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夏塔吊桥事故与索力监测技术的关联,索力张力监测预警不可小觑

8 月 6 日傍晚,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夏塔景区的一声巨响,成了 29 个家庭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当日 18 时许,景区内一座吊桥的一条桥索突然断裂,桥面瞬间倾斜,桥上 29 人随之滑落。尽管救援力量迅速赶赴现场,最终仍造成 5 人不幸遇难,24 人受伤,这起悲剧再次为公共场所的桥梁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桥索断裂的潜在诱因:从结构安全视角解析
吊桥作为景区常见的景观与交通设施,其核心承重部件便是桥索。从过往类似事故分析来看,桥索断裂可能与多重因素相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长期承受交变载荷,如游客集中通行时的瞬时压力反复作用,导致金属疲劳累积;
②自然环境侵蚀,如雨水、紫外线导致桥索锈蚀、材质老化,削弱承重能力;
③维护不当或检测滞后,未能及时发现桥索内部的细微损伤或应力异常。
此次事故中,桥索断裂的瞬间性凸显了这类隐患的隐蔽性 —— 肉眼难以察觉的内部应力变化,可能在特定诱因下突然爆发,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结合2024年6月同一座桥曾发生主绳损坏倾斜事故,说明该索长期处于超限应力状态,锈蚀、磨损及疲劳裂纹已使其有效截面积持续减小,但景区并未进行定期索力监测。
传统桥梁管理的局限:为何隐患难以及时发现?
目前,多数景区桥梁的安全管理仍依赖定期人工检测与日常巡查。这种模式存在明显短板:
① 滞后性 定期检测间隔期内,桥索可能因突发载荷(如集中客流)或环境变化(如极端天气)出现应力骤变,而人工巡查难以实时捕捉
② 局限性 桥索的内部张力变化、细微形变等关键指标,仅靠肉眼观察或手持设备抽检无法精准掌握,易遗漏潜在风险
③ 被动性 事故发生前往往缺乏预警机制,管理人员难以提前介入干预,只能在事故后开展善后,陷入 “亡羊补牢” 的被动局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夏塔景区吊桥断裂前未出现明显预警信号,恰恰反映了传统管理方式在动态监测上的不足。景区在2024年事故后仅承诺“每周专项排查”,却无数据化、可追溯记录的定性检查,无法识别钢丝绳内部断丝、弹性模量退化等早期损伤。
4G 索力监测仪:让桥梁安全 “看得见、早预警”
面对桥梁结构安全的严峻挑战,智能化监测技术成为破局关键。实时感知,捕捉细微变化:设备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可 24 小时监测桥索的应力变化,哪怕是微小的张力、索力波动也能精准捕捉,远超人工检测的灵敏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G 传输,数据直达终端:借助 4G 全网通模块,监测数据可实时上传至云平台,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或电脑即可远程查看索力曲线,无需到现场即可掌握桥梁状态;
智能预警,抢占处置时间:当索力异常达到预警值时,系统会自动触发声光报警与短信通知,为关闭桥梁、疏散人员争取黄金时间,从源头避免事故发生。

桥梁安全无小事,尤其是承载着游客生命的景区设施。夏塔景区的悲剧警示我们:在客流量日益增长的今天,仅靠 “定期检修 + 人工巡查” 已难满足安全需求。唯有以科技赋能,智能化设备筑牢 “实时监测 — 自动预警 — 快速处置” 的闭环防线,才能让每一座桥梁都成为守护生命的安全屏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