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显示技术的蓬勃发展,LCD、OLED、Micro LED 等多种类型面板并存,其材料特性与缺陷修复需求差异显著。传统修屏设备难以满足全品类面板的修复要求,新启航半导体有限公司研发的多波长协同激光修屏设备,打破了这一困境,通过精准的波长选择与技术创新,实现了对不同面板的高效兼容,为显示面板修复行业开辟了新路径。
二、LCD、OLED、Micro LED 面板的材料与修复需求差异
LCD 面板主要由玻璃基板、液晶层、彩色滤光片和金属电极等组成,常见缺陷包括金属线路断路、短路,液晶层杂质等。修复时需对金属线路进行焊接或蚀刻,对精度和能量控制要求较高。OLED 面板以有机材料为发光层,材料脆弱且对温度敏感,其缺陷多表现为像素点失效、有机层损坏等,修复过程需避免高温对有机材料的损伤,追求温和、精准的修复方式。Micro LED 面板则采用微小的 LED 芯片作为发光单元,对修复的精度要求极高,需在亚微米级别完成芯片的焊接、修复与调整,同时要确保不影响周边芯片的正常工作。
三、新启航多波长协同激光修屏设备的技术原理
(一)多波长激光产生机制
新启航设备基于 YAG 激光器,通过氙气泵浦与非线性光学技术实现多波长激光输出。利用 Nd 离子在 YAG 晶体中的能级跃迁产生 1064nm 的基频激光,再通过倍频、和频等技术,可获得 532nm、355nm 等不同波长的激光。这些波长的激光具有不同的能量特性与材料相互作用效果,为修复不同面板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二)波长协同控制技术
设备搭载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面板类型与缺陷情况,精准选择并协同不同波长的激光。系统通过 AI 视觉检测系统获取面板缺陷信息后,依据预设的修复策略库,自动匹配最适宜的激光波长组合。在修复过程中,还能实时监测修复效果,动态调整激光波长与能量参数,确保修复的精准性与高效性。
四、多波长激光对不同面板的兼容修复实现
(一)LCD 面板修复
针对 LCD 面板金属线路修复需求,1064nm 激光凭借其较强的穿透能力和较高的能量密度,能够实现金属线路的焊接;532nm 激光则适用于线路的蚀刻与微调,可精准去除多余的金属材料。通过两种波长激光的协同作用,能够高效修复 LCD 面板的线路缺陷,同时避免对周边液晶层和玻璃基板造成损伤。
(二)OLED 面板修复
对于 OLED 面板,355nm 紫外激光因其波长短、能量集中且热影响区域小的特点,成为修复有机层缺陷的理想选择。它可以在不破坏周边有机材料的前提下,精准去除损坏的有机层并进行局部修复。搭配低能量的 532nm 激光,可对像素电极进行微调,实现对 OLED 面板像素点失效等问题的有效修复。
(三)Micro LED 面板修复
Micro LED 面板修复对精度要求极高,新启航设备采用 355nm 激光与超短脉冲技术结合,实现亚微米级别的加工精度。超短脉冲激光能够在极短时间内释放能量,减少热扩散,避免对周边 Micro LED 芯片造成影响,确保了 Micro LED 面板修复的高精度与高可靠性。
五、新启航设备的技术创新与实践成果
新启航在多波长激光修屏设备研发中,突破了传统激光技术的局限,在激光波长转换效率、波长协同控制算法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某面板生产企业使用新启航设备后,实现了对 LCD、OLED、Micro LED 面板的一站式修复,修复效率提升显著,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设备采购成本与运营成本,展现出多波长协同激光修屏设备在全品类面板修复中的强大优势。
显示面板激光修复设备:精密修复解决方案
新启航水冷激光修复设备搭载NW激光器,整合精密光学系统、镭射加工/观测专用显微镜及光学物镜,构建起高精度修复核心架构。设备采用X/Y轴自动精细调节、Z轴半自动智能调节模式,搭配大理石精密光学基础载物平台,以卓越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实现对工件特定材质层短路缺陷的精准修补,展现出强大且专业的镭射修复能力。
一、多元适配的应用场景
本设备专为TFT-LCD系列液晶面板修复设计,可覆盖15.6寸至120寸全尺寸范围,精准攻克LCD面板常见不良现象。无论是恼人的亮点、暗点,还是复杂的断半线、竖彩线、竖彩黑线、单竖黑线、双竖黑线及横网等缺陷,都能通过先进的镭射修复技术快速处理,为液晶面板品质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二、智能协同的先进控制系统
设备采用前沿多线程技术、COM技术,深度融合运动算法与图像视觉算法,实现电机驱动系统、激光控制系统、图像识别系统的高效联动。凭借微米级精准控制能力,可快速、准确锁定产品缺陷点。此外,设备提供全自动四孔鼻轮调焦功能,并支持选配四孔电动鼻轮,满足多样化使用需求。同时,简洁直观的操作界面设计,大幅降低操作人员的学习成本与使用门槛。
三、灵活高效的高兼容性软件系统
针对不同型号激光控制器通讯协议的差异,本设备软件系统进行深度优化。通过将多种激光器通讯协议集成于同一软件,操作人员仅需通过简单的软件选项,即可激活当前使用的激光器。这种设计使激光器对操作者完全透明,让操作人员专注于工艺与功能实现,无需关注激光器具体型号差异,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与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