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数据完整性保障:方法与实践
1. 引言
在数据库管理中,数据完整性至关重要。它指的是确保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始终有效,符合设计规范。在开发数据完整性策略时,需要考虑不同的场景,包括用户使用自定义前端工具、通用数据工具(如 Microsoft Access)、从外部源导入数据的例程,以及数据管理员执行原始查询来修复用户错误导致的问题。
为确保数据完整性,有四种使用代码的方法:
- 数据类型和约束 :是表定义的一部分,简单直接,能快速执行,可提高性能。例如,定义列的数据范围(如列必须大于 10,或若 column1 = 1 则 column2 > 1)。
- 触发器 :附加到表或视图的代码,在指定事件发生时自动运行。可访问多列、多行、多表甚至多数据库。例如,确保在两个表中同时更新值。
- 存储过程 :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代码,能灵活处理表,可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业务规则。例如,返回给定表中的所有数据,或为不同用户授予不同的表操作权限。
- 客户端可执行代码 :适用于业务规则可选或灵活的情况。例如,询问用户“是否确定要删除此记录?”
下面是这些方法的比较表格:
|方法|优点|缺点|
| ---- | ---- | ---- |
|数据类型和约束|简单快速,性能高|灵活性较差|
|触发器|灵活性高,可跨表操作|需要编写代码,性能相对较低|
|存储过程|灵活处理表,可应用不同业务规则|需要编码规则,保护数据效果一般|
|客户端可执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