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喻驱动建模的蓬勃系统构建
1. 信息系统建模概述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人类所构想的最为复杂的构建之一,其中一些更为复杂的构建还包含各类嵌入式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涉及的问题范围和流程变化众多,难以全面探讨。因此,我们聚焦于感知、表示和理解模式,这些模式是所有努力取得成功的关键,而不局限于特定的范式、技术或方法。Alexander的系统生命概念、Lakoff等人对人类理解和认知的描述,以及Brooks对构建信息系统本质困难的见解,共同构成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背景。
2. 无完美模型,仅有有用模型
在自然世界中,科学和工程无法为任何给定系统构建完美模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真理”依赖人类感知 :若完美模型意味着“符合给定目的”,但“真理”取决于人类感知,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感知存在差异,最多只有几种“真理”,甚至可能没有一种能完全称得上“真理”。
- 模型目的是“逃离真理” :模型的基本目的是通过省略或替代系统特征,以产生可操作的表示,满足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开发者)的意图。
- 模型与现实不同步 :即便能生成“完美”模型,由于所有生命系统的动态性质和不断变化的环境,该模型也仅在当下瞬间是“完美”的,会立即与所描绘的现实“不同步”。
虽然没有完美模型,但存在有用模型。有用模型能回答特定的、预先确定的问题,使开发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实现特定目标。当满足以下条件时,模型是“真实”且有用的:
- 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和特定的、预先确定的问题明确。
- 模型的特征与这些目标和问题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