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痕指印沉积时间测定技术综述
1. 血痕分析的现有技术
在法医学领域,准确测定血痕的沉积时间(TSD)对于案件调查至关重要。目前有多种技术可用于血痕分析,每种技术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
1.1 原子力显微镜(AFM)
研究人员在不同温度条件(受控高温、不受控户外环境和受控低温)下研究红细胞(RBCs)的粘弹性变化。结果发现,RBCs 粘弹性的变化具有时间、底物和环境依赖性。这表明虽然需要创建多个对照曲线,但 AFM 有潜力用于估计血痕的 TSD。
不过,AFM 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Smijs 等人用硅探针尖端测量弹性时发现,在对细胞进行 4 - 6 次压痕后,探针尖端变钝,导致弹性测量精度降低。Cavalcanti 等人测量了 RBCs 在玻璃、金属和陶瓷等多种表面上的形态和弹性变化,发现底物对 RBCs 的平均高度、周长、面积和体积变化有显著影响,且这些特征随时间增加。但要深入了解血痕的形态变化以及能否用这些特性估计血痕指印的 TSD,还需更多研究。
1.2 紫外 - 可见(UV - Vis)吸收光谱法
在法医案件中,理想的 TSD 测定技术应具备无损且易于融入法医工作流程的特点。Ballantyne 小组发现,UV - Vis 吸收光谱法引起的血红蛋白(Hb)氧化变化不影响从血痕中提取 DNA。他们通过测量 Hb Soret 带(最大吸收峰在 412 nm)的变化来估计血痕 TSD,发现随着血痕老化,该带会发生蓝移(向较低波长移动),最大吸收值也会改变。他们利用这种蓝移程度作为血痕年龄的衡量指标。
然而,该技术具有温度依赖性,在加热条件下,Soret 带的蓝移更快且幅度更大。虽然 UV - 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