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X不是JavaScript的规范,它只是一个哥们“发明”的缩写: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意思就是用JavaScript执行异步网络请求。
如果仔细观察一个Form的提交,你就会发现,一旦用户点击“Submit”按钮,表单开始提交,浏览器就会刷新页面,然后在新页面里告诉你操作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如果不幸由于网络太慢或者其他原因,就会得到一个404页面。
这就是Web的运作原理:一次HTTP请求对应一个页面。
如果要让用户留在当前页面中,同时发出新的HTTP请求,就必须用JavaScript发送这个新请求,接收到数据后,再用JavaScript更新页面,这样一来,用户就感觉自己仍然停留在当前页面,但是数据却可以不断地更新。
最早大规模使用AJAX的就是Gmail,Gmail的页面在首次加载后,剩下的所有数据都依赖于AJAX来更新。
用JavaScript写一个完整的AJAX代码并不复杂,但是需要注意:AJAX请求是异步执行的,也就是说,要通过回调函数获得响应。
在现代浏览器上写AJAX主要依靠XMLHttpRequest
对象:
'use strict';
Run
(no output)
对于低版本的IE,需要换一个ActiveXObject
对象:
'use strict';
Run
如果你想把标准写法和IE写法混在一起,可以这么写:
var request;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
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通过检测window
对象是否有XMLHttpRequest
属性来确定浏览器是否支持标准的XMLHttpRequest
。注意,不要根据浏览器的navigator.userAgent
来检测浏览器是否支持某个JavaScript特性,一是因为这个字符串本身可以伪造,二是通过IE版本判断JavaScript特性将非常复杂。
当创建了XMLHttpRequest
对象后,要先设置onreadystatechange
的回调函数。在回调函数中,通常我们只需通过readyState === 4
判断请求是否完成,如果已完成,再根据status === 200
判断是否是一个成功的响应。
XMLHttpRequest
对象的open()
方法有3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指定是GET
还是POST
,第二个参数指定URL地址,第三个参数指定是否使用异步,默认是true
,所以不用写。
注意,千万不要把第三个参数指定为false
,否则浏览器将停止响应,直到AJAX请求完成。如果这个请求耗时10秒,那么10秒内你会发现浏览器处于“假死”状态。
最后调用send()
方法才真正发送请求。GET
请求不需要参数,POST
请求需要把body部分以字符串或者FormData
对象传进去。
安全限制
上面代码的URL使用的是相对路径。如果你把它改为'http://www.sina.com.cn/'
,再运行,肯定报错。在Chrome的控制台里,还可以看到错误信息。
这是因为浏览器的同源策略导致的。默认情况下,JavaScript在发送AJAX请求时,URL的域名必须和当前页面完全一致。
完全一致的意思是,域名要相同(www.example.com
和example.com
不同),协议要相同(http
和https
不同),端口号要相同(默认是:80
端口,它和:8080
就不同)。有的浏览器口子松一点,允许端口不同,大多数浏览器都会严格遵守这个限制。
那是不是用JavaScript无法请求外域(就是其他网站)的URL了呢?方法还是有的,大概有这么几种:
一是通过Flash插件发送HTTP请求,这种方式可以绕过浏览器的安全限制,但必须安装Flash,并且跟Flash交互。不过Flash用起来麻烦,而且现在用得也越来越少了。
二是通过在同源域名下架设一个代理服务器来转发,JavaScript负责把请求发送到代理服务器:
'/proxy?url=http://www.sina.com.cn'
代理服务器再把结果返回,这样就遵守了浏览器的同源策略。这种方式麻烦之处在于需要服务器端额外做开发。
第三种方式称为JSONP,它有个限制,只能用GET请求,并且要求返回JavaScript。这种方式跨域实际上是利用了浏览器允许跨域引用JavaScript资源:
<html>
<head>
<script src="http://example.com/abc.js"></script>
...
</head>
<body>
...
</body>
</html>
JSONP通常以函数调用的形式返回,例如,返回JavaScript内容如下:
foo('data');
这样一来,我们如果在页面中先准备好foo()
函数,然后给页面动态加一个<script>
节点,相当于动态读取外域的JavaScript资源,最后就等着接收回调了。
以163的股票查询URL为例,对于URL:http://api.money.126.net/data/feed/0000001,1399001?callback=refreshPrice,你将得到如下返回:
refreshPrice({"0000001":{"code": "0000001", ... });
因此我们需要首先在页面中准备好回调函数:
function refreshPrice(data) {
var 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jsonp');
p.innerHTML = '当前价格:' +
data['0000001'].name +': ' +
data['0000001'].price + ';' +
data['1399001'].name + ': ' +
data['1399001'].price;
}
当前价格:
刷新
最后用getPrice()
函数触发:
function getPrice() {
var
j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ead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js.src = 'http://api.money.126.net/data/feed/0000001,1399001?callback=refreshPrice';
head.appendChild(js);
}
就完成了跨域加载数据。
CORS
如果浏览器支持HTML5,那么就可以一劳永逸地使用新的跨域策略:CORS了。
CORS全称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是HTML5规范定义的如何跨域访问资源。
了解CORS前,我们先搞明白概念:
Origin表示本域,也就是浏览器当前页面的域。当JavaScript向外域(如http://sina.com)发起请求后,浏览器收到响应后,首先检查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是否包含本域,如果是,则此次跨域请求成功,如果不是,则请求失败,JavaScript将无法获取到响应的任何数据。
用一个图来表示就是:

假设本域是my.com
,外域是sina.com
,只要响应头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为http://my.com
,或者是*
,本次请求就可以成功。
可见,跨域能否成功,取决于对方服务器是否愿意给你设置一个正确的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决定权始终在对方手中。
上面这种跨域请求,称之为“简单请求”。简单请求包括GET、HEAD和POST(POST的Content-Type类型 仅限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multipart/form-data
和text/plain
),并且不能出现任何自定义头(例如,X-Custom: 12345
),通常能满足90%的需求。
无论你是否需要用JavaScript通过CORS跨域请求资源,你都要了解CORS的原理。最新的浏览器全面支持HTML5。在引用外域资源时,除了JavaScript和CSS外,都要验证CORS。例如,当你引用了某个第三方CDN上的字体文件时:
/* CSS */
@font-face {
font-family: 'FontAwesome';
src: url('http://cdn.com/fonts/fontawesome.ttf') format('truetype');
}
如果该CDN服务商未正确设置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那么浏览器无法加载字体资源。
对于PUT、DELETE以及其他类型如application/json
的POST请求,在发送AJAX请求之前,浏览器会先发送一个OPTIONS
请求(称为preflighted请求)到这个URL上,询问目标服务器是否接受:
OPTIONS /path/to/resource HTTP/1.1
Host: bar.com
Origin: http://my.com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POST
服务器必须响应并明确指出允许的Method:
HTTP/1.1 200 OK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my.com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POST, GET, PUT, OPTIONS
Access-Control-Max-Age: 86400
浏览器确认服务器响应的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头确实包含将要发送的AJAX请求的Method,才会继续发送AJAX,否则,抛出一个错误。
由于以POST
、PUT
方式传送JSON格式的数据在REST中很常见,所以要跨域正确处理POST
和PUT
请求,服务器端必须正确响应OPTIONS
请求。
需要深入了解CORS的童鞋请移步W3C文档。
在JavaScript的世界中,所有代码都是单线程执行的。
由于这个“缺陷”,导致JavaScript的所有网络操作,浏览器事件,都必须是异步执行。异步执行可以用回调函数实现:
function callback() {
console.log('Done');
}
console.log('before setTimeout()');
setTimeout(callback, 1000); // 1秒钟后调用callback函数
console.log('after setTimeout()');
观察上述代码执行,在Chrome的控制台输出可以看到:
before setTimeout()
after setTimeout()
(等待1秒后)
Done
可见,异步操作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触发一个函数调用。
AJAX就是典型的异步操作。以上一节的代码为例:
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request.readyState === 4) {
if (request.status === 200) {
return success(request.responseText);
} else {
return fail(request.status);
}
}
}
把回调函数success(request.responseText)
和fail(request.status)
写到一个AJAX操作里很正常,但是不好看,而且不利于代码复用。
有没有更好的写法?比如写成这样:
var ajax = ajaxGet('http://...');
ajax.ifSuccess(success)
.ifFail(fail);
这种链式写法的好处在于,先统一执行AJAX逻辑,不关心如何处理结果,然后,根据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调用success
函数或fail
函数。
古人云:“君子一诺千金”,这种“承诺将来会执行”的对象在JavaScript中称为Promise对象。
Promise有各种开源实现,在ES6中被统一规范,由浏览器直接支持。先测试一下你的浏览器是否支持Promise:
'use strict';
new Promise(function () {});
Run
支持Promise!
我们先看一个最简单的Promise例子:生成一个0-2之间的随机数,如果小于1,则等待一段时间后返回成功,否则返回失败:
function test(resolve, reject) {
var timeOut = Math.random() * 2;
log('set timeout to: ' + timeOut + ' seconds.');
setTimeout(function () {
if (timeOut < 1) {
log('call resolve()...');
resolve('200 OK');
}
else {
log('call reject()...');
reject('timeout in ' + timeOut + ' seconds.');
}
}, timeOut * 1000);
}
这个test()
函数有两个参数,这两个参数都是函数,如果执行成功,我们将调用resolve('200 OK')
,如果执行失败,我们将调用reject('timeout in ' + timeOut + ' seconds.')
。可以看出,test()
函数只关心自身的逻辑,并不关心具体的resolve
和reject
将如何处理结果。
有了执行函数,我们就可以用一个Promise对象来执行它,并在将来某个时刻获得成功或失败的结果:
var p1 = new Promise(test);
var p2 = p1.then(function (result) {
console.log('成功:' + result);
});
var p3 = p2.catch(function (reason) {
console.log('失败:' + reason);
});
变量p1
是一个Promise对象,它负责执行test
函数。由于test
函数在内部是异步执行的,当test
函数执行成功时,我们告诉Promise对象:
// 如果成功,执行这个函数:
p1.then(function (result) {
console.log('成功:' + result);
});
当test
函数执行失败时,我们告诉Promise对象:
p2.catch(function (reason) {
console.log('失败:' + reason);
});
Promise对象可以串联起来,所以上述代码可以简化为:
new Promise(test).then(function (result) {
console.log('成功:' + result);
}).catch(function (reason) {
console.log('失败:' + reason);
});
实际测试一下,看看Promise是如何异步执行的:
'use strict';
// 清除log:
var logging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promise-log');
while (logging.children.length > 1) {
logging.removeChild(logging.children[logging.children.length - 1]);
}
// 输出log到页面:
function log(s) {
var p = document.createElement('p');
p.innerHTML = s;
logging.appendChild(p);
}
Run
Log:
可见Promise最大的好处是在异步执行的流程中,把执行代码和处理结果的代码清晰地分离了:

Promise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有若干个异步任务,需要先做任务1,如果成功后再做任务2,任何任务失败则不再继续并执行错误处理函数。
要串行执行这样的异步任务,不用Promise需要写一层一层的嵌套代码。有了Promise,我们只需要简单地写:
job1.then(job2).then(job3).catch(handleError);
其中,job1
、job2
和job3
都是Promise对象。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如何串行执行一系列需要异步计算获得结果的任务:
'use strict';
var logging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promise2-log');
while (logging.children.length > 1) {
logging.removeChild(logging.children[logging.children.length - 1]);
}
function log(s) {
var p = document.createElement('p');
p.innerHTML = s;
logging.appendChild(p);
}
Run
Log:
setTimeout
可以看成一个模拟网络等异步执行的函数。现在,我们把上一节的AJAX异步执行函数转换为Promise对象,看看用Promise如何简化异步处理:
'use strict';
// ajax函数将返回Promise对象:
function ajax(method, url, data) {
var 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request.readyState === 4) {
if (request.status === 200) {
resolve(request.responseText);
} else {
reject(request.status);
}
}
};
request.open(method, url);
request.send(data);
});
}
Run
Result:
除了串行执行若干异步任务外,Promise还可以并行执行异步任务。
试想一个页面聊天系统,我们需要从两个不同的URL分别获得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好友列表,这两个任务是可以并行执行的,用Promise.all()
实现如下:
var p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 500, 'P1');
});
var p2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 600, 'P2');
});
// 同时执行p1和p2,并在它们都完成后执行then:
Promise.all([p1, p2]).then(function (results) {
console.log(results); // 获得一个Array: ['P1', 'P2']
});
有些时候,多个异步任务是为了容错。比如,同时向两个URL读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只需要获得先返回的结果即可。这种情况下,用Promise.race()
实现:
var p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 500, 'P1');
});
var p2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 600, 'P2');
});
Promise.race([p1, p2]).then(function (result) {
console.log(result); // 'P1'
});
由于p1
执行较快,Promise的then()
将获得结果'P1'
。p2
仍在继续执行,但执行结果将被丢弃。
如果我们组合使用Promise,就可以把很多异步任务以并行和串行的方式组合起来执行。
Canvas是HTML5新增的组件,它就像一块幕布,可以用JavaScript在上面绘制各种图表、动画等。
没有Canvas的年代,绘图只能借助Flash插件实现,页面不得不用JavaScript和Flash进行交互。有了Canvas,我们就再也不需要Flash了,直接使用JavaScript完成绘制。
一个Canvas定义了一个指定尺寸的矩形框,在这个范围内我们可以随意绘制:
<canvas id="test-canvas" width="300" height="200"></canvas>
由于浏览器对HTML5标准支持不一致,所以,通常在<canvas>
内部添加一些说明性HTML代码,如果浏览器支持Canvas,它将忽略<canvas>
内部的HTML,如果浏览器不支持Canvas,它将显示<canvas>
内部的HTML:
<canvas id="test-stock" width="300" height="200">
<p>Current Price: 25.51</p>
</canvas>
在使用Canvas前,用canvas.getContext
来测试浏览器是否支持Canvas:
<!-- HTML代码 -->
<canvas id="test-canvas" width="200" heigth="100">
<p>你的浏览器不支持Canvas</p>
</canvas>
'use strict';
Run
你的浏览器支持Canvas!
getContext('2d')
方法让我们拿到一个CanvasRenderingContext2D
对象,所有的绘图操作都需要通过这个对象完成。
var ctx = canvas.getContext('2d');
如果需要绘制3D怎么办?HTML5还有一个WebGL规范,允许在Canvas中绘制3D图形:
gl = canvas.getContext("webgl");
本节我们只专注于绘制2D图形。
绘制形状
我们可以在Canvas上绘制各种形状。在绘制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Canvas的坐标系统:

Canvas的坐标以左上角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垂直向下为Y轴,以像素为单位,所以每个点都是非负整数。
CanvasRenderingContext2D
对象有若干方法来绘制图形:
'use strict';
var
canva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shape-canvas'),
ctx = canvas.getContext('2d');
Run
(no output)
绘制文本
绘制文本就是在指定的位置输出文本,可以设置文本的字体、样式、阴影等,与CSS完全一致:
'use strict';
var
canva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text-canvas'),
ctx = canvas.getContext('2d');
Run
Canvas除了能绘制基本的形状和文本,还可以实现动画、缩放、各种滤镜和像素转换等高级操作。如果要实现非常复杂的操作,考虑以下优化方案:
- 通过创建一个不可见的Canvas来绘图,然后将最终绘制结果复制到页面的可见Canvas中;
- 尽量使用整数坐标而不是浮点数;
- 可以创建多个重叠的Canvas绘制不同的层,而不是在一个Canvas中绘制非常复杂的图;
- 背景图片如果不变可以直接用
<img>
标签并放到最底层。
你可能听说过jQuery,它名字起得很土,但却是JavaScript世界中使用最广泛的一个库。
江湖传言,全世界大约有80~90%的网站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了jQuery。鉴于它如此流行,又如此好用,所以每一个入门JavaScript的前端工程师都应该了解和学习它。
jQuery这么流行,肯定是因为它解决了一些很重要的问题。实际上,jQuery能帮我们干这些事情:
- 消除浏览器差异:你不需要自己写冗长的代码来针对不同的浏览器来绑定事件,编写AJAX等代码;
- 简洁的操作DOM的方法:写
$('#test')
肯定比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来得简洁; - 轻松实现动画、修改CSS等各种操作。
jQuery的理念“Write Less, Do More“,让你写更少的代码,完成更多的工作!
jQuery版本
目前jQuery有1.x和2.x两个主要版本,区别在于2.x移除了对古老的IE 6、7、8的支持,因此2.x的代码更精简。选择哪个版本主要取决于你是否想支持IE 6~8。
从jQuery官网可以下载最新版本。jQuery只是一个jquery-xxx.js
文件,但你会看到有compressed(已压缩)和uncompressed(未压缩)两种版本,使用时完全一样,但如果你想深入研究jQuery源码,那就用uncompressed版本。
使用jQuery
使用jQuery只需要在页面的<head>
引入jQuery文件即可:
<html>
<head>
<script src="//code.jquery.com/jquery-1.11.3.min.js"></script>
...
</head>
<body>
...
</body>
</html>
好消息是,当你在学习这个教程时,由于网站本身已经引用了jQuery,所以你可以直接使用:
'use strict';
Run
jQuery版本:2.1.4
$符号
$
是著名的jQuery符号。实际上,jQuery把所有功能全部封装在一个全局变量jQuery
中,而$
也是一个合法的变量名,它是变量jQuery
的别名:
window.jQuery; // jQuery(selector, context)
window.$; // jQuery(selector, context)
$ === jQuery; // true
typeof($); // 'function'
$
本质上就是一个函数,但是函数也是对象,于是$
除了可以直接调用外,也可以有很多其他属性。
注意,你看到的$
函数名可能不是jQuery(selector, context)
,因为很多JavaScript压缩工具可以对函数名和参数改名,所以压缩过的jQuery源码$
函数可能变成a(b, c)
。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直接用$
(因为写起来更简单嘛)。但是,如果$
这个变量不幸地被占用了,而且还不能改,那我们就只能让jQuery
把$
变量交出来,然后就只能使用jQuery
这个变量:
$; // jQuery(selector, context)
jQuery.noConflict();
$; // undefined
jQuery; // jQuery(selector, context)
这种黑魔法的原理是jQuery在占用$
之前,先在内部保存了原来的$
,调用jQuery.noConflict()
时会把原来保存的变量还原。
选择器是jQuery的核心。一个选择器写出来类似$('#dom-id')
。
为什么jQuery要发明选择器?回顾一下DOM操作中我们经常使用的代码:
// 按ID查找:
var a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om-id');
// 按tag查找:
var div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div');
// 查找<p class="red">:
var p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p');
// 过滤出class="red":
// TODO:
// 查找<table class="green">里面的所有<tr>:
var table = ...
for (var i=0; i<table.children; i++) {
// TODO: 过滤出<tr>
}
这些代码实在太繁琐了,并且,在层级关系中,例如,查找<table class="green">
里面的所有<tr>
,一层循环实际上是错的,因为<table>
的标准写法是:
<table>
<tbody>
<tr>...</tr>
<tr>...</tr>
</tbody>
</table>
很多时候,需要递归查找所有子节点。
jQuery的选择器就是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到一个或多个DOM节点。
按ID查找
如果某个DOM节点有id
属性,利用jQuery查找如下:
// 查找<div id="abc">:
var div = $('#abc');
注意,#abc
以#
开头。返回的对象是jQuery对象。
什么是jQuery对象?jQuery对象类似数组,它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引用了DOM节点的对象。
以上面的查找为例,如果id
为abc
的<div>
存在,返回的jQuery对象如下:
[<div id="abc">...</div>]
如果id
为abc
的<div>
不存在,返回的jQuery对象如下:
[]
总之jQuery的选择器不会返回undefined
或者null
,这样的好处是你不必在下一行判断if (div === undefined)
。
jQuery对象和DOM对象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var div = $('#abc'); // jQuery对象
var divDom = div.get(0); // 假设存在div,获取第1个DOM元素
var another = $(divDom); // 重新把DOM包装为jQuery对象
通常情况下你不需要获取DOM对象,直接使用jQuery对象更加方便。如果你拿到了一个DOM对象,那可以简单地调用$(aDomObject)
把它变成jQuery对象,这样就可以方便地使用jQuery的API了。
按tag查找
按tag查找只需要写上tag名称就可以了:
var ps = $('p'); // 返回所有<p>节点
ps.length; // 数一数页面有多少个<p>节点
按class查找
按class查找注意在class名称前加一个.
:
var a = $('.red'); // 所有节点包含`class="red"`都将返回
// 例如:
// <div class="red">...</div>
// <p class="green red">...</p>
通常很多节点有多个class,我们可以查找同时包含red
和green
的节点:
var a = $('.red.green'); // 注意没有空格!
// 符合条件的节点:
// <div class="red green">...</div>
// <div class="blue green red">...</div>
按属性查找
一个DOM节点除了id
和class
外还可以有很多属性,很多时候按属性查找会非常方便,比如在一个表单中按属性来查找:
var email = $('[name=email]'); // 找出<??? name="email">
var passwordInput = $('[type=password]'); // 找出<??? type="password">
var a = $('[items="A B"]'); // 找出<??? items="A B">
当属性的值包含空格等特殊字符时,需要用双引号括起来。
按属性查找还可以使用前缀查找或者后缀查找:
var icons = $('[name^=icon]'); // 找出所有name属性值以icon开头的DOM
// 例如: name="icon-1", name="icon-2"
var names = $('[name$=with]'); // 找出所有name属性值以with结尾的DOM
// 例如: name="startswith", name="endswith"
这个方法尤其适合通过class属性查找,且不受class包含多个名称的影响:
var icons = $('[class^="icon-"]'); // 找出所有class包含至少一个以`icon-`开头的DOM
// 例如: class="icon-clock", class="abc icon-home"
组合查找
组合查找就是把上述简单选择器组合起来使用。如果我们查找$('[name=email]')
,很可能把表单外的<div name="email">
也找出来,但我们只希望查找<input>
,就可以这么写:
var emailInput = $('input[name=email]'); // 不会找出<div name="email">
同样的,根据tag和class来组合查找也很常见:
var tr = $('tr.red'); // 找出<tr class="red ...">...</tr>
多项选择器
多项选择器就是把多个选择器用,
组合起来一块选:
$('p,div'); // 把<p>和<div>都选出来
$('p.red,p.green'); // 把<p class="red">和<p class="green">都选出来
要注意的是,选出来的元素是按照它们在HTML中出现的顺序排列的,而且不会有重复元素。例如,<p class="red green">
不会被上面的$('p.red,p.green')
选择两次。
练习
使用jQuery选择器分别选出指定元素:
- 仅选择JavaScript
- 仅选择Erlang
- 选择JavaScript和Erlang
- 选择所有编程语言
- 选择名字input
- 选择邮件和名字input
<!-- HTML结构 -->
<div id="test-jquery">
<p id="para-1" class="color-red">JavaScript</p>
<p id="para-2" class="color-green">Haskell</p>
<p class="color-red color-green">Erlang</p>
<p name="name" class="color-black">Python</p>
<form class="test-form" target="_blank" action="#0" onsubmit="return false;">
<legend>注册新用户</legend>
<fieldset>
<p><label>名字: <input name="name"></label></p>
<p><label>邮件: <input name="email"></label></p>
<p><label>口令: <input name="password" type="password"></label></p>
<p><button type="submit">注册</button></p>
</fieldset>
</form>
</div>
运行查看结果:
'use strict';
var selected = null;
// 高亮结果:
if (!(selected instanceof jQuery)) {
return console.log('不是有效的jQuery对象!');
}
$('#test-jquery').find('*').css('background-color', '');
selected.css('background-color', '#ffd351');
除了基本的选择器外,jQuery的层级选择器更加灵活,也更强大。
因为DOM的结构就是层级结构,所以我们经常要根据层级关系进行选择。
层级选择器(Descendant Selector)
如果两个DOM元素具有层级关系,就可以用$('ancestor descendant')
来选择,层级之间用空格隔开。例如:
<!-- HTML结构 -->
<div class="testing">
<ul class="lang">
<li class="lang-javascript">JavaScript</li>
<li class="lang-python">Python</li>
<li class="lang-lua">Lua</li>
</ul>
</div>
要选出JavaScript,可以用层级选择器:
$('ul.lang li.lang-javascript'); // [<li class="lang-javascript">JavaScript</li>]
$('div.testing li.lang-javascript'); // [<li class="lang-javascript">JavaScript</li>]
因为<div>
和<ul>
都是<li>
的祖先节点,所以上面两种方式都可以选出相应的<li>
节点。
要选择所有的<li>
节点,用:
$('ul.lang li');
这种层级选择器相比单个的选择器好处在于,它缩小了选择范围,因为首先要定位父节点,才能选择相应的子节点,这样避免了页面其他不相关的元素。
例如:
$('form[name=upload] input');
就把选择范围限定在name
属性为upload
的表单里。如果页面有很多表单,其他表单的<input>
不会被选择。
多层选择也是允许的:
$('form.test p input'); // 在form表单选择被<p>包含的<input>
子选择器(Child Selector)
子选择器$('parent>child')
类似层级选择器,但是限定了层级关系必须是父子关系,就是<child>
节点必须是<parent>
节点的直属子节点。还是以上面的例子:
$('ul.lang>li.lang-javascript'); // 可以选出[<li class="lang-javascript">JavaScript</li>]
$('div.testing>li.lang-javascript'); // [], 无法选出,因为<div>和<li>不构成父子关系
过滤器(Filter)
过滤器一般不单独使用,它通常附加在选择器上,帮助我们更精确地定位元素。观察过滤器的效果:
$('ul.lang li'); // 选出JavaScript、Python和Lua 3个节点
$('ul.lang li:first-child'); // 仅选出JavaScript
$('ul.lang li:last-child'); // 仅选出Lua
$('ul.lang li:nth-child(2)'); // 选出第N个元素,N从1开始
$('ul.lang li:nth-child(even)'); // 选出序号为偶数的元素
$('ul.lang li:nth-child(odd)'); // 选出序号为奇数的元素
表单相关
针对表单元素,jQuery还有一组特殊的选择器:
:input
:可以选择<input>
,<textarea>
,<select>
和<button>
;:file
:可以选择<input type="file">
,和input[type=file]
一样;:checkbox
:可以选择复选框,和input[type=checkbox]
一样;:radio
:可以选择单选框,和input[type=radio]
一样;:focus
:可以选择当前输入焦点的元素,例如把光标放到一个<input>
上,用$('input:focus')
就可以选出;:checked
:选择当前勾上的单选框和复选框,用这个选择器可以立刻获得用户选择的项目,如$('input[type=radio]:checked')
;:enabled
:可以选择可以正常输入的<input>
、<select>
等,也就是没有灰掉的输入;:disabled
:和:enabled
正好相反,选择那些不能输入的。
此外,jQuery还有很多有用的选择器,例如,选出可见的或隐藏的元素:
$('div:visible'); // 所有可见的div
$('div:hidden'); // 所有隐藏的div
练习
针对如下HTML结构:
<!-- HTML结构 -->
<div class="test-selector">
<ul class="test-lang">
<li class="lang-javascript">JavaScript</li>
<li class="lang-python">Python</li>
<li class="lang-lua">Lua</li>
</ul>
<ol class="test-lang">
<li class="lang-swift">Swift</li>
<li class="lang-java">Java</li>
<li class="lang-c">C</li>
</ol>
</div>
选出相应的内容并观察效果:
'use strict';
var selected = null;
// 高亮结果:
if (!(selected instanceof jQuery)) {
return console.log('不是有效的jQuery对象!');
}
$('#test-jquery').find('*').css('background-color', '');
selected.css('background-color', '#ffd351');
通常情况下选择器可以直接定位到我们想要的元素,但是,当我们拿到一个jQuery对象后,还可以以这个对象为基准,进行查找和过滤。
最常见的查找是在某个节点的所有子节点中查找,使用find()
方法,它本身又接收一个任意的选择器。例如如下的HTML结构:
- JavaScript
- Python
- Swift
- Scheme
- Haskell
<!-- HTML结构 -->
<ul class="lang">
<li class="js dy">JavaScript</li>
<li class="dy">Python</li>
<li id="swift">Swift</li>
<li class="dy">Scheme</li>
<li name="haskell">Haskell</li>
</ul>
用find()
查找:
var ul = $('ul.lang'); // 获得<ul>
var dy = ul.find('.dy'); // 获得JavaScript, Python, Scheme
var swf = ul.find('#swift'); // 获得Swift
var hsk = ul.find('[name=haskell]'); // 获得Haskell
如果要从当前节点开始向上查找,使用parent()
方法:
var swf = $('#swift'); // 获得Swift
var parent = swf.parent(); // 获得Swift的上层节点<ul>
var a = swf.parent('.red'); // 获得Swift的上层节点<ul>,同时传入过滤条件。如果ul不符合条件,返回空jQuery对象
对于位于同一层级的节点,可以通过next()
和prev()
方法,例如:
当我们已经拿到Swift
节点后:
var swift = $('#swift');
swift.next(); // Scheme
swift.next('[name=haskell]'); // 空的jQuery对象,因为Swift的下一个元素Scheme不符合条件[name=haskell]
swift.prev(); // Python
swift.prev('.dy'); // Python,因为Python同时符合过滤器条件.dy
过滤
和函数式编程的map、filter类似,jQuery对象也有类似的方法。
filter()
方法可以过滤掉不符合选择器条件的节点:
var langs = $('ul.lang li'); // 拿到JavaScript, Python, Swift, Scheme和Haskell
var a = langs.filter('.dy'); // 拿到JavaScript, Python, Scheme
或者传入一个函数,要特别注意函数内部的this
被绑定为DOM对象,不是jQuery对象:
var langs = $('ul.lang li'); // 拿到JavaScript, Python, Swift, Scheme和Haskell
langs.filter(function () {
return this.innerHTML.indexOf('S') === 0; // 返回S开头的节点
}); // 拿到Swift, Scheme
map()
方法把一个jQuery对象包含的若干DOM节点转化为其他对象:
var langs = $('ul.lang li'); // 拿到JavaScript, Python, Swift, Scheme和Haskell
var arr = langs.map(function () {
return this.innerHTML;
}).get(); // 用get()拿到包含string的Array:['JavaScript', 'Python', 'Swift', 'Scheme', 'Haskell']
此外,一个jQuery对象如果包含了不止一个DOM节点,first()
、last()
和slice()
方法可以返回一个新的jQuery对象,把不需要的DOM节点去掉:
var langs = $('ul.lang li'); // 拿到JavaScript, Python, Swift, Scheme和Haskell
var js = langs.first(); // JavaScript,相当于$('ul.lang li:first-child')
var haskell = langs.last(); // Haskell, 相当于$('ul.lang li:last-child')
var sub = langs.slice(2, 4); // Swift, Scheme, 参数和数组的slice()方法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