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场景:
1. 高并发、任务执行时间短的业务怎样使用线程池?
2. 并发不高、任务执行时间长的业务怎样使用线程池?
3. 并发高、业务执行时间长的业务怎样使用线程池?
线程池本质上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型,包括三要素:
-
往线程池队列中投递任务的生产者;
-
任务池队列;
-
从任务池队列取出任务执行的 worker 线程(消费者)。
线程池任务特性:
1 根据任务的性质来分:
-
CPU 密集型任务;
-
IO 密集型任务;
-
混合型任务。
2 根据任务的优先级:
-
高
-
中
-
低
3 根据任务的执行时间:
-
长
-
中
-
短
配置策略:
1 CPU 密集型任务应配置尽可能小的线程,如配置 CPU 个数 + 1的线程数;
2 IO 密集型任务应配置尽可能多的线程,因为 IO 操作不占用 CPU,不要让 CPU 闲下来,应加大线程数量,如配置两倍 CPU 个数 + 1;
3 混合型的任务,如果可以拆分,拆分成 IO 密集型和 CPU 密集型分别处理,前提是两者运行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如果处理时间相差很大,则没必要拆分了。
4 如果任务执行时间长,在 worker 线程数量有限的情况下,worker 很快就很被任务占完,导致后续任务不能及时被处理,此时应适当增加 worker 线程数量;反过来,如果任务执行时间短,那么 worker 线程数量不用太多,太多的 worker 线程会导致过多的时间浪费在线程上下文切换上。
5 高并发应该是生产者生产任务的速度比较快,此时需要适当增大任务队列上限。
6 对于高并发、业务执行时间长这种情形单纯靠线程池解决方案是不合适的,即使服务器有再高的资源配置,每个任务长期占用资源,器资源很快被耗尽。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配合业务解耦,做些模块拆分优化整个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