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掌握数据库开发工具包:.NET框架下的高效实践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数据库开发工具包是.NET环境中用于简化数据库操作和提升开发效率的软件组件集合。它们通常提供预封装的数据库操作方法,如增删改查、事务管理和连接池等,支持多种数据库系统,并可能集成ORM功能和数据库设计迁移工具。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工具包的关键特性与功能,并探讨如何高效使用它们进行开发。
数据库开发工具包

1. 数据库开发工具包简介

数据库开发工具包(SDK)是现代软件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了开发人员与数据库交互所需的API、类库、管理工具等。通过这些工具包,开发者可以高效地执行数据库设计、数据操作、优化和维护等任务。

1.1 数据库操作的复杂性与工具包的重要性

随着应用程序变得越来越复杂,其背后的数据库操作也逐渐复杂化。传统的数据库操作通常需要开发者手动编写大量的SQL语句,并对数据库进行直接管理,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数据库开发工具包的出现,通过提供抽象层和预封装方法,简化了这些任务,提升了开发效率。

1.2 工具包的功能范畴

数据库开发工具包不仅仅包含了一系列的API,还包括了更高级的功能,如对象关系映射(ORM)支持、事务管理、连接池优化、错误处理机制、自动化测试支持等。这些功能旨在帮助开发者减少重复代码,快速构建稳定可靠的应用程序。

下一章,我们将深入了解.NET环境下的数据库操作API与类库,探讨如何在.NET框架中高效地使用这些工具包。

2. .NET环境下的数据库操作API与类库

2.1 基本数据库操作API

2.1.1 连接数据库的基本方法

在.NET环境中,与数据库交互的首选方式是使用ADO.NET API,这是一种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提供连接的库。我们可以利用 SqlConnection 类来建立与SQL Server数据库的连接。下面是一个连接数据库的示例代码: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 创建连接字符串
string connectionString = "Data Source=服务器地址;Initial Catalog=数据库名;User ID=用户名;Password=密码";

// 实例化SqlConnection对象
using (SqlConnection connection = new Sql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
{
    try
    {
        // 打开连接
        connection.Open();
        Console.WriteLine("数据库连接成功");

        // 在这里执行数据库操作...

    }
    catch (Exception ex)
    {
        // 处理异常
        Console.WriteLine("数据库连接失败:" + ex.Message);
    }
}

上述代码首先定义了一个连接字符串,该字符串包含了数据库服务器的地址、数据库名、用户ID和密码。然后通过 SqlConnection 的实例创建了一个连接对象,并通过调用 Open 方法打开了数据库连接。如果出现异常,则在 catch 块中进行处理。

2.1.2 数据库查询、执行和关闭连接

在成功建立了数据库连接之后,紧接着就是执行SQL查询或者执行更新、插入、删除等操作。下面的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 SqlCommand 类执行查询并关闭数据库连接。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using System.Data;

// 创建并打开连接
using (SqlConnection connection = new Sql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
{
    connection.Open();
    // 创建SqlCommand对象并执行查询
    using (SqlCommand command = new SqlCommand("SELECT * FROM 表名", connection))
    {
        // 通过SqlDataAdapter填充DataSet
        SqlDataAdapter adapter = new SqlDataAdapter(command);
        DataSet dataSet = new DataSet();
        adapter.Fill(dataSet);

        // 输出查询结果到控制台
        foreach (DataRow row in dataSet.Tables[0].Rows)
        {
            Console.WriteLine(string.Join(", ", row.ItemArray));
        }
    }
}

// 此处不需要手动关闭连接,因为已经使用了using语句,它会在作用域结束时自动调用Dispose方法,从而关闭连接。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 SqlCommand 对象,并指定了要执行的SQL查询语句。我们还使用了 SqlDataAdapter DataSet 来存储和处理查询结果。查询执行完成后,我们遍历了 DataSet 对象,并将结果输出到控制台。由于使用了 using 语句块,数据库连接会在代码块执行完毕后自动关闭。

2.2 高级数据库操作类库

2.2.1 ORM框架的选择和使用

对象关系映射(ORM)框架提供了将对象模型映射到数据库模式的技术,从而简化了数据库操作。在.NET中,常用的ORM框架包括Entity Framework和Dapper。Entity Framework是一个功能强大的ORM框架,适合复杂的应用场景;而Dapper则以其轻量级和高性能著称。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Entity Framework使用示例: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Data.Entity;

public class MyDbContext : DbContext
{
    public DbSet<MyEntity> MyEntities { get; set; }
}

public class MyEntity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

// 使用DbContext进行操作
using (var context = new MyDbContext())
{
    // 添加新实体
    context.MyEntities.Add(new MyEntity { Name = "新实体" });
    // 保存更改到数据库
    context.SaveChanges();
}

上述代码定义了一个继承自 DbContext MyDbContext 类,表示数据库上下文,其中包含了一个 DbSet 属性。然后,在实际操作时,我们创建了 MyDbContext 的实例,并添加了新的实体,最后通过 SaveChanges 方法保存了更改。

2.2.2 数据库连接池的实现原理

数据库连接池是一种管理数据库连接的技术,它预先创建了一组数据库连接,并将它们保存在一个池中。当应用程序请求连接时,它会从池中获取一个可用的连接,而不是创建一个新的连接。这种做法大大减少了建立新数据库连接所需的时间,并能有效管理资源。

.NET环境中的 SqlConnection 类其实现了连接池功能。连接池的工作原理如下:

  • 当第一次打开连接时,系统会建立多个连接并存储在池中。
  • 当后续需要打开连接时,系统会检查池中是否有可用的连接,如果有,就直接提供,否则就创建新的连接。
  • 关闭连接时,并不是真正地关闭,而是将连接返回到池中。
  • 如果一段时间内连接没有被使用,系统会自动关闭这些连接以释放资源。

为了查看连接池的工作情况,可以启用SQL Server的连接池跟踪功能。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启用连接池追踪: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using System.Data;

string connectionString = "Data Source=服务器地址;Initial Catalog=数据库名;User ID=用户名;Password=密码";
int poolSize = 10; // 设置连接池大小

// 启用连接池追踪
string[]追踪参数 = { $"Pooling=True;Max Pool Size={poolSize}" };
using (SqlConnection connection = new Sql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 + string.Join(";", 追踪参数)))
{
    connection.Open();
    Console.WriteLine("连接池启用成功,当前池大小: " + poolSize);
    // 在此处执行数据库操作...
}

上述代码将连接字符串与连接池追踪参数合并,使用连接池的最大大小设置为10。打开连接后,系统会在指定的池大小内预建连接,并将它们保存在池中供后续使用。

接下来,系统会在每次请求连接时判断池中是否有可用的连接。如果池中的连接都在使用,且当前连接数未达到最大池大小,则会创建新的连接。相反,如果连接池中存在可用连接,则直接返回该连接。这样的机制可以显著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3. 预封装数据库操作方法的应用实践

3.1 查询操作的预封装实践

数据库查询操作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交互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预封装查询操作意味着将常用的查询逻辑抽象成可复用的方法,这不仅可以提升开发效率,还有助于维护和优化性能。

3.1.1 查询操作的封装策略

封装查询操作的首要步骤是确定哪些操作是频繁使用的。例如,获取单条记录、获取列表、分页查询等。针对这些操作编写通用的方法,并为它们提供参数化的查询能力。这样做可以减少重复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一个典型的封装策略是创建一个查询构建器(Query Builder),它可以组合多个条件,构建最终的SQL语句。例如,使用.NET的Dapper库,可以轻松实现这样的查询构建器:

public class QueryBuilder
{
    private StringBuilder _sql = new StringBuilder();
    private DynamicParameters _parameters = new DynamicParameters();

    public void Select(string tableName)
    {
        _sql.Append($"SELECT * FROM {tableName} ");
    }

    public void Where(string column, object value, bool isEquals = true)
    {
        _sql.Append($"WHERE {column} {(isEquals ? '=' : '!=')} @{column} ");
        _parameters.Add($"@{column}", value);
    }

    // 其他方法,如OrderBy, GroupBy等

    public IEnumerable<T> Execute<T>(IDbConnection connection)
    {
        // 使用connection执行查询,并返回结果集
        return connection.Query<T>(_sql.ToString(), _parameters);
    }
}

3.1.2 查询操作的性能优化

在封装查询操作的同时,优化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性能优化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 使用预编译语句(Prepared Statements),避免重复的SQL解析和编译开销。
  • 利用索引优化查询速度。
  • 在进行复杂查询时,合理利用JOINs和子查询。
  • 尽可能使用分页和缓存机制,减少全表扫描。

例如,在.NET中,可以使用Entity Framework Core的懒加载和预加载来控制数据加载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加载,提高性能。

using Microsoft.EntityFrameworkCore;

public class Repository
{
    private readonly MyDbContext _context;

    public Repository(MyDbContext context)
    {
        _context = context;
    }

    public async Task<IEnumerable<MyEntity>> GetAllAsync()
    {
        return await _context.MyEntities
            .AsNoTracking() // 使用懒加载减少内存使用
            .ToListAsync();
    }
}

3.2 数据增删改操作的预封装实践

数据的增删改(CRUD)操作同样可以预封装,以实现代码复用并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3.2.1 实现批量插入和更新操作

批量操作可以显著提升数据库操作的效率,特别是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情况。在.NET中,可以使用ADO.NET或Entity Framework等技术实现批量操作。

using (var context = new MyDbContext())
{
    // 批量插入示例
    var newEntities = new List<MyEntity>
    {
        new MyEntity { /* 属性赋值 */ },
        new MyEntity { /* 属性赋值 */ }
    };

    context.MyEntities.AddRange(newEntities);
    await context.SaveChangesAsync(); // 异步保存更改
}

// 批量更新操作类似,通过主键定位需要更新的记录,然后调用context.UpdateRange()进行更新。

3.2.2 保证数据操作的事务一致性

事务是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关键。在.NET中,可以通过Scope事务管理器或手动控制事务来确保操作的原子性。

using (var scope = new TransactionScope(TransactionScopeAsyncFlowOption.Enabled))
{
    // 数据库操作
    await repository.UpdateAsync(...);
    await repository.DeleteAsync(...);
    await repository.InsertAsync(...);

    scope.Complete(); // 提交事务
}

事务的管理需要注意死锁的避免、读写隔离级别以及资源锁定对性能的影响。合理设置事务范围,尽可能缩小事务长度,避免长时间锁定资源,以提高并发性能。

总结而言,预封装数据库操作方法可以大大简化开发流程,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通过查询封装,开发者能够更加方便地实现查询操作,而数据增删改的预封装则有助于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同时,优化查询和事务管理是提升数据库操作性能的关键所在,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4. 数据库高级特性的实现与管理

数据库操作的高级特性是数据库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关系到数据库的性能、稳定性以及开发者的使用体验。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详细探讨事务管理、连接池技术、错误处理以及异常管理机制,旨在提供深入的理解和最佳实践。

4.1 事务管理和连接池技术

事务管理是数据库操作中用于维护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关键机制。而连接池技术则是在数据库应用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优化数据库资源的方法,它通过复用已经建立的数据库连接,减少连接开销,提升性能。

4.1.1 事务的ACID特性和管理方法

事务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执行过程中的一个逻辑单位,它满足ACID属性,即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这些属性保证了即使在异常的情况下,事务执行的结果仍然可靠。

  • 原子性 :确保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执行。
  • 一致性 :确保数据库在事务开始和结束时的状态一致,事务不会破坏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
  • 隔离性 :隔离级别定义了并发事务的执行方式,防止数据被不正确地读取和修改。
  • 持久性 :一旦事务提交,其结果就是永久性的,即使发生系统故障也不会影响到事务的结果。

在.NET环境中,可以通过SQL Server Management Objects (SMO) 或Entity Framework等工具来管理事务。以下是一个使用C#的示例代码块,展示了如何使用Entity Framework进行事务管理:

using (var context = new MyDbContext())
{
    using (var transaction = context.Database.BeginTransaction(System.Data.IsolationLevel.Serializable))
    {
        try
        {
            // 开始一个事务
            context.Database.ExecuteSqlCommand("UPDATE table SET column = value WHERE condition");
            // 执行其他数据库操作

            transaction.Commit(); // 提交事务
        }
        catch (Exception)
        {
            transaction.Rollback(); // 出现异常则回滚事务
            throw;
        }
    }
}

代码逻辑解读与参数说明
- using (var context = new MyDbContext()) :使用DbContext对象。
- using (var transaction = context.Database.BeginTransaction(...)) :开启一个事务,可以指定隔离级别。
- context.Database.ExecuteSqlCommand(...) :执行一个SQL命令。
- transaction.Commit() :提交事务。
- transaction.Rollback() :在发生异常时回滚事务。

4.1.2 连接池的性能优势和使用策略

连接池是一种将数据库连接预先创建并保持开启状态的技术,当应用程序需要使用数据库连接时,就可以直接从池中获取,而不必每次都创建新的连接。连接池不仅可以减少连接创建的开销,还可以通过管理连接的有效使用来提升性能。

连接池的使用策略包括:

  • 最小连接数和最大连接数 :设置连接池的最小和最大容量,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避免过多连接导致的性能下降。
  • 连接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设置连接的最大空闲时间,确保不会因为长时间未使用的连接耗尽资源。
  • 事务依赖连接池 :在事务中使用连接池时,需要特别注意连接的生命周期,避免在事务未完成时连接被回收。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连接池配置示例,使用了Entity Framework的DbContext来管理连接池:
public class MyDbContext : DbContext
{
    public MyDbContext() : base("name=MyConnectionString")
    {
        this.Database.SetCommandTimeout(30); // 设置命令执行超时时间
        this.Database.Log = s => Debug.WriteLine(s); // 启用日志记录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OnModelCreating(DbModelBuilder modelBuilder)
    {
        base.OnModelCreating(modelBuilder);
        // 配置模型
    }

    public DbSet<MyEntity> MyEntities { get; set; }
}

代码逻辑解读与参数说明
- public MyDbContext() : base("name=MyConnectionString") :指定数据库连接字符串,这是连接池配置的基础。
- this.Database.SetCommandTimeout(30) :设置命令执行的最大超时时间。
- this.Database.Log = s => Debug.WriteLine(s) :设置日志记录,便于监控连接池的使用情况。
- public DbSet<MyEntity> MyEntities { get; set; } :声明数据集。

4.2 错误处理和异常管理机制

在数据库操作过程中,错误处理和异常管理是确保应用程序稳定性和用户友好性的重要方面。开发者需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并据此设计出合理的处理策略。

4.2.1 错误处理的最佳实践

良好的错误处理机制可以避免程序的意外中断,并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帮助调试和修复问题。最佳实践包括:

  • 使用try-catch结构 :合理使用异常处理结构,捕获并处理可能发生的异常。
  • 定义异常类 :定义自定义异常类,使得在抛出异常时能够提供更清晰的错误信息和上下文。
  • 记录错误日志 :在捕获异常后,应当记录错误日志,便于后续分析问题原因。

以下是一个使用C#编写的try-catch异常处理示例:

try
{
    // 尝试执行数据库操作
}
catch (DbUpdateException dbUpdateEx)
{
    // 针对特定的数据库更新异常进行处理
    LogError(dbUpdateEx);
    // 可以通过LogError方法记录异常信息
}
catch (Exception ex)
{
    // 其他异常的处理
    LogError(ex);
}

代码逻辑解读与参数说明
- try-catch 结构用于捕获可能发生的异常。
- DbUpdateException 专门用于数据库更新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异常。
- LogError 方法用于记录异常信息到日志系统中。

4.2.2 异常管理的策略和技巧

异常管理的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应用程序的健壮性、用户体验和开发维护成本。一些常用的策略包括:

  • 使用异常继承结构 :定义不同层级的异常,根据异常类型提供不同的处理逻辑。
  • 异常信息的封装 :将异常信息封装成用户友好的错误消息,避免直接向用户展示技术性错误信息。
  • 全局异常处理器 :实现一个全局异常处理器,处理未被捕获的异常,保证应用程序的稳定性。

为了展示异常管理的具体应用,下面展示一个使用异常继承结构的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DatabaseException : Exception
{
    public DatabaseException(string message) : base(message)
    {
    }

    public DatabaseException(string message, Exception innerException) : base(message, innerException)
    {
    }
}

public class RecordNotFoundException : DatabaseException
{
    public RecordNotFoundException(string message) : base(message)
    {
    }
}

代码逻辑解读与参数说明
- DatabaseException 是所有数据库相关异常的基类。
- RecordNotFoundException 继承自 DatabaseException ,表示记录未找到的特定异常。
- 这种继承关系有助于在异常处理时进行更加细粒度的控制。

通过以上章节内容的分析和示例代码,本章节已经深入探讨了数据库高级特性的实现与管理,包括事务管理、连接池技术、错误处理和异常管理机制。接下来的内容将继续深入,介绍.NET中ORM功能的应用、数据库设计与迁移工具的支持,以及多数据库系统的兼容性和异步操作等重要主题。

5. 数据库开发工具包的高级功能与优化

数据库开发工具包不仅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操作功能,还引入了高级特性来提高开发效率、优化性能以及增强应用程序的健壮性。在.NET环境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流行工具包来实现这些高级功能。下面将深入探讨ORM功能、数据库设计和迁移工具支持、多数据库系统的兼容性、数据访问层模板与异步操作,以及日志记录与自动化测试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5.1 ORM功能在.NET中的应用

5.1.1 ORM框架的映射机制

ORM(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对象关系映射)框架是.NET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简化了数据库编程,使开发者可以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操作数据库。

  • 映射策略 :ORM框架能够将数据库表结构映射为.NET中的类和对象。常见的.NET ORM框架如Entity Framework、Dapper等,它们通过约定或配置来定义对象和表之间的映射关系。
  • 延迟加载与立即加载 :在ORM中,对象的加载方式对于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延迟加载意味着只有在实际访问对象属性时才会加载数据,而立即加载则是在查询时就加载所有相关数据。

代码示例
假设有一个User实体类和User对应的数据库表。使用Entity Framework,可以简单地通过LINQ语句来实现数据的查询操作。

using (var context = new MyDbContext())
{
    var user = context.Users.FirstOrDefault(u => u.Id == 1);
    Console.WriteLine(user.Name);
}

5.1.2 ORM与SQL的性能对比

虽然ORM框架能够提高开发效率,但在某些情况下,直接使用SQL语句可能获得更好的性能。

  • 性能考量 :直接使用SQL语句或存储过程可以在编译时进行优化,而在ORM中由于多态等面向对象的特性,可能在运行时产生额外开销。
  • 性能测试 :进行性能对比测试时,需要控制变量,包括数据库索引、查询复杂度等因素。

执行逻辑说明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建议使用压力测试工具(如JMeter、LoadRunner)模拟高并发场景,并记录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5.2 数据库设计和迁移工具的支持

5.2.1 数据库设计的最佳实践

  • 规范化与反规范化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减少冗余,设计数据库时通常会进行规范化。然而,在查询性能要求高的情况下,适当的反规范化也是必要的。
  • 索引优化 :创建合适的索引可以大幅度提高查询性能,但索引并非越多越好。需要根据查询模式和数据变更频率来设计索引策略。

5.2.2 数据库迁移工具的使用技巧

  • 迁移脚本管理 :使用数据库迁移工具(如Entity Framework的Code First Migrations)可以帮助管理数据库结构的变更。迁移脚本应记录所有结构变更,保证数据库的版本控制。
  • 自动化迁移与回滚 :自动化迁移可以减少手动操作出错的可能。同时,设计良好的迁移工具应支持数据迁移的回滚操作,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快速恢复。

代码示例
通过Entity Framework进行数据库迁移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Configuration : DbMigrationsConfiguration<MyDbContext>
{
    public Configuration()
    {
        AutomaticMigrationsEnabled = true;
        AutomaticMigrationDataLossAllowed = true;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Seed(MyDbContext context)
    {
        // Seed data
    }
}

5.3 多数据库系统的兼容性

5.3.1 多数据库系统适配策略

  • 抽象层 :对于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使用抽象层来封装数据库操作,可以有效地隔离具体数据库的实现细节。
  • 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可以在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进行适配,保持代码的一致性。

5.3.2 兼容性测试和问题定位

  • 单元测试 :为每种数据库系统编写单元测试,确保所有操作在不同数据库上都能正常工作。
  • 日志与跟踪 :通过日志和跟踪工具可以记录和比较不同数据库系统的操作差异,及时发现兼容性问题。

5.4 数据访问层模板与异步操作

5.4.1 数据访问层模板的应用

  • 模板模式 :数据访问层模板可以采用模板模式,定义统一的访问数据库接口和实现,使得上层调用统一,而底层实现可以根据数据库不同进行调整。
  • 泛型实现 :在.NET中,泛型可以用于创建强类型的数据访问层模板,提高代码复用性和类型安全。

5.4.2 异步操作的优势和实现方法

  • 优势 :异步操作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性,尤其在I/O密集型的数据库操作中更为明显。
  • 实现方法 :在.NET中,可以使用async和await关键字来实现异步方法,配合Task或Task 来执行异步数据库操作。

代码示例
一个异步读取数据库的操作可能如下:

public async Task<User> GetUserAsync(int id)
{
    using (var context = new MyDbContext())
    {
        return await context.Users.FindAsync(id);
    }
}

5.5 日志记录与自动化测试工具

5.5.1 日志记录的策略和工具选择

  • 日志策略 :良好的日志记录策略应包括记录关键操作、异常、错误等信息,同时要避免记录过多导致的性能损耗。
  • 工具选择 :.NET平台有许多日志记录工具如NLog、log4net和Serilog等,选择合适的工具能够有效地帮助记录和分析日志。

5.5.2 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构建和应用

  • 测试框架 :xUnit、NUnit和MSTest是.NET中常用的单元测试框架。自动化测试不仅包括单元测试,还可以包括集成测试和功能测试。
  • 持续集成 :在持续集成(CI)流程中加入自动化测试步骤,可以确保代码在合并前通过测试,减少回归错误。

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NET环境下数据库开发工具包的高级功能与优化技巧。对于数据库操作的进一步深入与优化,关键在于对工具包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特定场景的适配和调整。在应用与实践中,持续的测试、监控和性能评估是保证数据库操作高效与稳定的必要手段。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数据库开发工具包是.NET环境中用于简化数据库操作和提升开发效率的软件组件集合。它们通常提供预封装的数据库操作方法,如增删改查、事务管理和连接池等,支持多种数据库系统,并可能集成ORM功能和数据库设计迁移工具。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工具包的关键特性与功能,并探讨如何高效使用它们进行开发。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