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团队软件质量的一点想法

作者听讲座后对开发质量控制感兴趣,针对小团队(2 - 5人)提出开发流程改进想法。包括需求调研要明确业务流程和客户需求,设计需协商确定主要业务类,编码采用测试驱动、配置管理,测试中单元测试分散在开发中,集成和功能测试需专人专时。还提到这些流程对PB不适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听了北京INTETA第三次活动的讲座以后,最近对一些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相关的东西感兴趣,找了NUnit、NAnt、Draco等等相关的资料看了看,虽然都没有深入了解,不过对于目前公司的开发流程的改进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按照我的想法,对于我们目前的团队规模(项目都很小,一般就是2、3个人,最多的时候是5个人),开发流程可以这样做:

  1. 需求调研:是一个重点,虽然不至于要搞得非常清楚,但是对于要实现的业务流程、客户的具体需求是一定要搞清楚的;目前的几个项目都在这上面吃了大亏,甚至于由于设计无法修改而推翻重来,成本极高。
  2. 设计:鉴于团队的规模,不可能有专门的系统分析人员来做这项工作,因此需要大家协商进行系统的初步设计——没有诸葛亮就只好多上几个臭皮匠;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UML工具,也可以就用最原始的白纸加铅笔;设计过程除非非常明确,否则不用优先考虑改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可以在以后以重构的方式来改进;设计不需要细分到拿过来就可以写代码的程度,但是对一些主要的业务类要能够确定下来;
  3. 编码:编码应该以测试驱动的方式进行,以方便在修改过程中确保程序的正确,并且修改不会引入新的Bug;源代码需要进行配置管理,SCM工具可以使用VSS,但是建议使用CVS,因为CVS允许并行开发;每天都要进行系统构建和单元测试(使用NAnt、NUnit等工具自动完成);要求只有完成的代码才能提交到SCM中,以保证配置管理系统中总是保持一份可以成功编译通过的代码。
  4. 测试:在开发过程中引入测试驱动开发,因此单元测试基本上可以分散在开发过程中完成,并且对以后的修改提供了保护;集成测试和功能测试仍然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和专门的时间进行,具体怎么做比较好还没有好的想法。

暂时就想到这些,以后再补充。

最近还在忙PB,上面的这些东西感觉对于PB来说都不适用,这些流程好像都是给其他工具准备的,对于PB这种封闭的家伙一点都用不上,该死的PB!

posted on 2004-05-12 00:41 NetCobra 阅读( ...) 评论( ...) 编辑 收藏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NetCobra/archive/2004/05/12/9023.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