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模式、状态模式、责任链模式区别(转)

本文深入探讨了命令模式、状态模式与职责链模式的定义、核心思想及应用场景,详细解释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并提供了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模式的指导。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命令模式:一次设定,统一执行。
状态模式:
    相当于If else if else;
    设计路线:各个State类的内部实现(相当于If,else If内的条件)
    执行时通过State调用Context方法来执行。
职责链模式:
    相当于Swich case
    设计路线:客户设定,每个子类(case)的参数是下一个子类(case)。
    使用时,向链的第一个子类的执行方法传递参数就可以。

————————————————————————————————————

命令模式:将多个命令只提交给一个执行该命令的对象
 而职责链模式相反:只将一个请求提交给多个能执行该命令的对象

 状态模式与职责链模式的区别:
 状态模式是让各个状态对象自己知道其下一个处理的对象是谁,即在编译时便设定好了的;
 而职责链模式中的各个对象并不指定其下一个处理的对象到底是谁,只有在客户端才设定。

————————————————————————————————————

职责链模式

链的组织是从最特殊的到最一般的,并且不能保证请求在任何情况下都回有相应。

职责链将程序中每个对象能做什么的内容隔离,即职责链减少了对象之间的耦合,每个对象都能独立操作。职责链也可用于构成主程序的对象和包含其它对象实例的对象。

适用场景:

1 具有相同方法的几个对象都适合于执行程序请求操作,但由对象决定由谁去完成操作,比把决策建立在调用代码中更合适

2 其中某个对象可能最适合处理请求,但你不想通过一些列if-else语句或switch语句去选择一个特定的对象

3 程序执行时,需要向处理选项链中添加新的对象

4 在多个对象都能执行一个请求的情况下,你不想把这些相互作用的内容放在调用程序里

链中每个对象都是“自治”的,最后一个对象决定是默认处理请求,还是抛弃




命令模式

职责链沿类链转发请求,而命令模式只将请求转发给一个特定对象。命令模式把一个申请特定操作的请求封装到一个对象中,并给该对象一个众所周知的公共接口,使客户端不用了解实际执行的操作就能产生请求,也可以使你改变操作而丝毫不影响客户端程序。

命令模式的效果:

命令模式的主要缺点是,增加了使程序散乱的小类,不过,即使有单独的单击事件,也通常都调用小的私有方法完成具体功能。最后的结果是,私有方法和我们这些小类的代码长度几乎一样,因此,构建 Command类和编写较多的方法在复杂性上通常没有区别,主要区别是命令模式生成的小类更容易理解。

使用命令设计模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存储方法并能完成Undo功能。每个命令对象都记住刚刚做过的事,并在有Undo请求时,只要计算量和内存需求不太过分,就能恢复到刚才的状态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bingosblog/p/4204080.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