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计算机结构,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pdf

该内容介绍了并行计算机的定义、需求及学习方法,详细阐述了并行计算机的类型如SIMD、向量处理机、多处理机等,并讨论了并行计算机的结构模型、访存模型和存储一致性问题。此外,还探讨了性能评测的重要性,包括机器级、算法级和程序级的评测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任务划分和通信分析提升性能。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并行性是指计算机系统具有可以同时进行运算或操作的特性,它包括同时性与并发性两种含义,时间重叠、资源共享两种技术途径。

[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

作者=陈国良等编著

页数=470

SS号

DX号=

出版日期=2002年09月第1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页

目录页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什么是并行计算机

1.1.2 为什么需要并行计算机

1.1.3 如何学习并行计算机

1.2 并行计算机发展背景

1.2.1 应用需求

1.2.2 技术进展

1.2.3 结构趋势

1.3 典型并行计算机系统简介

1.3.1 SIMD阵列处理机

1.3.2 向量处理机

1.3.3 共享存储多处理机

1.3.4 分布存储多计算机

1.3.5 共享分布存储多处理机

1.4 当代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

1.4.1 并行计算机结构模型

1.4.2 并行计算机访存模型

1.4.3 并行计算机存储层次及其一致性问题

1.5 并行计算机的应用基础

1.5.1 并行计算模型

1.5.2 并行程序设计模型

1.5.3 同步

1.5.4 通信

1.5.5 并行化技术与程序调试

1.6 国产曙光系列并行机系统介绍

1.6.1 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曙光1号

1.6.2 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曙光-1000

1.6.3 超级并行计算机系统:曙光-2000

1.7 小结

1.7.1 当今并行机体系结构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1.7.2 并行计算机中的若干新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性能评测

2.1 引言

2.1.1 什么是并行机的基本性能

2.1.2 为什么是研究并行机的性能评测

2.1.3 如何评测并行机的性能

2.2 机器级性能评测

2.2.1 CPU和存储器的某些基本性能指标

2.2.2 并行和通信开销

2.2.3 并行机的可用性与好用性

2.2.4 机器的成本、价格与性能/价格比

2.3 算法级性能评测

2.3.1 加速比性能定律

2.3.2 可扩放性评测标准

2.4 程序级性能评测

2.4.1 基准测试程序的分类

2.4.2 基本基准测试程序

2.4.3 并行基准测试程序

2.4.4 商用基准测试程序

2.4.5 SPEC测试程序

2.5 如何提高高性能

2.5.1 任务划分

2.5.2 通信分析

2.5.3 任务组合

并行计算是90年代计算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未来20年的影响可能与微处理器在过去20年的影响一样大。 事实上,随着高度集成的微处理器和内存芯片的发展,使得多处理器系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这两种技术紧密相连。 从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到部门计算服务器,再到个人桌面,多处理器已经代表了计算市场几乎每个部分的高性能终端。 在过去,计算机供应商采用一系列技术来提高整个产品线的性能。 今天,同样最先进的微处理器被广泛使用。 要获得显著的性能范围,最简单的方法是增加处理器的数量,而规模经济使这一点极具吸引力。 很快,几个处理器就可以装在一个芯片上。 4 草稿:并行计算机架构8/29/97 虽然并行计算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学术历史,但是与商品技术的紧密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这门学科。 对基本架构和外来技术的强调已经让位于定量分析和仔细的工程权衡。 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使新兴的多处理器系统的设计者,从适度并行的个人计算机到大规模并行的超级计算机,了解基本的架构问题和处理设计权衡的可用技术。 同时,我们希望为这些机器的软件系统设计人员提供对体系结构发展的可能方向的理解,以及确定硬件设计将遵循的特定路径的力量。 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最近最令人兴奋的开发是传统上完全不同的方法(即共享内存、消息传递、SIMD和数据流)在一个公共机器结构上的聚合。 这部分是由于共同的技术和经济力量,部分是由于更好地理解并行软件。 这种聚合使我们能够专注于最重要的体系结构问题,并开发一个通用框架,在其中理解和评估体系结构的权衡。 此外,并行软件已经成熟到流行的并行编程模型可以在广泛的机器上使用,并且存在有意义的基准测试。 这一领域的成熟使得对硬件/软件交互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成为可能。 事实上,它需要这样一种方法。 本书遵循了一系列对所有并行架构都至关重要的问题——通信延迟、通信带宽以及跨整个现代设计的协作工作的协调。 它描述了用于解决每个问题的硬件和软件中可用的一组技术,并探讨了各种技术如何交互。 案例研究提供了一般原则的具体说明,并说明了机制之间的具体相互作用。 我们的最终动机来自于目前我们在斯坦福、伯克利和普林斯顿的课程缺乏足够的课本。 现有的很多教材对材料的涉及面都比较粗略,只是对各种建筑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另一些人专注于特定的项目,但没有认识到可用于替代方法的原则。 该领域的研究报告提供了大量的经验数据,但还没有提炼成一个连贯的画面。 我们希望通过集中注意技术融合背景下的突出问题,而不是使我们走到这一点的丰富和多样的历史,对该领域提供更深刻和更连贯的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