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对大棚的情况进行一番调研,掌握大棚的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有关光照、土壤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及该区域有害物的数据信息,这对我们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很有帮助,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信息,来确定传感器参数帮助选型,比如要考虑传感器的量程、精度、灵敏度、线性度、分辨力等参数。 选好传感器后,然后将这几种检测光照、土壤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及该区域有害物的传感器集成到一个功耗低的处理器上。然后确定组网方式,由于大棚的数据传输距离比较短,还要考虑节省电量、时延以及成本,可以选择采用ZigBee通讯协议,拓扑结构采用混合型拓扑结构。把节点分为协调器节点、全功能节点和精简节点,精简节点只负责采集数据,把采集到的环境数据不做处理地每隔一分钟发送给全功能节点一次,全功能节点也相当于Sink节点,Sink把收集到的数据做进一步处理,如果有异常的数据,立马定位采集数据异常的节点,把异常的数据以及出现问题区域的方位信息上报给大棚管理员,如果无异常可以等比较长的时间比如间隔5小时,再把收集到的数据融合后再发给大棚管理员。
本系统用到的有数据融合、时间同步以及定位技术,其中定位技术比较重要,如果有检测到异常的数据,可以根据三边定位找到出问题的具体区域,这就要求我们放置节点时要合理分布。如果定位足够精准,也可以实现智能控制大棚,比如如果光照不足,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调节那个区域的光照强度,也个过程可以采用PID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