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疑问 :
气可观,如何观心 ?
自身道行不足,如何观他人气,更何谈观心 ?
对于医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对付一些顽固的病症,不能正面硬攻,要从其他的相关方面突破
如治疗肾病,肝病这些顽固之症,可通过调肺、脾等来达到效果
1. 养心
1. 心神不安 , 情性燥急 , 为致病/致死之总因
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
心可以主动一切。
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
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1. 心过劳的人 , 心疲肝旺
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
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
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2. 心 与 静
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 :曰放下、曰回头。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1. 能静则仁 , 有仁则寿 , 有寿是真幸福
2. 静坐是息心法 , 心息则神安 , 神安则气足 , 气足则血旺 , 血气流畅 , 则有病可以去病
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
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
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3. 人生一切事业 , 皆以精神为根本
而精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之静定不乱,一个乱字,足以妨碍一切工作
4. 修行要诀 : 寂照照寂 , 切忌用力成佛作祖无他秘密
具体要求:
不许任何部分用一点气力,包括意念、呼吸、肢体,做到:眼不观,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口不纳,心不想。此是唯一条件。
若有所思所闻所觉,即是用气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气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气力。
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内出纳,而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中有了动作,或张或翕,此时无我无身无气无心,天然心归本位。
所谓引火归元,又名水火既济,为治疗百病之总诀。
5. 人在松静的状态下 , 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
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放到天地;
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
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3. 心 与 气
1. 学问深时意气平 , 心定则气平
所以对于一个得道的人来说,观察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也是相随心转的结果。
2. 身体调节 / 心性调节
1.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 , 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
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
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 : 治标 ( 固本培元 )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
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
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驳论 :自身的修复系统 因某些因素丧失 修复 “ 错误的因 ” 的能力,需要借主外物,辅助 “自身的修复系统” 恢复对应的能力 !
固本培元:巩固根本,培养元神
“本”指“事情的根本、根源”,
“元”也就是“元气”,指“人或国家、组织的生命力”
3. 正确的观念 , 远比昂贵的药物 和 危险的手术 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1. 重要性体现于 : 预防阶段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俗语说 : “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这个 “机” 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
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
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
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4. 身病之起 , 无不由心虚弱 , 外邪乘入
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
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
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
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1. 多嗔伤肝 , 多淫伤肾 , 多食又伤脾胃 , 忧思伤脾 , 愤怒伤肝 , 劳虑伤神
5. 欲求长寿 , 应先除病
1. 欲求除病 , 当明用气 , 欲明用气 , 当先养性 , 养性之法 , 当先调心
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
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 人有病 , 还不以为有病 , 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 ( 穷病 )
3. 讳疾忌医
1. 世上绝对没有这种 “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
很多人一听到医师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都会显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希望用切、割、毒、杀等外来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 ?
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
以感冒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话,通常患者都会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经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
有些人会说,自己最近吹了冷风、淋了雨;
有些人则说,工作的压力很大,常常头痛又失眠。
事实上,诸如此类现象,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
接句话说,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觉性够的话,自然能够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标。
6. 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忌讳是 : 嗔恚心起
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然后慢慢调理,健康很快恢复。
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
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寂然无念,是无心也。
7. 静养法
安坐 ( 卧 ) 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
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
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8. 运动就可以生阳 , 静坐就可以生阴 ( 阴为阳之母 , 阳为阴之用 )
不要天天想着 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
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1. 运动有两点禁忌 : 气血不足 / 环境污浊
运动有两点禁忌:
(1)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
(2)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2. 运动的作用有二 : 加速气血运行 , 促进垃圾排泄
运动的作用有二:
(1)是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
(2)是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