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开启慢查询

一 开启和查看mysql 慢查询日志
(1)命令方式
 
set global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on ;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_file='/var/log/mysql/mysql-slow'.log;
set global long_query_time=0.1;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on ;
 
注意事项1:
    设置slow_query_log_file时,目录必须存在,并且mysql 有权读写该目录,
 
mkdir /var/log/mysql
chown mysql:mysql /var/log/mysql 
 
否则报如下错误:
mysql>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_file='/var/log/mysql/mysql-slow.log';
ERROR 1231 (42000): Variable 'slow_query_log_file' can't be set to the value of '/var/log/mysql/mysql-slow.log'
 
注意事项2:
     设置long_query_time参数时,需要重新连接才能生效,不需要重启服务。
     否则通过 show variables like ‘long_query_time’ 查看不到变化
 
(2)文件方式
在[mysqld] 部分添加如下信息
 
#打开不使用索引的sql日志记录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on
 
#设置慢查询日志记录位置
slow_query_log_file=/var/log/mysql/mysql-slow.log
 
#超过多少秒算慢查询,需要记录
long_query_time=0.1
 
#打开慢查询日志
slow_query_log=on
 
 
注:
a)mysql客户端和服务端程序加载配置文件顺序和路径如下
/etc/my.cnf -->  /etc/mysql/my.cnf --> /usr/local/mysql/etc/my.cnf -->  ~/.my.cnf (--defaults-file= 自己指定的参数文件)
 
b)mysql采用集中式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是分块的,以 [NAME] 独立行开始,到下一个[NAME] 独立行结束属于作用于NAME指定的程序的配置。
对于里面的具体参数有如下两点需要记住:
1.在同一块[NAME]中每个参数可以重复出现,对于这种重复的参数默认排在下面的参数覆盖上面的参数。
2.每个[NAME]块中的参数都是默认参数值,只有在NAME命令不带这些参数时才会生效。
比如 [mysql]中定义的port=3306,
当直接用mysql -uuser -ppasswd而不带-P端口参数时,默认连的端口就是3306;
当用mysql -uuser -ppasswd -P3307则不会去连接3306端口,而是连接3307端口。其他模块的参数以此类推。
3.默认情况下,MySQL只是使用恰好够用的资源启动。所以MySQL的这些默认值,一般情况下有些关键参数满足不了生产库的需求。
4.明确一点“没有一个适合所有场景的最佳配置文件”。
 
c)
[client] 是所有mysql客户端程序读取的配置块。针对的是MySQL客户端(不包含mysql命令,指的是具体应用程序,比如java的jdbc,C的mysql驱动等等)
[server]是所有服务端如mysqld会读取的配置块。一般不用设置,完全由[mysqld]替换。
[mysqldump]则是只有 mysqldump命令才会读取的配置文件,
[mysql] 是mysql命令这个客户端程序的配置块,
[mysqld]是mysql服务端程序mysqld 和 mysqld_safe 。在多实例环境下[mysqld3306]和[mysqld3307]可能会覆盖[mysqld]中的参数。
[mysqld_safe]针对mysqld_safe命令生效。
[mysqldump]针对mysqldump命令生效
[mysqladmin]针对mysqladmin命令生效
[mysqld_multi]针对mysqld_multi,管理MySQL单机多实例。
[mysqld3306]mysqld_multi管理的3306实例启动时mysqld读取的参数(也会读[mysqld]的参数,可以被覆盖)
[mysqld3307]mysqld_multi管理的3307实例启动时mysqld读取的参数(也会读[mysqld]的参数,可以被覆盖)
 
 
(3)查看
    slow_query_log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_log_file';
    show variables like 'long_query_time';
    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_log';
 
    或
    show variables like '%log%';
 
 二 慢查询日志分析
 
# Time: 2016-07-17T08:37:58.844558Z
# User@Host: root[root] @ localhost []  Id:     3
# Query_time: 0.000211  Lock_time: 0.000093 Rows_sent: 3  Rows_examined: 3
SET timestamp=1468744678;
select * from user;
 
a)查询执行时间 主要是时间戳的形式
b)用户及主机信息
c)SQL的执行信息:查询时间,锁时间,行数
d)SQL的执行时间
e)执行的查询语句
 
3)慢查询是日志分析工具
——用于对海量查询日志进行分析:mysqldumpslow,pt-query-digest
(1)mysqldumpslow 
 
(a)使用时报如下错误:
 
bash: /usr/local/mysql/bin/mysqldumpslow: /usr/bin/perl: bad interpreter: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解决方案:按照 perl
 
yum -y install perl perl-devel
 
(b)使用:
 
[root@64669e3cbf05 etc]# mysqldumpslow -s at -t 1 /var/log/mysql/mysql-slow.log
 
Reading mysql slow query log from /var/log/mysql/mysql-slow.log
Count: 1  Time=0.00s (0s)  Lock=0.00s (0s)  Rows=0.0 (0), 0users@0hosts
  Time: N-N-17T08:N:N.908977Z
  # User@Host: root[root] @ localhost []  Id:     N
  # Query_time: N.N  Lock_time: N.N Rows_sent: N  Rows_examined: N
  SET timestamp=N;
  show tables
 
注:
     -s :排序字段
     -t  :查看top多少
 
只是做了初步的整理,比less直接看能找到最长度的
 
主要方法:1)找寻查询次数多,且时间长的sql,占用总时间百分比大的sql。
                   2)IO大的SQL:主要集中在扫描的行数越多,IO开销越大
                   3)索引命中率低的SQL:主要是扫描的记录数远远大于输出的记录数。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如何开启MySQL慢查询日志。我需要先回顾相关的知识,确保步骤正确。首先,慢查询日志是用来记录执行时间超过设定阈值的SQL语句的,这对优化数据库性能很有帮助。根据之前学过的内容,配置主要涉及修改MySQL的配置文件,通常是my.cnf或者my.ini,具体路径可能因系统而异。 接下来,用户可能需要具体的步骤指导。首先需要编辑配置文件,设置slow_query_log为ON来启用日志,然后指定slow_query_log_file的路径,设置long_query_time参数,比如10秒。还要确认是否记录未使用索引的查询,这可以通过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来控制。配置完成后,需要重启MySQL服务使设置生效,或者使用动态设置的方法,避免重启。 另外,用户可能对如何验证配置是否成功感兴趣。可以通过执行SQL命令查看变量状态,比如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_log%'; 和查看long_query_time的值。此外,可能需要指导用户如何查看生成的慢查询日志文件,使用命令行工具或者文本编辑器。 还需要考虑不同操作系统下配置文件的路径差异,比如Linux通常在/etc/mysql/my.cnf,而Windows可能在安装目录下的my.ini。同时,提醒用户注意文件权限问题,确保MySQL进程有权限写入日志文件。 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配置未生效,这时候需要检查是否有语法错误,或者是否修改了正确的配置文件。动态设置的方法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更方便,但重启后可能会失效,所以建议还是修改配置文件。 最后,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特别是引用[1]、[3]和[4],需要整合这些信息,确保步骤准确,并正确标注引用来源。可能需要提到使用mysqldumpslow工具来分析日志,如引用[4]所示,但用户当前的问题主要是启用日志,分析部分可以作为后续步骤简要提及。 总结步骤应该是:编辑配置文件、设置相关参数、重启服务、验证配置。同时提醒用户注意事项,如文件路径、权限、动态设置方法等。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步骤说明,并引用相关参考资料。</think>### 如何配置和启用 MySQL 慢查询日志 #### 1. **修改 MySQL 配置文件** - 找到 MySQL 的配置文件: - **Linux 系统**: 通常位于 `/etc/mysql/my.cnf` 或 `/etc/my.cnf` - **Windows 系统**: 一般在 MySQL 安装目录的 `my.ini` 文件中 - 在配置文件中添加或修改以下参数: ```ini slow_query_log = 1 slow_query_log_file = /var/log/mysql/mysql-slow.log # 自定义日志文件路径 long_query_time = 2 # 执行时间超过2秒的SQL会被记录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 1 # 记录未使用索引的查询(可选) ``` 参数说明: - `slow_query_log=1`: 启用慢查询日志[^3] - `slow_query_log_file`: 指定日志文件路径[^4] - `long_query_time`: 定义“慢查询”的时间阈值(单位:秒) -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记录未使用索引的查询(即使执行时间未超阈值) --- #### 2. **重启 MySQL 服务** - **Linux**: ```bash sudo systemctl restart mysql # 或 sudo service mysql restart ``` - **Windows**: 通过服务管理器重启 MySQL 服务。 --- #### 3. **验证配置是否生效** - 登录 MySQL 执行以下命令: ```sql 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 SHOW VARIABLES LIKE 'long_query_time'; ``` 预期输出示例: ``` slow_query_log | ON slow_query_log_file | /var/log/mysql/mysql-slow.log long_query_time | 2.000000 ``` --- #### 4. **查看慢查询日志** - 直接查看日志文件内容: ```bash sudo tail -f /var/log/mysql/mysql-slow.log # 实时监控日志更新 ``` - 使用 `mysqldumpslow` 工具分析日志: ```bash mysqldumpslow -s t -t 10 /var/log/mysql/mysql-slow.log # 按执行时间排序,显示前10条 ``` --- ### 注意事项 1. **日志文件权限**:确保 MySQL 用户对日志文件路径有写入权限。 2. **动态设置(无需重启)**: ```sql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 = 'ON'; SET GLOBAL long_query_time = 2; # 需重新连接会话生效 ``` 3. **日志轮转**:长期运行需配置日志轮转,避免文件过大[^1]。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