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自己的KPI

为什么需要技术KPI

在业务技术团队,有一个不好的趋势,就是团队越来越业务,越来越没有技术味道。每个人都在谈业务,技术大会上在谈业务,周会上在聊业务,周报里写的是业务项目...... 唯独少被谈及的是技术本身。此处并不是说业务不重要,而是说理解业务和把控业务需求是技术人员的base,而不是全部。

将就的代价

这种技术味道的缺失对技术团队来说是非常可惜的,也不利于技术人员的成长和发展。因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技术追求的团队能开发出一个健壮的、可维护性好、可扩展性好的系统。相反,这种业务代码的堆砌,从短期看也许是“较快”实现了业务需求,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烂系统的增加会极大的阻碍业务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的黑洞应用(吃人不吐骨头),而工程师被裹挟在业务需求和烂系统之间,疲于应对,心力交瘁。

640?wx_fmt=png

这种将就将导致系统腐化堕落,技术债越垒越高,丑陋的代码疯狂滋长,像肿瘤一样消耗你所有的能量。就像Robert C. Martin说的“不管你们有多敬业,加多少班,在面对烂系统时,你任然会寸步难行,因为你大部分的精力不是在开发需求,还是在应对混乱。

作为技术人员,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技术人的首要技术使命是治理软件复杂度。

技术Leader的失职

造成这种局面,我们的技术管理者,我们的TL要负有主要责任。说的重一点,是工作上的失职,这种失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不作为,另一个是业务不思考。

技术不作为

现在很多的技术同学,一旦晋升到TL岗位,就开始脱离技术工作,俨然一副道法自然的模样。试想一下,如果一个TL从来不关注技术,从来不写code,对技术没有热情也不学习,甚至其本身技术就很烂,那么又怎么能指望在此TL领导下的团队能有技术味道呢?!

所以当阿里技术副总裁玄难提出要看P8的代码开发量(此处应该给玄难的务实点个赞)的时候,虽然很简单粗暴,但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反应出很多TL脱离技术工作的现实。也是在明确传达一个信号——即我们要回归技术本身,因为我们不需要这么多“高高在上”,“指点江山”的技术Manager,而是需要能真正深入到系统里面,深入到代码细节,给团队带来实实在在改变的技术Leader。640?wx_fmt=png

业务不思考

现在很多的TL每天都混迹在各种会议上,很忙,做着各种沟(扯)通(JI)协(BA)调(淡)的事情,可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会议、这么多的沟通吗?

不是说沟通不重要,只是我们现在的会议太多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很多的会议都是低效无意义的。所以TL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雷军说过:“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这句话用在形容大部分的PD(产品经理)是再贴切不过了,所以,我宁愿PD们“无为”,总比到处乱抓,搞出很多无价值的产品要好。因为很多系统上的复杂性都是因为这些乱七八糟无意义的需求造成的。

所以给PD同学的意见是,请一定要深入理解业务,一定要深度思考,不要退化成一个PPT Designer和业务需求的传话筒,不要只停留在写PRD、画Demo,要用系统化的思维来规划产品、来解决业务问题,从而赢得技术人员的尊重。

技术人员的疲于奔命,内因上是由于上面分析的团队技术味道的缺失,外因上主要是PD的乱作为。

所以我们的TL也必须要深入思考业务,严格把控PD YY出来的“客户需求”,把这些伪需求,无价值需求挡在门外,防止它们侵占团队本来就很有限的技术资源。从而,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系统优化和复杂度治理上去。

技术KPI的量化

玄难说:“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趋利的”,所以提升技术氛围,打造工程师文化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需要一定的强制手段,比如和技术人员的利益进行绑定,这种绑定就需要我们能对技术贡献进行一个相对公平的分解和量化。做过晋升评委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今年在同学的Profile里面多了一个ATA文章的参考,这也是对技术影响力量化的一种尝试。

技术KPI

基于此,我将技术人员的KPI分解为业务贡献,技术贡献和团队贡献三个大的部分,其详细内容如下。

  • 业务贡献:包括需求把控,业务项目和业务创新。

  • 技术贡献:包括设计重构、技术影响力、Code Review、创新提效和代码质量。

  • 团队贡献:包括招聘、新人培养和团队氛围。

那么技术贡献中的这几个维度要怎么理解呢,解释我就不多说了,就用我们工作中的一些案例来描述一下吧。

技术贡献举例
应用质量1、你负责或者共同负责的应用质量分(可以从代码重复率,圈复杂度,分层合理性等维度考察)
2、你做了哪些提升应用质量分的工作
设计重构1、我在客户通项目中,对CRM销售域进行了领域建模和设计,并且抽象合理,可以参考我的设计文档 
2、我发现Infrastructure中package分类不合理,进行了重新设计并重构完成
3、我发现现在系统中错误码比较混乱,我梳理制定了新的错误码规范,并完成了代码重构。
技术影响力1、ATA分享10篇,点赞数1000
2、团队分享策略模式,得到同学好评 
3、我接受邀请,在QCon上分享了SOFA架构。
Code Review1、我在review某某代码的时候发现,可能存在线程不安全的隐患。
2、我在review某某代码的时候发现,存在设计不合理的现象,此处使用责任链可以很优雅的解决问题,并具备一定的扩展性。
创新提效1、我发现本地测试启动PandoraBoot比较浪费时间,所以写了一个TestContainer大大提升了自测效率
2、我发现有一些boilerplate代码不需要写,所以对乐观锁、分页进行了annotation支持,简化了代码
3、在某个项目或者技术点上面,我产出了一篇专利:基于领域模型的业务配置化。
代码质量1、提测后的Bug数,线上故障数(系统可以提取,不用自己填写) 
2、我完善了某某模块的单元测试,并多次在自动化回归中发现问题。

关于技术KPI的答疑

对于上面的KPI大部分的技术同学是表示认可的,当然质疑的声音也很多,我这里挑一些典型的回答一下。

Q: 技术KPI的提出,会不会导致技术同学只关注技术不做业务项目了?

A: 关于绩效,肯定是综合看业务贡献,技术贡献和团队贡献。但是作为一个重要参考和风向标,技术KPI是有积极意义的。

Q: 你这个设计重构怎么量化?

A: 这个很难用系统标准化,更多的还是要依赖TL的专业能力进行评分,但即使是这样,也比以前什么都没有完全黑盒要强。至少在传达一个信息,我们鼓励好的设计,鼓励不断的重构优化。

Q: 我们现在的业务需求已经在堆积,一线同学根本没有时间去做重构优化

A: 这个问题开篇其实已经说过了,你是要不断的裹挟在业务需求和烂代码里面呢,还是花时间improve,然后更快的支持业务。这个权衡应该不难做,关键是要看决心和能力。对于一些成熟的业务来说,我没有看到推迟几天上线就会影响业务格局的业务场景,所以作为技术团队,我们就应该在User Story之外,加上我们的Technical Story,把完成业务需求和系统重构都当成我们的核心任务。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机组组合优化模型的构建,旨在通过合理安排各类发电机组的启停计划和优化出力分配,实现电力系统在经济性和稳定性上的最佳平衡。文章首先介绍了电力系统的四大主要组件——传统火电机组、风电机组、光伏机组和储能系统的参数及运行特性。接着,围绕最小化系统总运行成本这一目标,设计了优化目标函数,并明确了包括功率平衡约束、机组出力上下限约束、风光发电功率约束、弃风弃光约束、爬坡速率约束、储能系统荷电状态约束、充放电功率约束和充放电互斥约束在内的多项约束条件。最后,文章列出了求解机组组合优化模型所需的关键变量,如传统机组的开停状态、机组出力、启停成本、风电光伏实际出力、弃风弃光比例及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和荷电状态,以实现系统的经济调度和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研究、规划和调度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及对电力系统优化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电力系统工程师理解不同类型发电机组的特点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影响;②为制定合理的电力系统调度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③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整合,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本文提供的模型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当前的电力系统,也可为未来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提供参考。文中涉及的具体数学公式和参数设定为实际应用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 回答1: 信息技术部门的KPI考核办法是为了评估部门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绩效和表现,以确保团队的整体效率和工作质量。下面是我对信息技术部门KPI考核办法的回答: 1. 工作质量:考核员工的工作质量是KPI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包括项目完成质量、代码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通过检查项目成果、用户反馈和系统稳定性等方面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质量。 2. 项目交付:信息技术部门通常负责各种项目的交付和实施。因此,项目交付能力是另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该指标可以通过项目进度、质量、成本以及客户满意度来评估。 3. 团队合作:信息技术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因此,团队合作能力也是KPI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可以通过评估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和共同目标达成情况来确定。 4. 技术能力提升:作为信息技术部门,员工的技术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技术能力的提升也是KPI考核的一部分。这可以通过培训参与度、技术认证状况以及自我学习的成果来评估。 5.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领域,遇到各种技术问题是常见的。因此,员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KPI考核的指标之一。这可以通过评估员工解决问题的时间、方法、结果以及对类似问题的预防措施来确定。 以上是对信息技术部门KPI考核办法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回答2: 信息技术部门的KPI考核办法是为了确保部门的工作目标与整体业务目标相一致,并促使部门成员在工作中发挥出最佳的能力和效益。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考核办法: 1. 工作目标设定:信息技术部门应与业务部门密切合作,确定年度、季度及月度的工作目标,并明确目标的完成时间和质量要求。 2. 项目管理:对部门负责人设定关键项目的项目管理指标,包括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定期进行项目进展汇报和评估,对项目的成功实施进行综合评价。 3. 绩效评估:定期对部门成员进行绩效评估,包括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方面。评估时要兼顾个人的贡献和与团队的合作能力。 4. 技术培训:定期组织信息技术部门成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以适应业务的发展需求。培训成果可以作为绩效评估的一部分。 5. 绩效奖励:对表现突出的成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包括薪资调整、晋升、奖金等形式,以激励部门成员积极工作。 6. 绩效改进:定期对部门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核指标和权重,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技术部门KPI考核办法的描述,实际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化的设置。考核办法的目的是提高部门运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整体业务目标的顺利达成。 ### 回答3: KPI是关键绩效指标的缩写,是衡量部门绩效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信息技术部门的KPI考核办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根据信息技术部门的职能和工作重点确定合适的KPI指标。例如,可以考核项目完成情况、技术支持响应时间、故障处理效率、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其次,KPI考核应该与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相结合。除了对整个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估,还应该将KPI指标与员工岗位职责相匹配,以鼓励员工参与团队合作,共同为部门目标努力。 第三,KPI考核应该注重定期和实时的反馈。除了年度或季度评估之外,我们还可以建立定期的绩效评估机制,及时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这有助于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及时调整行动计划。 第四,应该建立公平和透明的KPI考核机制。KPI考核应该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进行评估,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同时,考核结果应该对员工进行解释和沟通,确保员工对考核结果有充分的理解和认可。 最后,我们还可以引入奖励机制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激励性。例如,在完成KPI指标的基础上,可以给予员工一定的奖励,如薪酬调整、晋升机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激励措施,以激励员工持续提高绩效。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部门的KPI考核办法应该根据部门特点和员工需求进行综合考虑,注重定期和实时的反馈,建立公平和透明的考核机制,并引入奖励机制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部门整体绩效和工作质量。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