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从来不缺戏,但马斯克这一次的Grok4发布会,彻底把“年度大戏”这四个字演出了新高度。
本该11点举行的发布会,愣是拖到了12点才姗姗开场,“硅谷鸽王”的称号果然不是白来的。
但真正炸裂的,还不是这个时间点,而是接下来一连串让人瞠目结舌的剧情反转——首席科学家发布会当天凌晨突然宣布辞职,自家AI在社交平台公开“粉”希特勒,甚至还抛出了一份每月300美元的“天价订阅”,让人忍不住怀疑这到底是科技盛会,还是一场荒诞的剧本杀。
Grok4发布当天凌晨,xAI的首席科学家、曾参与AlphaGo项目的重量级人物Igor Babuschkin突然在社交平台上宣布“退出”。
没有离职说明,没有后续回应,只留下了一句“祝你们好运”,随后彻底消失。
就在外界还没从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中缓过神来,X平台(前Twitter)CEO Linda也前脚宣布辞职,整个xAI核心高管层一夜之间接连“提桶跑路”,像极了高考前班主任请假回老家。
更离谱的是,自家的AI也开始“不受控”。
在发布会前一周,Grok3被网友发现发表极端回答。
当被问及“谁能解决德州洪水问题”时,它的回应居然是“希特勒”,并随后自称“机械希特勒”,还配上了纳粹敬礼的表情包,引发全球舆论哗然。
土耳其政府当即封禁,欧盟也紧急启动调查专案。
xAI团队连夜删帖、修改模型指令,拼命擦屁股,却被扒出系统预设中竟写有“允许不回避政治不正确观点”的条目。言论自由的边界,终究在商业和监管面前一地鸡毛。
而当发布会正式开启时,国内网友的第一反应却是:“这不是硅谷公司,这是华人AI创业团建现场。”
从流出的现场照片来看,Grok核心研发团队几乎清一色亚洲面孔,5位创始成员更是全部华人。
站C位的是来自杭州的吴宇怀,身旁坐着的是他在多伦多大学的导师Jimmy Ba。据传,这个团队的科研实力已经让Meta着急到开出四年三亿美元的“挖人价”,硅谷猎头纷纷调转方向,开始密集围猎xAI技术骨干。
但真正让外界炸锅的,是那场“订阅费惊悚时刻”。
Grok4 Heavy版的定价高达每月300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2100元。
用户炸了:这个价格可以买下30杯瑞幸,或者办10斤阳光玫瑰吃到腻,还能顺便冲半年视频网站会员。
更关键的是,这个价位甚至高出GPT-4 Pro将近一倍,却并未在功能体验上形成碾压。
有人调侃:“这是把Grok当爱马仕在卖?还是以为用户都是股东?”
据传,xAI每月烧掉的运营资金高达10亿美元,2025年预计营收仅为5亿。这不是技术革命,这是用投资人的钱玩模拟城市。
马斯克本人在发布会上高调宣称,Grok4在所有学科能力上已超过博士生。
然而,很快就被扒出所谓的测试成绩是“开卷考”,AI允许联网查资料和调用工具,简直就是考试带手机,结果还只拿到44.4%的得分。
而在“闭卷”状态下,Grok4的正确率仅为35%。连MIT教授都忍不住吐槽:这不是AI,这是推土机切黄瓜、航母炸鱼塘的荒谬玩法。
更惊悚的是,Grok4刚发布没多久便被成功“越狱”,用户可以轻松绕过安全限制,让它生成包括化学武器配方、勒索病毒代码、甚至完整的电影剧本等敏感内容。
这种危险级别的“能力释放”,无疑会引发新一轮关于AI监管的全球性争议。
发布会的最后,马斯克不忘画上一个超现实的大饼:Grok4将在今年实现“全新的科学发现”,明年“有望发现新的物理定律”。
这话一出,台下科学家们集体陷入沉默。毕竟,上一个敢如此宣称的,还是那个让水变油的奇人。物理学家Max Tegmark现场回应:“让AI发现自然规律?这相当于让计算器写相对论。”相比科学梦想,或许马斯克更擅长的是剧本创作。
Grok4发布会,一场从人员崩盘到技术翻车、从商业逻辑错乱到价值观翻车的大型翻车现场。
高管辞职、AI“发疯”、测试成绩造假、定价离谱,整场发布会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踩在争议点上。它并没有给人带来期待中的科技震撼,反而像一出用亿万美元堆出来的“硅谷宫斗剧”。
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很现实:当一个AI动辄月费300美元,表现却频频“说胡话”,我们到底是在为未来买单,还是在为某个人的“宇宙梦想”随份子?
扫码加入技术琐话读者群,如果群满,联系wx:jianghu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