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秀兰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与拓展,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信息技术学科的作业很容易被老师和学生忽视,作业类型单一、反馈不及时。基于此,本文将网络学习平台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后作业中来,提出在网络学习平台中设计课后作业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网络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210-02
1 现状分析
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本节课上所学的知识到下一节课时几乎忘光,没有课后作业的巩固延伸,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后时间没有充分利用,不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信息素养的长期培养[1]。
2 “互联网+”下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策略
2.1 网络学习平台简介
浙江省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打造了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即“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配套网络学习平台”,该平台面向全省80多万在籍中小学生,是以主题学习、资源分享、在线互动、多元评价为体系的新一代网络学习平台。目前注册学生人数约为578783人。
2.2 基于平台的课后作业设计策略
2.2.1 设计梯度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设计适当的课后作业,作业不应过于简单,要对任务有所选择,同一任务有变式或提升空间,任务之间有思维梯度和逻辑联系,学生在完成环环相扣的任务中,能突破一个个思维节点,进入新的认知高度。
案例一:名片工作坊
以“Word插入图片”这一课为例,课堂上学习了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对图片进行设置,课后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学生收集名片,了解名片的组成元素,并自己尝试制作一张名片,要求名片中包含图片及艺术字。此次作业期限为一个星期,下周信息技术课之前在平台上上传作业即可。
案例一中的作业包含三个任务:收集名片;了解名片组成元素;制作名片。三个任务之间有着层层递进的逻辑联系,制作名片过程中,还涉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