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菌根真菌类型树木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摘译自Steidinger et al2019 Nature

本文基于1.1百万个森林样地分析,揭示气候对森林树种根际共生体(如外生菌根和丛枝菌根)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气候因素决定共生体类型,外生菌根在寒冷干燥环境中占主导,丛枝菌根在热带森林中常见。此外,固氮细菌主要存在于碱性土壤和高温干旱区。研究结果量化了全球微生物共生体分布,反映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深远影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nature杂志最新刊出的生态学领域文章,题目是climatic controls of decomposition drive the global biogeography of forest-tree symbioses,即 森林中根际微生物共生体类型分布及促成当前分布的影响因子。(以下为摘译)

摘要:
本文采用了超过1.1百万个森林清查样地,其中包括超过28000树种。研究分析表明,影响分解速率波动的气候因素,决定共生体类型分布。外生菌根类型,仅在所有树种类型中占2%,但个体树木约占60%。在季节性冷且干旱气候(会阻碍分解)环境下,外生菌根类型占主导。且在高纬及高海拔地区,也是该类型占主导。而丛枝菌根类型则在季节性不那么明显的热带森林中较多,在温带,两个类型都有(季节性的暖湿气候促进分解)。两种类型树木的transition是沿着气候驱动分解的梯度发生的。transition可能是由于植物和微生物体之间的正反馈导致的。共生固氮植物,对受气候影响的分解过程不敏感,主要出现在碱性土壤且高温的干旱气候带中。该研究量化了全球范围内的微生物共生体的分布,也反映了微生物互利共生对树种分布的影响。

研究背景:
目前缺乏在全球范围内对根系共生体的明确的量化分析。
四种主要的根系共生类型:
1)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
2)ectomycorrhizal fungi (EM)
3)ericoid mycorrhizal fungi
4)nitrogen-fixing bacteria (N fixers)

其中,AM占所有树种的80%,这些树种主要依赖AM来加强对矿质P元素的吸收。而EM,其中一些能够直接固定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尤其是N)。与EM建立关系,能够在土壤N限制情况下,面对CO2CO_{2}CO2

AMF丛植菌根真菌-溶磷细菌-植物互作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互动关系,其中AMF代表着丛植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溶磷细菌则是指能够溶解磷的细菌。这种互作关系在土壤中到了重要的生态功能。 AMF丛植菌根真菌是一类与植物根系共生的真菌,它们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丛植菌根共生体,与植物进行物质交换。在这种共生体中,真菌通过其菌丝网络与植物根系相连,为植物提供了更大的吸收面积,增加了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同时,真菌也从植物中获取所需的有机碳。 溶磷细菌是一类能够溶解土壤中磷元素的细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但通常以无机形式存在于土壤中,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溶磷细菌通过分泌酸性物质或酶类,将土壤中的无机磷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磷或可供植物吸收的无机磷,从而提高了土壤中磷元素的有效性。 AMF丛植菌根真菌与溶磷细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作关系。真菌通过其菌丝网络将溶磷细菌引导到植物根系周围,促进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溶磷细菌通过溶解土壤中的磷元素,为真菌和植物提供了可利用的磷源。而真菌则通过提供有机碳和其他营养物质,为溶磷细菌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条件。 这种AMF丛植菌根真菌-溶磷细菌-植物互作关系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提高土壤中磷元素的有效性,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增强植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同时,它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旱性,维持土壤生态平衡。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