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社招选的这本作为 JVM 资料查阅,记录一些重点
1. 虚拟机历史
Sun Classic VM :已退休
HotSpot VM:主流虚拟机,热点代码探测技术
Mobile / Embedded VM :移动端、嵌入式使用的虚拟机
2.2 运行时数据区域
程序计数器(线程级):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
虚拟机栈(线程级):存放局部变量、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其中局部变量包含编译时可知的基本数据类型和对象引用。
本地方法栈(线程级):与虚拟机栈类似,为虚拟机使用到的本地方法服务。
堆:对象分配。
方法区:存储已经被虚拟机加载的类型信息、常量、静态变量等。
2.2 补充 - 直接内存
直接内存不是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一部分。使用 Native 函数直接分配堆外内存,然后通过一个存储在堆中的 DirectByteBuffer 对象作为这块内存的引用进行操作。
2.3 对象的创建
1. 读到 new 指令。
2. 检查这个指令的参数能否在常量池定位到一个类的符号引用。检查这个类是否已经加载、解析、初始化,若没有则执行。
3. 分配内存(对象所需的内存大小在类加载完成后就可以完全确定)。
4. 初始化为零值。
5. 记录对象头。
6. 初始化。
对对象的访问有句柄式和直接指针两种类型
2.3 补充 - 分配内存时保持线程安全
方案一:对分配内存空间的动作进行同步处理;
方案二:每个线程在堆中预先分配一小块内存,优先使用本地缓冲区,耗尽后才需要进行同步锁定。
2.3 补充 - 对象的内存布局
对象头:存储对象自身的运行时数据(Hashcode,锁等),类型指针(对象指向其类型元数据的指针),当对象是一个 java 数组时,还需要记录数组长度。
实例数据:包含父类 & 子类的数据。
对齐补充:补充为 8 字节的整数倍。
3.2 判断对象是否可以回收
1. 引用计数法:利用引用计数器来记录引用数量。无法解决循环引用问题。
2. 可达性分析:通过 GC Roots 向下搜索,如果某个对象不可达,则说明不再使用。可以作为 GC Roots 的对象包含: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方法区中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方法区常量引用的对象、虚拟机内部的引用、被同步锁持有的对象、反映虚拟机内部情况的变量。
强引用:通过引用赋值 Object obj = new Object()
软引用:用于描述一些还有用但非必须得对象。 SoftReferrence,系统要发生移除异常前,才进行回收。
弱引用:对象只活到下次 GC 之前。WeakReferrence。
虚引用:不影响回收,作用仅是在回收时可以收到一个系统通知。 PhantomReference 。
对象在可达性分析后发现不可达,进行第一次标记 -> 放入 F - Queue 中 -> Finalizer 线程执行 finalize() 方法 -> 对 F - Queue 中的对象进行二次标记。
在枚举根节点时,必然会停顿用户进程。
3.2 补充 方法区中的回收
主要回收废弃的常量和不再使用的类型。不再使用的类型(该类的所有实例都已经回收 & 类加载器已经回收 & 该类的 Class 对象没有任何引用)
3.3 分代收集基础上的垃圾回收算法
1. 标记 - 清除算法
2. 标记 - 复制算法:内存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Appel 式回收将内存划分为一块 Eden 区两块 Survivor 区域,每次使用 Eden + 一块 Survivor,当出现极限情况会占用老年代内存。
3. 标记 - 整理算法:存活的对象需要移动到整理
3.4 安全点 & 安全区域
安全点:用户程序执行可以停下来的时间点
安全区域:安全点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