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成孔径雷达背景介绍
雷达是由二战军事需求发展起来的,最初用于跟踪恶劣天气及黑夜中的飞机和舰船。随着射频(RF)技术、天线以及近来数字技术的发展,雷达技术也得到了稳步发展。
早起的雷达系统利用时间延迟测量雷达与目标(雷达反射体)之间的距离,通过天线指向探测目标方位,继而又利用多普勒频移检测目标速度。1951年,美国Goodyear Aerospace 公司的Carl Wiley发现,通过对多普勒频移进行处理,能够改善波束垂直向上的分辨率。根据这一原理,就可以利用雷达得到二维地表图像。这种通过信号分析技术来构建一个等效长天线的思路称为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
(二)遥感中的雷达
SAR在遥感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理:
1、雷达自带照射源,在黑夜中同样能出色地工作。
2、一般雷达所使用波段的电磁波几乎可以无失真地穿透水汽云层。
3、物质的光学散射能量与其雷达电磁散射能量是不同的,因此雷达与光学传感器具有互补性,有时甚至比光学传感器有更强的地表特征区分能力。
(三)SAR基础
为形成一幅图像,需要在两个相互正交的轴向上进行强度测量。对于SAR来说,其中一个轴向(图像x轴)平行于雷达波束指向,在这个方向上,回波延时正比于雷达与散射体之间的距离。通过测量回波延时,雷达就能沿图像x轴将回波置于正确位置上。但实际上,天线波束与地面之间并不是平行的,波束指向与雷达运动方向之间也不是严格垂直的,由此造成的几何畸变需要在处理过程中加以校正。
图像的第二个轴向(图像y轴)由传感器的航向确定。当雷达在地表上方沿直线飞行时,雷达波束以近似相等的速度扫过地面。雷达发射电磁脉冲串并接收回波脉冲,这些回波经过处理后,就能依据当前的传感器位置而出现在图像y轴上,即产生了具有正确几何的图像。类似于旋转雷达波束的方位向,y轴方向又称为方位向(沿航迹向)。不同的是,对于SAR来说,方位向是通过雷达的线性移动来获得的,而不是像静止雷达那样同波束旋转来获得的。
(四)SAR的不同工作模式
1、条带合成孔径雷达(Stripmap SAR)在