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后端开发(3.1.4)——mysql连接池原理与实现
小节提纲
连接池性能的影响的2个因素,tcp连接和mysql认证
连接请求归还策略
连接超时归还策略
接断开重连策略
连接数量最优策略
1.简介
1.1 池化技术
池化技术能够减少资源对象的创建次数,提高程序的响应性能,特别是在高并发下这种提高更加明显。
使用池化技术缓存的资源对象有如下共同特点:
- 对象创建时间长;
- 对象创建需要大量资源;
- 对象创建后可被重复使用
像常见的线程池、内存池、连接池、对象池都具有以上的共同特点。
1.2 数据库连接池
定义:数据库连接池(Connection pooling)是程序启动时建立足够的数据库连接,并将这些连接组成一个连接池,由程序动态地对池中的连接进行申请,使用,释放。
大白话:创建数据库连接是一个很耗时的操作,也容易对数据库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在程序初始化的时候,集中创建多个数据库连接,并把他们集中管理,供程序使用,可以保证较快的数据库读写速度,还更加安全可靠。
这里讲的数据库,不单只是指Mysql,也同样适用于Redis
2 数据库连接池的使用分析
- 资源复用
由于数据库连接得到复用,避免了频繁的创建、释放连接引起的性能开销,在减少系统消耗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增进了系统运行环境的平稳性(减少内存碎片以及数据库临时进程/线程的数
量)。 - 更快的系统响应速度
数据库连接池在初始化过程中,往往已经创建了若干数据库连接置于池中备用。此时连接的初始化工作均已完成。对于业务请求处理而言,直接利用现有可用连接,避免了从数据库连接初始化和释放过程的开销,从而缩减了系统整体响应时间。 - 统一的连接管理,避免数据库连接泄露
在较为完备的数据库连接池实现中,可根据预先的连接占用超时设定,强制收回被占用连接。从而避免了常规数据库连接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资源泄露。
2.1 不使用连接池
2.1.1 连接过程
- 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客户端与MySQL服务器的连接基于TCP协议)
- MySQL认证的三次握手
- 真正的SQL执行
- MySQL的关闭
- TCP的四次握手关闭
可以看到,为了执行一条SQL,需要进行TCP三次握手,Mysql认证、Mysql关闭、TCP四次挥手等其他
操作,执行SQL操作在所有的操作占比非常低
2.1.2 优缺点
- 优点:
实现简单 - 缺点:
1.网络IO较多
2.带宽利用率低
3.QPS较低
4.应用频繁低创建连接和关闭连接,导致临时对象较多,带来更多的内存碎片
5.在关闭连接后,会出现大量TIME_WAIT 的TCP状态(在2个MSL之后关闭)
2.2 使用连接池
2.2.1 连接过程
第一次访问的时候,需要建立连接。 但是之后的访问,均会复用之前创建的连接,直接执行SQL语句
2.2.2 优缺点
- 优点:
1.降低了网络开销
2.连接复用,有效减少连接数。
3.提升性能,避免频繁的新建连接。新建连接的开销比较大
4.没有TIME_WAIT状态的问题 - 缺点:
1.设计较为复杂
2.3 长连接和连接池的区别
- 长连接是一些驱动、驱动框架、ORM工具的特性,由驱动来保持连接句柄的打开,以便后续的数据库操作可以重用连接,从而减少数据库的连接开销。
- 而连接池是应用服务器的组件,它可以通过参数来配置连接数、连接检测、连接的生命周期等。
- 连接池内的连接,其实就是长连接
3 数据库连接池运行机制
从连接池获取或创建可用连接;
使用完毕之后,把连接返回给连接池;
在系统关闭前,断开所有连接并释放连接占用的系统资源;
3.1 连接池和线程池的关系
3.1.1 连接池和线程池的区别
- 线程池:主动调用任务。当任务队列不为空的时候从队列取任务取执行。
比如去银行办理业务,窗口柜员是线程,多个窗口组成了线程池,柜员从排号队列叫号执行。 - 连接池:被动被任务使用。当某任务需要操作数据库时,只要从连接池中取出一个连接对象,当任务使用完该连接对象后,将该连接对象放回到连接池中。如果连接池中没有连接对象可以用,那么该任务就必须等待。
比如去银行用笔填单,笔是连接对象,我们要用笔的时候去取,用完了还回去。
3.1.2 连接池和线程池设置数量的关系
- 一般线程池线程数量和连接池连接对象数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