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HTML5里的WebSocket出现后,彻底改变了以往Web端即时通讯技术的基础通道这个“痛点”(在此之前,开发者们不得不弄出了诸如:短轮询、长轮询、Comet、SSE等技术,可谓苦之久矣...),如今再也不用纠结到底该用“轮询”还是“Comet”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了,幸福来的就是如此突然 ^-^。
WebSocket如今不仅在Web应用里使用广泛,也慢慢被开发者们应用到各种那些原本使用TCP、UDP这类协议的富客户端(比如移动端中)。
有鉴于此,对于即时通讯方向的开发者来说,全面深入的了解WebSocket是非常有必要的,面视时也少不了会考察这方面的知识。
HTML5开始提供的一种浏览器与服务器进行全双工通讯的网络技术,属于应用层协议。它基于TCP传输协议,并复用HTTP的握手通道。
对大部分web开发者来说,上面这段描述有点枯燥,其实只要记住几点:
1)WebSocket可以在浏览器里使用;
2)支持双向通信;
3)使用很简单。
说到优点,这里的对比参照物是HTTP协议,概括地说就是:支持双向通信,更灵活,更高效,可扩展性更好。
1)支持双向通信,实时性更强;
2)更好的二进制支持;
3)较少的控制开销。连接创建后,ws客户端、服务端进行数据交换时,协议控制的数据包头部较小。在不包含头部的情况下,服务端到客户端的包头只有2~10字节(取决于数据包长度),客户端到服务端的的话,需要加上额外的4字节的掩码。而HTTP协议每次通信都需要携带完整的头部;
4)支持扩展。ws协议定义了扩展,用户可以扩展协议,或者实现自定义的子协议。(比如支持自定义压缩算法等)
对于后面两点,没有研究过WebSocket协议规范的同学可能理解起来不够直观,但不影响对WebSocket的学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