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络和云计算机的物理基础架构组成的是,云计算网络基础课

本文详细解读了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族,包括数据封装过程和各层功能,以生活实例阐述网络通信原理,重点讲解了端到端和点到点通信的区别,以及常用的应用如HTTP、TCP/IP协议组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第一章 云计算相关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建构:①分层思想

②OSI参考模型

③TCP/IP协议族

④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⑤层间通讯过程

OSI七层参考模型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1984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

3.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将网络分为七层

分层 功能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会话层: 建立、管理、中止会话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端口和服务开放)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需要考虑以最低成本达到路径)

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物理)、差错校验等功能(到达目的地物理节点)

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物理层:

1.如何使用物理信号来表示数据1和0;2.数据传输是否可同时在两个方向上进行;3.通信双方如何建立和中止连接;4.物理接口特性

数据链路层:

1.数据帧 封装结构(MAC);2.源和目的方的物理地址;3.数据校验功能

网络层:

1.数据包 封装结构(IP);2.源和目的方向的逻辑地址;3.根据包头的逻辑地址选路

传输层:(TCP/UDP协议,直接关联端口)

1.数据段 封装结构 用户进程间的通信;2.承上启下

思考:端到端和点到点通信有何区别?

点到点:关心如何到达、如何选址,寻址选择最简短的途径(路径的选择方式)

端到端:不关心如何到达,如何选址,只关心服务的开启

会话层:

1.建立用户之间的会话关系

表示层:

1.定义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2.编码和解码、压缩和解压缩、加密解密

应用层:

1.提供与用户的接口

TCP/IP协议族的组成:

1.应用层:HTTP网站(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速度不算快,容量大安,装文件

TFTP(简易版文件传输协议)效率高,容量小

SMTP(邮件传输协议,25端口)

SNMP(局域网端口扫描协议)

DNS(域名解析域名解析成IP)

2.传输层:TCP(特性:安全协议)例如:迅雷等下载工具,断点重续

UDP(特性:高效协议)例如:QQ、微信等通信工具在发送消息不成功时会返回头重新发送

3.网络层:ICMP(数据报文控制协议)ping工具

IGMP(用户数据报文管理协议)

IP

ARP(地址解析协议) IP-->MAC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MAC-->IP

4.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数据封装过程:PDU

应用层 上层数据

传输层 TCP头部/上层数据(数据段)

网络层 IP头部/TCP头部/上层数据(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 MAC头部/ IP头部/TCP头部/上层数据(数据帧)

物理层 比特流

设备与层的对应关系:

应用层 计算机

传输层 防火墙

网络层 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

物理层 网卡、网线、光纤

总结以上,我下面用一个生活中的案例来整体说明一下七层之间的关系

应用层:张三午饭打算订一份外卖。

表示层:对比了几大外卖平台,最终选择了美团外卖。

会话层:商家的大厨使用原材料给他做好,给他打包好。

传输层:商家在这份外卖上标记了订单编号,随即叫来外卖小哥。协商后外卖小哥决定骑

电驴把外卖送去给顾客张三。

网络层:外卖小哥了解了顾客所在地址,并且衡量了去顾客家的三条路路程长短以及交通情况,果断选了路线偏长但交通通畅的那条路线。

数据链路层:在确定了外卖地址和顾客地址无误后,便在规定时间内送去了。

物理层:张三在家门口收到了外卖小哥送来的外卖。

内容概要: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尺度Wavelet模型的跨文化英语交际智能模型系统(FL-DP-Wavelet),旨在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多尺度特征提取与跨文化适应性建模,提升智能系统的文化敏感性语境理解能力。该模型通过结合小波变换与深度学习优化语言信号的时频特征提取,基于跨文化敏感性发展模型(DMIS)构建文化适应性评估模块,并设计多模态数据融合框架,增强跨文化场景下的语义解析鲁棒性。实验结果显示,系统在跨文化语境下的语义理解准确率提升12.7%,文化适应性评分优于基线模型15.3%。 适合人群:从事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外语教育的研究人员技术开发者,特别是对智能系统在跨文化场景中的应用感兴趣的学者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跨文化商务谈判、教育合作公共外交等场景中,需要提升智能系统的文化敏感性语境理解能力;②帮助系统实现实时文化适应,减少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语义误判非语言行为冲突;③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增强智能系统在复杂跨文化环境中的语义解析能力。 其他说明:该研究不仅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技术路径,还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其有效性优越性。未来将聚焦于小波-Transformer耦合、联邦学习隐私保护在线学习算法,进一步推动系统向自主文化融合演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