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_0 (n_0∈N^*)\)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当\(n=k(k≥n_0,k∈N^*)\)时命题成立,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_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二、注意事项
凡是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或探索性问题都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第一步是归纳奠基,第二步是归纳递推。
第一步的初值不一定是\(n_0=1\),还有可能是\(n_0=2\)或\(n_0=3\),比如涉及到多边形的问题时,其初值往往为\(n_0=3\)。
第二步在证明\(n=k+1\)时命题成立的时候,必须使用\(n=k\)时的归纳假设,否则绕过归纳假设得出的结论就是不可靠的,是错误的。
数学归纳法的难点其一,就是从\(n=k\)到\(n=k+1\)时的项数的变化情况,大多情况下,增加项数为\(1\)项,但不是所有题目都增加的项数为\(1\)项,当\(k\)在指数位置时,增加的项数往往不止一项。
在证明\(n=k+1(k∈N^*,k≥n_0)\)时命题成立的常用技巧:
①分析\(n=k+1\)时命题与$ n=k$ 时命题形式的差别,确定证明目标。
②证明恒等式时常用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通分等等变形技巧,证明不等式时常用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做差法等。
③可能用到公式:\((a+b)^3=a^3+3a^2b+3ab^2+b^3\),\(a^3+b^3=(a+b)(a^2-ab+b^2)\),
三、关联素材
A、能证明代数恒等式
B、证明不等式
C、证明整除问题
D、证明几何问题
E、用于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归纳\(\Rightarrow\)猜想\(\Rightarrow\)证明】
四、典例剖析
例1【证明代数恒等式】
如已知\(n\in N^{*}\),证明\(1\cdot n+2\cdot (n-1)+3\cdot (n-2)+\cdots+(n-1)\cdot 2+n\cdot 1= \cfrac{1}{6}n(n+1)(n+2)\)
证明:【数学归纳法】
\(1^{\circ}\) 当\(n=1\)时,左=\(1\),右=\(\cfrac{1\times 2\times 3}{6}=1\),等式成立。
\(2^{\circ}\) 假设\(n=k(k\ge1,k\in N^*)\)等式成立,
则$ 1\cdot k+2\cdot (k-1)+3\cdot (k-2)+\cdots+(k-1)\cdot 2+k\cdot 1= \cfrac{1}{6}k(k+1)(k+2)$
当\(n=k+1\)时,
$1\cdot (k+1)+2\cdot [(k+1)-1]+3\cdot [(k+1)-2]+\cdots+[(k+1)-1]\cdot 2+(k+1)\cdot 1 $
\(=1\cdot k+2\cdot (k-1)+3\cdot (k-2)+\cdots+(k-1)\cdot 2+k\cdot 1+[1+2+3+\cdots+k+(k+1)]\)
\(=\cfrac{1}{6}k(k+1)(k+2)+\cfrac{(1+k+1)(k+1)}{2}\)
\(=\cfrac{1}{6}(k+1)(k+2)(k+3)\)
\(=\cfrac{1}{6}(k+1)[(k+1)+1][(k+1)+2]\)
即\(n=k+1\)时,等式成立,
综上可知,对\(\forall n\in N^*\),\(1\c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