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根据资料生成的关于“利用低成本惯性传感器捕捉人体关节连续运动轨迹(如太极拳’云手’‘野马分鬃’)”的完整解答,结合技术原理、部署方案、动作特征及数据融合方法展开:
一、惯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选型依据
-
核心构成
惯性传感器由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组成,通过测量物体的惯性力变化获取运动参数:- 加速度计:检测线性加速度(单位:g),输出三维(X/Y/Z轴)数据,通过积分可推算速度与位移[[1-2,5-7]]。
- 陀螺仪:检测角速度(单位:°/s),直接反映关节旋转状态。
- 物理原理:基于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内部质量块产生反向惯性力,通过MEMS技术转换为电信号。
-
低成本方案的技术参数
- MEMS器件优势:尺寸微小(如4×4×0.9mm)、低功耗、高集成度,支持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 关键指标:
- 加速度计量程:±8G(满足剧烈肢体运动)
- 陀螺仪量程:±2000°/s(覆盖快速旋转动作)
- 采样率:≥100Hz(建议512Hz以捕捉高频细节)
- 分辨率:16位ADC(减少量化误差)
- 加速度计量程:±8G(满足剧烈肢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