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轴与二维结构优化 (笔记)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不同版本的VASP(6.1和6.2)中使用IOPTCELL进行结构优化,包括编译步骤、补丁应用和IOPTCELL设置对优化结果的影响,以石墨烯结构为例进行了测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IOPTCELL=1 1 0 1 1 0 0 0 0  (力的收敛好,收敛快)

  vasp6.1  两种形式编译了。

            (1)        vasp_opt (需要OPTCELL (110)文件,不需要设置IOPTCELL

             (2)        vasp_optcell-finner

 vasp6.2 固定轴编译了vasp_std   

 vasp6.3 没有编译

晶格常数矩阵

lattle_{cell}=\begin{bmatrix} a_{1}& a_{2} & a_{3}\\ b_{1}& b_{2} & b_{3}\\ c_{1}& c_{2} & c_{3}\\ \end{bmatrix}

IOPTCELL 矩阵 

IOPT_{cell}=\begin{bmatrix} 1& 4 & 7\\ 2& 5 & 8\\ 3& 6 & 9\\ \end{bmatrix}\Rightarrow F_{cell}=\begin{bmatrix} F_{11}& F_{21} & F_{31}\\ F_{12}& F_{22} & F_{23}\\ F_{13}& F_{23} & F_{33}\\ \end{bmatrix}

lattle_{new}=lattle_{old}*F_{cell}=lattle_{old}*IOPT_{cell}

lattle_{cell}*F_{cell}=\begin{bmatrix} a_{1}& a_{2} & a_{3}\\ b_{1}& b_{2} & b_{3}\\ c_{1}& c_{2} & c_{3}\\ \end{bmatrix}*\begin{bmatrix} F_{11}& F_{21} & F_{31}\\ F_{12}& F_{22} & F_{23}\\ F_{13}& F_{23} & F_{33}\\ \end{bmatrix}\\=\begin{bmatrix} a_{1}& a_{2} & a_{3}\\ b_{1}& b_{2} & b_{3}\\ c_{1}& c_{2} & c_{3}\\ \end{bmatrix}*\begin{bmatrix} 1& 4 & 7\\ 2& 5 & 8\\ 3& 6 & 9\\ \end{bmatrix}

参考原理:IOPTCELL设置指南:固定轴与二维结构优化_哔哩哔哩_bilibili

安装补丁视频:VASP+IOPTCELL:VASP固定基矢优化结构_哔哩哔哩_bilibili

设置IOPTCELL 需要补丁文件 makefile.include 放入 vasp.6.3文件中

步骤

(1) patch -p0 < stress_relax_finner.patch

(2)make   正常编译vasp

(3) source  /opt/intel/oneapi/setvars.sh

IOPTCELL测试:石墨烯结构的优化:IOPTCELL设置对优化结果没有那么重要_哔哩哔哩_bilibili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设置VASP的INCAR文件来进行CO分子的结构优化。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VASP的基本参数设置,以及结构优化需要注意的地方。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特别是引用[1]和[2],里面提到了结构优化、电荷密度计算以及超胞体系结构优化时K点的选择问题。 首先,结构优化通常需要设置一些基本的参数,比如电子自洽收敛的精度(EDIFF)、离子弛豫的收敛标准(EDIFFG)、是否开启结构优化(IBRION)、步数限制(NSW)、以及是否计算应力(ISIF)。对于分子体系如CO,可能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固定基底的部分原子层,但这里用户的问题是关于CO分子本身的结构优化,可能是在气相中或者吸附在某个表面上的情况。不过根据引用[1],CO吸附在Pt(111)表面时,可能需要固定部分Pt原子层,但在INCAR中这部分通常通过POSCAR中的选择性自由度设置(Selective Dynamics)来实现,而不是INCAR参数。因此,INCAR中的设置主要关注优化算法和收敛标准。 接下来,引用[2]中提到,对于超胞体系的结构优化,使用Gamma点可能导致收敛问题,因此可能需要提高K点密度。但对于单个CO分子的优化,可能不需要太密集的K点,不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不过用户的问题可能更关注INCAR的参数,而不是K点设置,但可能需要提醒用户注意K点的选择。 然后,我需要确定结构优化常用的INCAR参数。例如,IBRION控制离子弛豫的方法,对于分子结构优化,通常使用IBRION=2(共轭梯度算法)或者IBRION=1(准牛顿法)。EDIFF控制电子自洽的收敛标准,一般设置为1e-6到1e-5。EDIFFG为力的收敛标准,通常设为负数表示力的阈值,比如-0.02 eV/Å。NSW是最大离子步数,可能需要设置较大的值如200。ISIF确定计算应力的方式,对于分子结构优化,可能不需要改变晶胞形状,因此ISIF=2(只允许离子弛豫,晶胞形状和体积不变)比较合适。另外,是否需要开启自旋极化?CO分子可能有磁性,特别是吸附在金属表面时,可能需要设置ISPIN=2。但如果是孤立的CO分子,可能不需要。不过需要确认CO的基态是否具有自旋极化。例如,CO分子在基态是单线态,所以可能不需要开启自旋极化。但如果有氧原子或其他因素,可能需要考虑。不过用户的问题可能更基础,所以暂时可以建议设置ISPIN=2以考虑可能的磁性。 另外,交换关联泛函的选择,比如GGA-PBE,通常用PREC=Normal,或者更高的精度。是否需要考虑范德华力?对于分子体系,范德华修正可能重要,所以可以建议添加IVDW=11或12来启用DFT-D3校正。电子步的收敛加速(ALGO)通常设置为Normal或者Fast,但结构优化时可能需要更稳定的设置,比如ALGO=All。电荷密度和波函数的混合参数(IMIX和AMIX)可能需要调整,但对于结构优化来说,默认设置可能足够。 综上,INCAR中的关键参数可能包括: SYSTEM = CO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PREC = Normal EDIFF = 1E-5 EDIFFG = -0.02 IBRION = 2 NSW = 200 ISIF = 2 ISPIN = 2 ISMEAR = 0 SIGMA = 0.1 IVDW = 11 ALGO = Fast LREAL = Auto ADDGRID = .TRUE. LWAVE = .FALSE. LCHARG = .FALSE. 需要验证这些参数是否合理。例如,ISMEAR=0(Gaussian smearing)和SIGMA=0.1对分子体系适用。LREAL=Auto可能在处理分子时使用实空间投影,提高计算效率。ADDGRID可以增加精度。关闭LWAVE和LCHARG可能节省存储空间,但用户可能需要保留电荷密度文件,所以可能需要根据情况调整。IVDW=11启用DFT-D3校正,这对分子间作用力重要。对于CO分子优化,是否需要考虑自旋极化?如果CO是吸附在金属表面,可能需要,但单独优化CO分子可能不需要。但用户的问题可能涉及CO-Pt体系,所以ISPIN=2可能是必要的。 此外,引用[2]提到结构优化时可能因为K点不足导致收敛问题,因此需要建议用户检查K点设置,尤其是对于周期性体系,可能需要足够的K点采样,比如Gamma点可能不够,需要增加KPOINTS中的网格密度。 可能还需要注意是否开启应力计算,ISIF=2会关闭晶胞形状和体积的优化,仅优化原子位置,这适用于表面吸附的情况,如引用[1]中提到的固定部分Pt层的情况。如果用户是在优化自由CO分子,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ISIF,但通常对于分子,在真空中的结构优化可能使用较大的晶胞,并固定晶胞参数,因此ISIF=2是合适的。 最后,需要提醒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比如收敛标准、是否需要范德华修正等,并建议进行测试以确保收敛。</think>### VASP中CO分子结构优化的INCAR文件设置步骤 1. **基础参数设置** ```bash SYSTEM = CO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 体系描述 PREC = Normal # 计算精度(推荐Normal或Accurate) ENCUT = 400 # 截断能(需根据赝势文件调整) EDIFF = 1E-05 # 电子步收敛标准(推荐1e-5至1e-6) EDIFFG = -0.02 # 离子步收敛标准(力收敛阈值,单位eV/Å) ``` 2. **结构优化控制** ```bash IBRION = 2 # 算法选择(2=共轭梯度法) NSW = 200 # 最大离子步数(根据体系复杂度调整) ISIF = 2 # 仅优化原子位置,晶胞固定[^1] ``` 3. **电子自洽杂化泛函** ```bash ISMEAR = 0 # Gaussian展宽(分子体系适用) SIGMA = 0.1 # 展宽宽度(ISMEAR配合) ISPIN = 2 # 自旋极化计算(CO可能有磁性) ALGO = Fast # 电子优化算法(平衡速度稳定性) ``` 4. **范德华修正(可选但推荐)** ```bash IVDW = 11 # DFT-D3色散修正(增强分子间作用力计算) ``` 5. **效率输出控制** ```bash LREAL = Auto # 实空间投影(加速计算) ADDGRID = .TRUE. # 增加电荷密度网格精度 LWAVE = .FALSE. # 不输出波函数(节省存储) LCHARG = .FALSE. # 不输出电荷密度(若需后处理可开启) ``` ### 注意事项 - **K点设置**:对于孤立CO分子,建议使用$\Gamma$点(KPOINTS中`1 1 1`)[^2];若为周期性体系(如吸附在Pt表面),需增加K点密度。 - **赝势选择**:确认C和O的赝势类型(推荐PAW-PBE)。 - **收敛验证**:若优化后残余力仍较大,可提高EDIFFG精度(如-0.01)或增加NSW。 ### 示例文件 ```bash # INCAR for CO Optimization SYSTEM = CO_opt PREC = Normal ENCUT = 400 EDIFF = 1E-05 EDIFFG = -0.02 IBRION = 2 NSW = 200 ISIF = 2 ISMEAR = 0 SIGMA = 0.1 ISPIN = 2 IVDW = 11 ALGO = Fast LREAL = Auto ADDGRID = .TRUE. LWAVE = .FALSE. LCHARG = .FALSE.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