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开篇词
引言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文件:《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拼多多、美团、字节跳动这些巨头,相应生态里的其他企业也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2****025年8月,国务院再次发布了文件:《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这次我们会带来什么?
两年70五年90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文件的发布方本身就有着特殊的含义。
在我国,一个目标的指定与执行链条是这样的:
党中央会议决策 → 国家立法监督 → 国务院执行 → 部委落实。
所以,这一次,已经走到了第三步,意味着“真正要落地了”。
文件里, 有两组数字,非常醒目:
- 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的应用普及率超70%。
- 到2030年,应用普及率超过90%。
这不是争取实现,不是努力达成,不是遥远规划,而是切切实实带Deadline的KPI。
从应用普及这几个字,我们明白了未来几年的战略重心:从技术研发专向应用落地。
这意味着未来两三年,只要能满足以前市场上未满足的PMF,就有可能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为什么这么急?
大国崛起关键时期
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本质上已经上升到了国运之争。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不是一门单一技术,而是一种能够改变其他技术的“元技术”。
谁率先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谁就有可能在一系列领域取得先机,撬动全产业的升级与增长。
因此,我们必须在算力、数据、人才、资本四大关键要素上完成布局:
算力上,我们将采取优化国家智算资源布局,完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打造出创新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让算力就像电一样既方便,又便宜的被大家使用。
数据上,我们把数据变成可流通资产。还记得海南闭关文件中的一条政策:数据可自由流动。这背后就是把数据作为资产的思路。国家会进一步完善适配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产权和版权制度,推动公共财政资助项目形成的版权内容依法合规开放。说不定以后通过数据,你就能赚钱了,所以现在开始无论是个体户还是企业,都要先把数字化这一前项工作做好。
人才上,我们将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完善学科专业布局。文件中还提倡支持企业规范用好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引才留才用才。
资本上,我们提倡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完善风险分担和投资退出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府采购等政策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国家,会引导那些更有耐心的钱进入到这个领域里来。
普通人的机会
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顺势而为,看国家在关键要素上的布局,要么成为关键要素的一环,要么服务于某项关键要素,成为卖水人。
借力算力:利用更方便更便宜的算力,在某个非常小的场景里提供服务,也能得到快速增长。建议个人或小企业可以找到一个具体场景,然后用智能体来解决,未来智能体即服务。
积累数据:养成数据留存与知识库搭建的习惯,你的数据资产就是你未来的独特竞争力。
成为稀缺人才: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缺口还是非常大的。做一个懂模型设计,理解AI底层逻辑,提出一个好问题的人将越来越稀缺。
跟随资本:关注国家引导方向,和“耐心的钱”一起入场,你也能分得一杯羹。
结语
又一个10年周期的大幕徐徐拉开。
2015年的“互联网+”,让我们见证了一个新商业文明的崛起。
2025年的“人工智能+”,或许就是另一场“时代转折点”。
未来五年,AI会像水和电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技术的浪潮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选择迟疑的人,被浪推走;敢于登船的人,才会抵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