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选清华还是选北大?
小时候经常纠结长大后是选清华还是选北大?长大后才发现是我想多了。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是人生中要面临第一个重大抉择的时候。
选清华or选北大的难题毕竟只有少数人面对。
多数人需要选择的是离家近的学校还是离家远的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还是计算机专业、复读or专科。
一定程度上,这次选择会影响到一些人的一生。
不过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人尚且无知无畏,可以挥霍的时间和机会也还很多。
只要父母放的松一点,也就随便选选…
◑◐
高中毕业填志愿的时候,家明问我:上海应该有海吧?
我说:上海上海,怎么可能没海。
后来他义无反顾的去了上海读书。就为了看海。
再后来家明告诉我,上海的海太灰了,不像海。
转眼就是四年…
相对于高考后,经历过四年大学,人的脚步要更加沉重一些。
越长大,背负的东西会越多。
家里的意思是:回家相亲,考个公务员,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嘛…
他也很想听妈妈的话。
可是那时候,家明是有女朋友的人。
怎么可以因为父母的一句话,扔下她?
可是他也很纠结,留在上海,又会有什么好结果呢?
这次选择要比高考那时纠结很多,23岁的人了,试错的机会毕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最终的结果是:“先留下来看看”
因为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上海找一份编程的工作倒也轻松。
工资还算可以,不过除去房租、生活费、和女朋友逛吃逛吃的钱每个月也剩不了多少。
女孩是上海本地人,毕业以后就被父母安排到了一家银行工作。
因为工作地点一个在闵行一个在浦东,所以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可以见上一面…
时间长了,见面的周期变成了两周一次…
再往后,一个月一次。
转眼又是三年…
一次聊天,我习惯性的问:“和女朋友最近怎么样?”
“半年都没有见面了”
“真分了?”
“也不是,很自然的就这样了。”
“那你有什么打算?”
“年底回老家。”
“……”
离开前的一个周末,大学同学为家明送行。
三年前毕业就回老家的一位同学打来电话,希望家明能继续留下来:
“北上广的好就在于,离开以后你才发现,没有一个地方能比得上它们。”
打电话的这位同学,已经结过婚又离婚了,孩子由前妻抚养。
他想再出来“闯荡闯荡”。
家明还是如期的离开了上海,虽然也很留恋。
走的时候是工作日,大家都在上班
走出出租屋的时候,家明的眼泪流了下来,那感觉要比大学毕业时离开宿舍还要浓烈一些罢。
一个人背着包离开一座不属于自己的城市,家明觉得自己像是个在江湖上闯荡过一回的侠客,可也免不了有些凄惨的感觉。
在地铁上,他忍不住给她发了微信:我走了…保重
她没有回,意料之中的。
坐在候车厅的时候,她出现了。(上海站,9号候车厅,10点28分的火车,她每次都在这里送他离开)
她抱着他哭了很久很久。
也没有多余的话。
都在眼泪里了。
那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哭着送他离开。
他再也没有回来…
故事就讲到这里,是个真事儿,人名儿是假的。
◑◐
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家明选择了毕业就回去,会怎么样?
后来他告诉我,可能会像那位劝他留下来的同学一样。
多数时候还真是这样,怎么选都不会有满意的结果。
一个读北大的同学告诉我,如果当初选了清华,可能会更好一些。
◑◐
《奇葩说》有一期,马薇薇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知道什么是选择吗?
一个对的,一个错的,那不叫选择——傻X才选错的呢。
两个都是对的,那不怕选择——选哪个都很爽。
人生最痛苦的选择是什么?
两个选择都是错的。
这种时候,我们要选择的是,我们更能承受哪一个带来的后果。
现实中,即便没有鲜明的对错,却常常会陷入两难的抉择。
选择一些东西,势必要放弃另外一些东西,并且承担一个不确定的后果。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人会越来越缺乏放弃的勇气,所以也会越发表现出对选择的恐惧。
不过也正因为选择给予的遗憾和痛楚,不能面面俱到,才让我们领略了人生。
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
反正都不会容易,不如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比如去看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