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用于与外设进行数据交换。STM32系列微控制器提供了丰富的SPI外设,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和配置选项。本文将以STM32F103系列为例,详细介绍SPI通信的C语言代码实现,并提供完整的代码范例,以帮助读者快速掌握STM32 SPI通信的开发技巧。
1. 硬件配置
在开始编写代码之前,需要完成必要的硬件配置。首先,确定SPI外设引脚的连接方式,参考STM32F103数据手册,找到对应引脚的定义。通常情况下,SPI外设需要连接以下引脚:
- SCK (Serial Clock):时钟信号引脚
- MOSI (Master Out Slave In):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数据引脚
- MISO (Master In Slave Out):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数据引脚
- NSS (Slave Select):从设备选择引脚
其次,设置SPI外设的工作模式和参数。STM32F103支持多种SPI工作模式,包括全双工、半双工、单工等。同时,还可以配置数据传输速率、时钟极性和相位等参数。
2. 代码实现
以下代码示例展示了STM32F103 SPI通信的基本流程:
#include "stm32f10x.h"
// SPI外设初始化函数
void SPI_Init(void) {
// 使能SPI外设时钟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SPI1, ENABLE);
// 配置SPI引脚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