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panic学习

如何使用

panic一般跟recover、defer结合使用。当panic触发异常,当前函数会停止执行,然后执行当前函数中所有的defer。

func main() {
    defer fmt.Println("Defer: This will be printed")
    fmt.Println("Start")
    panic("Something went wrong!")
    fmt.Println("End") // 这行代码不会执行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如果没有捕获panic的报错,程序会崩溃并输出堆栈信息。

如何捕获panic

go提供了recover来捕获panic的错误,避免程序崩溃。基本使用如下:

func main() {
    defer func() {
        if r := recover(); r != nil {
            fmt.Println("捕获到 panic:", r)
        }
    }()

    // 触发 panic
    panic("发生严重错误!")
}

多层调用栈中的捕获

如果 panic 发生在嵌套调用的函数中,只要在调用链的某个 defer 中调用 recover(),即可拦截 panic。

func main() {
    defer func() {
        if r := recover(); r != nil {
            fmt.Println("Main 捕获到 panic:", r)
        }
    }()

    fmt.Println("执行 main")
    riskyOperation()
}

func riskyOperation() {
    defer fmt.Println("riskyOperation 的 defer")
    fmt.Println("执行 riskyOperation")
    panic("子函数 panic")
}

recover捕获后错误后,如何恢复运行的

recover 后程序会继续执行:捕获 panic 后,程序从 recover 所在的 defer 函数之后继续运行。

原函数的后续代码不会执行:触发 panic 后的代码(如 fmt.Println(“End”))会被跳过。

func main() {
    defer func() {
        if r := recover(); r != nil {
            fmt.Println("捕获到 panic:", r)
        }
    }()

    fmt.Println("Start")
    panic("Panic Here")
    fmt.Println("End") // 这行不会执行
}

使用注意事项

  1. recover 必须在 defer 中调用:否则无法捕获 panic。

    // 错误示例:recover 不在 defer 中
    func main() {
        if r := recover(); r != nil { // 无效!
            fmt.Println("无法捕获")
        }
        panic("error")
    }
    
  2. 避免滥用 panic 和 recover:
    Go 的设计哲学是显式错误处理(通过返回值),panic 应仅用于不可恢复的错误(如程序启动依赖缺失)。

  3. 资源清理:
    即使发生 panic,defer 仍会执行,因此可以在 defer 中释放资源(如关闭文件、解锁)。

使用场景

当程序发生严重错误,例如空指针、数组越界、程序初始化失败等情景下。
一般业务场景里的报错,例如http、请求超时,都建议通过在接口中额外传出一个error返回值,然后业务根据该返回值进行异常处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