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98)
- 资源 (224)
- 问答 (1)
- 收藏
- 关注
原创 LDPC 码的快速编码实现
要想实现LDPC 码的快速编码,不但要求其校验矩阵形如下图,还要该校验矩阵是稀疏的。虽然任意一个LDPC 码的校验矩阵都可以通过高斯消元法变换成下三角形式,但变换过程中校验矩阵中“1”的个数会改变,不能保证校验矩阵的稀疏性。而只对LDPC 码的校验矩阵进行行列置换,则可保证校验矩阵的稀疏性。
2025-09-15 14:49:53
147
原创 LDPC 码的快速编码
由此可以猜想,若一个LDPC 码在删除信道下的某一次传输过程中,被删除的比特位恰好全部都是校验位,则相应的译码过程就相当于一个编码过程,即在对系统的LDPC 码进行编码时,若把所有的校验位看作删除的比特位,就可以采用删除信道下的译码操作来实现编码。图中的变量节点对应于校验矩阵的列,校验节点对应于校验矩阵的行,而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之间的连线则对应于校验矩阵中的“1”,当校验矩阵的第i 行,第j 列的位置上为“1” 时,二部图中的校验节点i 和变量节点j 之间则有一条连线.。
2025-09-15 14:39:15
166
原创 两种常用的抗单粒子翻转动态刷新方法
提高SRAM 型FPGA 抗单粒子翻转能力的刷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反熔丝FPGA,另一种是基于专用刷新芯片,都是在不中断单机功能的前提下,定时完成SRAM型FPGA的动态刷新,减少SEU事件对星载产品造成的影响。
2025-09-12 15:25:46
231
原创 空间辐射效应简介
软错误是指瞬态的单粒子只改变了单个逻辑状态,复位后芯片仍能正常工作,如单粒子翻转(SEU)、单粒子瞬态(SET)、单粒子功能中断(SEFI)等。硬错误是由于射入器件的粒子能量很高,产生了瞬时大电流,对器件造成了永久性损毁,是不可修复的,如单粒子闩锁(SEL)、单粒子烧毁(SEB)等。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总剂量效应的危害也逐渐减小,单粒子效应成为影响星载产品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单粒子效应是指空间中各种高能粒子:中子、质子、γ射线等,进入半导体器件,使器件性能下降或损伤。
2025-09-12 15:06:03
263
原创 天基物联场景中编码技术的介绍
卫星通信的快速发展则为信号的广域覆盖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3GPP标准小组已提议将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纳入5G网络,星地通信技术的融合作为未来通信的发展趋势,以卫星为基础的天基物联网具有覆盖范围广、系统容量大、抗毁能力强以及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等优势。卫星通信因其具有的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应用中面临着很多技术挑战,例如:星地信息传输距离长、信道变化速度快,数据传输易受雨雪天气影响等导致信息传输可靠性降低,因此,需要采用差错控制技术以提高信息传输准确性与可靠性。
2025-06-30 15:14:39
258
原创 毫米波的应用
从表面上看,毫米波系统的应用范围基本上与微波系统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毫米波系统的性能和微波系统的性能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它们的优缺点正好相反。因此,毫米波系统经常与微波系统一起组成性能互补的系统。毫米波在通信系统方面的应用主要包含通过卫星的通信(或广播)系统和地球上点对点的通信系统。目前,地球上基于点对点的毫米波通信系统一般情况下用于保密要求性较高的接力通信。毫米波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和隐蔽性,而且毫米波通过使用小口径天线就可以获得极窄的波束和很小的旁瓣,所以截获或干扰毫米波通信是非常困难的。
2025-06-17 13:49:40
576
原创 基带调制的关键技术
交织技术将突发的连续性错误转化成单独的随机性错误,把错误分散在不同码块中,每个码块中的误比特数不超过纠错码的纠错上限,在通信系统的接收端可以通过纠错译码模块恢复出原始数据,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ACM 功能允许接收机将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发射机,发射机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发送数据的调制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信道保护和链路自适应,可以在信道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使通信系统维持一个较好的误码率性能,有效提高通信系统可靠性。交织技术的种类较多,通信领域常用的交织技术有行列交织、螺旋交织、卷积交织和随机交织。
2025-06-16 20:00:00
296
原创 LDPC码的译码算法
LDPC 码的译码算法性能决定了最终的译码效果,如果译码算法的效果不好,那么不管你的编码和信道等做得多完美,你得到的译码结果依然不会符合期望效果。LDPC码有硬判决和软判决两种译码算法,选择译码算法进行实现时通常要考虑译码效果、逻辑资源占用情况、算法处理数据速度等条件。置信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算法及其改进算法是现在最常用的译码算法。这是一种能够迭代运算的软判决概率译码算法,下面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2025-06-15 19:00:00
441
原创 IEEE 802.16e 标准下的LDPC 码
由于QC-LDPC 码的校验矩阵是由一个具有稀疏特性的基矩阵通过扩展得到的,所以可以通过改变扩展因子的值来实现不同的码长。而利用结构化编码方法,使得校验矩阵具有特殊的结构,例如循环或准循环结构,从而直接利用校验矩阵来进行编码,大大降低了编码的复杂度,同时保证了编码的性能。IEEE 802.16e 标准规定了4 种不同的码率和他们对应的基矩阵,而且每个码率都有19 个不同的扩展因子,也就是有19 种码长,由基矩阵和扩展因子就可以唯一确定校验矩阵,再由校验矩阵直接进行编码。的方阵,具有如下式所示结构。
2025-06-14 15:30:00
344
原创 毫米波的特点
但是对于毫米波系统,尤其是基于毫米波低端的近感系统,在烟尘、烟雾等遮挡的情况下对它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所以它具有全天工作的能力;毫米波对金属目标的辐射率几乎为零,特别是当用被动式的毫米波辐射计去探测地面的金属目标时,不管金属目标处于何种状态,它的辐射温度几乎都是为零的。毫米波是波长为1~10 mm,频率为30~300 GHz 的电磁波,位于远红外波和微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内,因此毫米波具有这两种波谱的特点。2)比较容易实现高增益和窄波束的天线,并且具有分辨率高、抗干扰性好的特点;3)穿透性能比较好;
2025-06-13 10:06:45
320
原创 商业卫星调制器研究现状
由于数字卫星广播标准的不断革新,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卫星通信系统大带宽、高容量、高质量数据传输的应用需求,各种商业公司也在不断改进自己的卫星调制解调产品。当前全球市场份额主要被国外科技公司所占据,例如:SatixFy、Creonic、Viasat、Novelsat、Newtec、R&S 等,这些公司已经生产出性能卓越的卫星调制解调相关产品。相关产品可以分为四类:卫星调制解调芯片、卫星调制解调IP 核、卫星调制解调器、信号发生器。
2025-06-11 15:33:00
485
原创 LDPC码的编码算法
为了将LDPC 码在硬件上实现,需要考虑码的结构、编码的复杂度和编码的时延。传统方法进行编码时,码长越长,编码复杂度和需要的时间越长,这非常不利于实际实现。所以将码构造和编码结合起来,构造符合一定规律的校验矩阵,再利用其直接进行编码是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最佳选择。下面将介绍三种此类编码算法,它们拥有特殊校验矩阵形式如下三角或近似下三角,编码时的运算量也远小于传统的编码算法,而且易于在工程中使用。
2025-06-10 14:10:47
521
原创 LNG 应急储配站液氮利用率的调研
2017 年10 月份投用后,5立方米液氮储罐出现大量液氮BOG 蒸发,引起储罐超压放空造成浪费现象。LNG 储配场站的低温泵气封、管道保压及气动控制的动力源通常采用氮气,采用液氮气化提供气源后,液氮灌装、存储消耗量大,利用率低。在实施二期工程改扩建时,为消除以上缺陷,确保应急保供系统运行稳定,增建一个5 立方米立式液氮储罐存储和供应系统氮气。对液氮储罐出现的问题,对场站2017 年第四季度液氮损耗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见下表。针对液氮主要消耗进行展开讨论分析,并绘制关联图,如下图所示。
2025-06-09 13:57:03
209
原创 Virtex II 系列FPGA的配置原理
对FPGA 芯片的配置,本质上是将根据设计生成的包含配置命令和配置数据的比特流文件写入到配置存储器中。
2025-06-08 19:00:00
767
原创 FPGA 可重构技术的实现方法
FPGA 重构技术使得以往只是在空间上设计的系统转化为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系统。使系统的功能时分复用,既不会改变原有的系统整体功能,又可以提高硬件逻辑资源的利用率,使得相同设计情况下,所需要的硬件规模减小。
2025-06-07 19:30:00
733
原创 FPGA 动态重构配置流程
触发FPGA 进行配置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断电后上电,另一种是在FPGA运行过程中,将PROGRAM 管脚拉低。触发后,DONE 和INIT 两个管脚会被拉低,并开始清除配置存储器。当配置文件加载完成,时序建立后,DONE 管脚被拉高,表示配置过程完成。将INIT 管脚拉高代表配置初始化完成,开始进入采样阶段。确定配置模式以后,FPGA 会从相应的数据管脚读取配置文件中的数据,根据配置命令和配置数据完成对FPGA 的配置。FPGA 的配置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配置的触发和建立阶段、加载配置文件和建立时序。
2025-06-06 16:02:55
582
2
原创 FPGA 的硬件结构
FPGA 的基本结构分为5 部分:可编程逻辑块(CLB)、输入/输出块(IOB)、逻辑块之间的布线资源、内嵌RAM 和内嵌的功能单元。
2025-06-05 15:47:50
604
原创 FPGA局部重构技术
动态区域中包含若干个可重配置的模块( PRM) ,是局部重构的修改对象,局部重构前动态区域中注入的是PRM1 ~ PRM3,经过局部重构将其中的PRM1 变为PRM4 ,实现局部功能的更改;由此可见,局部重配置的操作过程与配置刷新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对FPGA 内部的配置空间进行局部修改,由于二者对配置端口等资源的需求有冲突,因此要采用合适的方案将二者结合应用,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局部重构是系统重构方法中较为先进的一种,这种方法能够在系统运行的状态下对其中某些模块进行修改和升级。
2025-06-04 10:39:42
393
原创 配置刷新技术
FPGA 片上三模冗余( TMR) 设计结合配置刷新( Scrubbing) 的防护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抗单粒子翻转性能。三模冗余的方法利用模块三冗余及三取二自动表决来掩蔽错误,但是如果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发生翻转错误,三模冗余的掩蔽功能就会失效。因此,必须利用配置刷新及时纠正已发生的翻转错误。配置刷新的方法通过连续的回读检测或周期性的回写及时纠正翻转错误。
2025-06-02 20:15:00
389
原创 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之正交调制技术
与传统调制方式相比,IQ 调制不直接对相位或频率调制,而是简单的对载波及其正交量进行线性调制,进而达到相位或频率调制的效果。IQ 调制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高频带利用率,可有效抑制镜频边带以及易于实现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包含两条支路,每个支路中有一个混频器,进行载波调制,即上变频操作,两变频器本振同源,但存在90°相位差。当经过IQ 调制器上变频之后,整个双边带频谱搬移至射频端,故输出的信号s(t)的带宽相对于基带模拟IQ 信号的带宽翻倍了,大的带宽会带来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2025-06-01 13:30:00
290
原创 AD9361 的工作原理
当转换为基带模拟信号后,I 路信号和Q 路信号将进行滤波操作,然后进入混频器进行上变频操作,完成射频调制,再经过整形,放大,滤波等操作后送入发射端口发射。拥有上千个寄存器可供配置,通过对寄存器存入数值的更改可对该器件进行工作控制,正是因为此芯片配置的灵活性,以及功能的强大性,使其成为了诸多收发器的选择。该器件含有两个独立的收发控制单元(TX1,RX1,TX2,RX2),每个接收子系统都拥有独立的AGC、直流失调校正、正交校正和数字滤波功能,从而消除了在数字基带中提供这些功能的必要性,减少了硬件编程的负担。
2025-05-30 13:56:43
613
原创 软件无线电技术之基带QPSK 调制技术+扩频技术
一般多采用B 方式,将B 方式中码元信息映射到极坐标系中,11 映射为(1,1),01 映射为(-1,1),00 映射为(-1,-1),10 映射为(1,-1)。数字正交调制以0、1 比特流为调制信号,其过程就是将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映射至IQ 坐标系,而后经过DAC 转为模拟信号后才能进行后续的IQ 调制。以11 码元为例,经数模转换后,IQ 两路信号都为()At ,其中A 为信号的幅值,t表示当前信号是连续的模拟信号。同理,其他码元也做同样操作,其相位信息都会存入到载波中,至此整个调制过程完成。
2025-05-29 16:04:24
321
原创 FPGA 的分类和发展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由丰富的布线资源、可编程的逻辑单元阵列以及I/O 单元构成。它利用其内部的各类资源,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实现任何的逻辑功能。效率高、功耗低和通用性强的特点决定它特别适合于复杂的应用设计。此外,FPGA 可以在系统运行的不同时间,其电路结构根据预定功能而改变,使系统具有不同的空间相关或时间相关的任务,即所谓的动态重配置。
2025-05-27 10:28:48
1157
原创 宽带卫星通信中的时分多址技术
其中保护时隙充当了TDMA 信息帧之间的保护带,保护时隙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了给设备之间的时间同步容错,保证终端与卫星、终端与终端之间能够成功同步。其次,由于卫星链路的远距离与复杂性,采用TDMA 技术就需要精确计算卫星链路时延,VSAT 终端站对于载波的接收、锁定、同步等也需要经过精密的设计,从而导致了VSAT 设备的设计显得较为复杂。TDMA 技术中的同步时隙由宽带卫星通信网络中的基准站提供,基准站在星状网结构时为主站,在网状网结构时基准站可以是主站也可以小站。
2025-05-25 11:00:00
355
原创 LDPC码的构造准则
不同于经典码型(例如RS 码,BCH 码),LDPC 码的本质属性只有校验矩阵的稀疏性。LDPC 码近乎随意的定义,激发出各式各样的巧妙构造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按照不同设计准则分类。
2025-05-23 09:45:00
338
原创 LDPC 码的表示方法
这种表示方法为LDPC 码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方向,设计Tanner 图节点度的分布和图中环的分布可以得到性能很好的码,而且在图上可以很直观地描述迭代译码算法工作的整个过程,每次迭代信息在CN节点和CN 节点间传递一次,通过不断迭代,最终完成译码,环长至少为6 保证了信息不会在一个局部区域传递,使得误码平层更低。需要注意的是,LDPC 码规则与否与校验矩阵是否是行满秩的并无关系,设H的秩为𝑟,其对应的LDPC码的码长为𝑛,信息比特数为𝑛 − 𝑟,LDPC 码可以表示为(𝑛, 𝑛 − 𝑟) 的线性分
2025-05-22 13:31:04
460
原创 宽带卫星通信中的LDPC 码
因此对于宽带卫星通信返向链路的接收端来说,要做对不同码长、码率的QC-LDPC 码进行灵活接收,并达到优良的接收效果,设计并实现一种高吞吐率、低功耗且能兼容不同码率、码长的通用型QC-LDPC 码译码器是很有意义的。同时,由于QC-LDPC 码良好的纠错性能与易于工程实现的特点,设计良好的QCLDPC跳码具有校验矩阵数目庞大,纠错性能良好,在不牺牲编码增益的前提下可以改善传统通信的安全性。信道编码一般采用对所需传输的数据添加冗余信息,利用牺牲信息传输的有效性的方式来对抗信道噪声,从而提升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2025-05-21 13:52:22
507
原创 宽带卫星通信介绍
宽带卫星通信依托同步轨道卫星作为天线基站,其通信网络已成为当前所有无线网络中支持空间范围最广的网络之一,其通信范围可达到几千公里的,远超WIFI、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等网络。现阶段,宽带卫星通信网络中主站一般采用DVB-S2 标准,终端站一般参考DVBRCS标准或IPoS 标准,但大多数终端站采用自定义的非标准通信协议,不同厂商会根据自身产品情况采用不同的调制与编码技术。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通信卫星及地球站是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也是完成信息传输的两个必不可少的传输节点。
2025-05-20 14:11:00
1091
原创 LDPC码简介
LDPC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离Shannon 容量限最近的一类码,国际上对LDPC 码的理论分析、工程应用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实现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LDPC 码已经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卫星通信、深空通信、第四代移动通信、高速与甚高速率数字用户线和磁记录等系统中。相对于 Turbo 码而言,LDPC 码具有以下优点:1)分组误码性能更好,错误平层(error floor)更低;2)不需要深度交织,系统时延比Turbo 码短;3)其译码算法属于全并行算法,能够设计并行度更高的译码器。
2025-05-19 10:37:31
752
原创 信道编码技术介绍
信息与通信系统中的编码有4 种形式: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密码编码和多址编码。其中信道编码的作用是对信源经过压缩后的数据加一定数量受到控制的冗余,使得数据在传输中或接收中发生的差错可以被纠正或被发现,从而可以正确恢复出原始数据信息。因此信道编码也被称为纠错编码,它通过牺牲带宽或传输速率来换取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2025-05-17 20:00:00
953
原创 维特比译码的基本原理
卷积码的译码可分为代数译码和概率译码两类,代数译码仅用于简单的卷积码,且仅适用于硬判决译码,因此目前用得最广泛的是概率译码。卷积码本质上是一个状态机,由于编码器具有记忆结构,因此它的码字是前后相关的。对于编码器编出的任何码字序列,在网格图上一定可以找到一条连续的路径与之对应。在译码端,由于传输、存储过程可能引起差错,使得译码器接收到的码流在网格图上不一定能找到一条对应的连续路径,而只有若干不确定、断续的路径供译码参考。
2025-05-16 11:19:40
792
原创 卷积码的基本原理
卷积码是1955 年由Elias提出的,又由Forney完成其代数理论基础研究工作。卷积码的编码过程中,本组中的校验比特不仅与本组中的信息比特有关,而且还与以前各时刻输入至编码器的信息比特有关。同样,在卷积码译码过程中,不仅从此时刻收到的码组中提取译码信息,而且还要利用以前或以后各时刻收到的码组提取相关信息。正由于卷积码编码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每个码组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在与分组码同样的码率和设备条件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均证明了卷积码的性能优于分组码。
2025-05-15 16:13:25
425
原创 IEEE802.16 标准介绍
IEEE802.16 标准又称为IEEE Wireless MAN 空中接口标准,对工作于不同频带的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进行了规范。由于它所规定的无线系统覆盖范围在公里量级,因此802.16 系统主要应用于城域网。根据使用频带高低的不同,802.16 系统可分为应用于视距(LOS)和非视距(NLOS)两种;根据是否支持移动特性,802.16 标准又可分为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
2025-05-14 15:39:35
836
原创 水下激光系统简介
在星载蓝绿激光对潜双向通信系统中,在下行信道中,激光信号要经过大气云层,大气/海面,和海水信道;在上行信道中,激光信号要经过主要的海水信道,大气/海面,大气云层信道。在整个信道中,信号在海水中的衰减占主要部分,所以要选用适合于在海水中传输的激光波长。通信信道中,发端设为X,收端设为 Y。I 与两个概率有关p(x),p(y|x),特定信道转移概率一定,那么在所有 p(x) 分布中,max I(X;目前在双向通信中,下行信道一般选用532nm的波长,上行信道一般选用527nm 的波长进行信号传输。
2025-05-12 15:26:11
714
原创 蓝绿激光对潜通信介绍
传统的水下通信手段是使用电磁波,但由于电磁波在海水中衰减严重,使得电磁波在海水中无法进行通信。自从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研究学者们发现激光光束在海水中具有一定的穿透性,不易受到干扰,并且传输方向性好。蓝绿激光对潜通信(submarine laser communica,SLC)主要是指卫星或飞机通过蓝绿激光实现与深水中的战略弹道核潜艇之间的通信。在最近的三十年里,可携带核弹头导弹的核动力潜艇在许多国家相继研制成功,可在300~400 米深处停留数月。
2025-05-09 15:31:17
516
原创 4H-SiC 射频功率MESFET 的表面态分析
所有这些最终导致器件输出特性的退化。另外,对于大功率器件,为了提高击穿电压指标,除在结构上采取一些措施外,器件表面钝化是必需的,但钝化处理有可能增加表面态密度,对功率及频率特性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大功率器件模型中必须考虑由材料本身或由工艺造成的表面态增加的因素,使模型更合理地描述器件工作状态。4H-SiC MESFET主要有以下几个工艺步骤:有源区隔离台面形成,栅区和源漏岛形成,源漏岛欧姆接触形成,栅金属接触形成,互连金属及空气桥形成。从目前的SiC MESFET 制造工艺分析,主要存在几个难点。
2025-05-08 15:02:48
387
原创 4H-SiC 射频功率 MESFET 的介绍
与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相比较,在栅源间、栅漏间设置两个二极管,反映栅源、栅漏接触为Schottky接触,用热电子发射模型来精确地描述大信号下的栅电流特性,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两个二极管反偏,通常忽略其作用,但在栅压进入正偏注入状态时或漏压临近击穿区域时(这些情况在大信号工作时有可能出现),必须考虑二极管特性对栅源栅漏电流状态的影响。许多研究者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器件的结构特点对模型作了一定的改进,使之精度有所提高,但改进模型中,拟合系数的数量明显增加,这势必增加了模型的计算量。
2025-05-07 14:37:07
332
使用C语言实现,以行为单位读写文件,源代码
2025-09-15
使用C语言实现,合并两个文件信息,资源为源代码
2025-09-15
使用C语言编程实现统计文件内容,资源为源代码
2025-09-11
使用C语言实现读取磁盘文件,资源为源代码
2025-09-10
使用C语言实现将数据写入磁盘,文件为源代码
2025-09-10
使用C语言实现明码序列号保护,源代码,输入序列号按回车键
2025-09-09
MATLAB原版讲义,获取方法,需要使用B站
2025-07-02
怎么提高综合贡献的分值
2025-03-03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