别为j的样本特征均值,clip_image033是类别为j的样例的特征的协方差矩阵。

实际上,当知道clip_image016[4]后,最大似然估计就近似于高斯判别分析模型(Gaussian discriminant analysis model)了。所不同的是GDA中类别y是伯努利分布,而这里的z是多项式分布,还有这里的每个样例都有不同的协方差矩阵,而GDA中认为只有一个。

      之前我们是假设给定了clip_image016[5],实际上clip_image016[6]是不知道的。那么怎么办呢?考虑之前提到的EM的思想,第一步是猜测隐含类别变量z,第二步是更新其他参数,以获得最大的最大似然估计。用到这里就是:

循环下面步骤,直到收敛: {

      (E步)对于每一个i和j,计算

                  clip_image035

      (M步),更新参数:

                  clip_image036

}

      在E步中,我们将其他参数clip_image038看作常量,计算clip_image040的后验概率,也就是估计隐含类别变量。估计好后,利用上面的公式重新计算其他参数,计算好后发现最大化最大似然估计时,clip_image042值又不对了,需要重新计算,周而复始,直至收敛。

      clip_image042[1]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clip_image043

      这个式子利用了贝叶斯公式。

      这里我们使用clip_image045代替了前面的clip_image047,由简单的0/1值变成了概率值。

      对比K-means可以发现,这里使用了“软”指定,为每个样例分配的类别clip_image040[1]是有一定的概率的,同时计算量也变大了,每个样例i都要计算属于每一个类别j的概率。与K-means相同的是,结果仍然是局部最优解。对其他参数取不同的初始值进行多次计算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虽然之前再K-means中定性描述了EM的收敛性,仍然没有定量地给出,还有一般化EM的推导过程仍然没有给出。

E步骤:根据参数初始值或上一次迭代的模型参数来计算出隐性变量的后验概率,其实就是隐性变量的期望。作为隐藏变量的现估计值:

M步骤:将似然函数最大化以获得新的参数值:

EM算法的简明实现

当然是教学用的简明实现了,这份实现是针对双硬币模型的。

双硬币模型

假设有两枚硬币A、B,以相同的概率随机选择一个硬币,进行如下的抛硬币实验:共做5次实验,每次实验独立的抛十次,结果如图中a所示,例如某次实验产生了H、T、T、T、H、H、T、H、T、H,H代表正面朝上。

假设试验数据记录员可能是实习生,业务不一定熟悉,造成a和b两种情况

a表示实习生记录了详细的试验数据,我们可以观测到试验数据中每次选择的是A还是B

b表示实习生忘了记录每次试验选择的是A还是B,我们无法观测实验数据中选择的硬币是哪个

问在两种情况下分别如何估计两个硬币正面出现的概率?

EM算法.png

a情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既然能观测到试验数据是哪枚硬币产生的,就可以统计正反面的出现次数,直接利用最大似然估计即可。

b情况就无法直接进行最大似然估计了,只能用EM算法,接下来引用nipunbatra博主的简明EM算法Python实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