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本篇整合redis集群作为缓存,为什么要做集群,简单来说如果一个redis挂了,还有千千万万的redis等着,以防挂掉,主要是承载高并发高性能的场景,缓存比较少,单机足够了。首先搭建redis集群,然后在上一篇的基础上整合redis集群,加以测试。
需要用到ruby作为脚本去启动redis,附上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6EvnvacLVH_IwSymkgUsA 提取码:ub4y,也可以自行去官网下载:http://railsinstaller.org/en
参考:https://blog.csdn.net/hao495430759/article/details/80540407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Dazmon11/springboot
一、集群的三种模式
集群主要有三种模式:主从模式,Sentinel模式(哨兵模式)和Cluster模式(自行去百度吧兄弟们)
前两个比较简单,我就不多说了,这里用的是Cluster模式。有篇大佬博客讲得很详细:cluster集群模式的原理。
二、搭建redis集群
1.先把上面的redis软件给复制6份,为了区分整合三和整合四,我多复制6份。
2.每个目录下添加一个启动文件:start.bat(为了方便启动)
title redis-6381;
redis-server.exe redis.windows.conf
3.修改每一个目录下的redis配置文件:redis.windows.conf(自行搜索关键字,提醒一下,一定要把前面的空格删去,不然会报错)
port 6381 //修改为与当前文件夹名字一样的端口号
appendonly yes //指定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Redis在默认情况下是异步的把数据写入磁盘,如果不开启,可能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 yes表示:存储方式,aof,将写操作记录保存到日志中
cluster-enabled yes //开启集群模式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81.conf //保存节点配置,自动创建,自动更新(建议命名时加上端口号)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集群超时时间,节点超过这个时间没反应就断定是宕机
4.下载Ruby并安装:安装地址上面已附上,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懒的话一直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