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SI体系结构(七层)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TCP/IP体系结构(四层)
应用层—》运输层(TCP/UDP)—〉网际层(IP)—》网络接口层
3、五层协议体系结构
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4、各层理解(五层)
1、物理层
两台计算机网络通信,第一件事就是需要将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可以通过光纤,电缆实现,物理层负责两台计算机连起来,然后在计算机之间传送0,1这样的电信号
2、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只负责传送0,1这样的电信号,但如果这样的0,1电信号毫无规则,计算机是解读不了的,所以需要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就是负责这些0,1传送的规则,然后另一方按照相应的规则去解读即可
以太网协议:以太网协议规定,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把这个数据包称之为“桢”。每一个桢由标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组成。
MAC地址:这就是MAC地址,连入网络的每一个计算机都会有网卡接口,每一个网卡都会一个地址,这个地址就叫做MAC地址。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就是通过MAC地址来唯一寻找、传送的。计算机的唯一标识
广播与ARP协议:(广播不用多解释了)
ARP协议作用:计算机A是如何知道计算机B的MAC地址的呢?这个时候就得由ARP协议这个家伙来解决了
前提是有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判断是否处于同一个子网中,假如在一个子网中,A向B发送数据,ARP协议通过广播形式给子网中每个计算机发送一个数据包,对方收到数据包,会取出IP地址进行对比,如果想同,就把自己的MAC地址回复给对方/
3、网络层(主机到主机)
开门见山,网络层作用就是mac地址是否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如果是在同一个子网,那就用广播的形式把数据传送给对方。
如果不在同一个子网,那就把数据发送给网关,让网关进行转发。
IP地址:两部分(网络部分+主机部分),如果网络部分相同,那就说明在同一个子网中
但由于不知道网络部分占几位,需要通过子网掩码,因为子网掩码网络部分都是1,主机部分都是0,所以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